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荀子·王制》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农民们都有对应的农事活动分别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春耕——准备
春耕就是指在春季播种之前翻松土地,这样播下的种子就能顺利扎根了。
清代《耕田歌》中提到:“春已至,农事始,鸡未鸣,耕者起。”
春耕一般于3月上旬,也是传统农历二月初二(立春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春耕生产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越往北春耕时节越晚。且每年的具体时间,受当时的气候影响也有差异。
春耕的习俗
江南地区的农家在插秧(种水稻)时,饮食极为讲究。他们在插秧第一天,也就是“开秧门”这一天,要极为热情地邀请伴工到家中吃饭,并用丰盛的饭食来招待,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插秧结束。
插秧期间除要有丰盛的正餐外,还要有一些糯米点心,苏州一带的农家会提供肉粽子,这是因为“粽子”与“种子”谐音,可以带来丰收的好运。送到田间的粽子里会有一两个生的,生粽子混杂在熟粽子之中,如果谁吃到这个生粽子就会大声喊“粽子生的,粽子生的”,这预示着种子会顺利生长。
春耕诗词
《北园杂咏》
宋·陆游
鉏麦家家趁晚晴,筑陂处处待春耕。
小槽酒熟豚蹄美,剩与儿童乐太平。
《春日耕者》
宋·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归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 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 际在于晨。
夏耘——行动
什么时候夏耘?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夏耘就是指夏天给田地除草,这样农作物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就不会杂草抢占。夏季炎炎,但农人们却依然为夏耘而忙碌着,锄田除草,用心呵护着幼苗,等待着秋日丰收的喜悦。
夏耘的习俗
夏耘的农耕习俗在全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天气干旱、农作物缺水时,各地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祈雨,有祭天神求雨,有祭龙潭求雨,有祭龙王庙求雨。人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求得降雨,解除干旱。
夏耘诗词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秋收——归宿
秋收什么时候开始?秋收时节通常在农历秋分前后,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收就是指秋季收获作物。
一缕秋风,一片稻田,秋冬交际,五谷飘香,人间烟火里都藏着秋收的喜悦。所有的努力,都将在这个季节有所收获。农忙之季勤耕种,秋来丰收稻花香。正所谓,一番耕耘,一番收获。
秋收习俗
丰收的秋季对农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值得庆祝的季节全国各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秋收习俗江南地区的“开镰日”,也就是在开始收割的第一天,当地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谷神和土地。
比如潮州农民在开镰前把从田里采摘的稻穗蒸熟,并把它插在一碗米饭上,然后再配上蔬菜等食物去祭祀土地神。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晒秋习俗。在秋收时,因为天气闷热,气候潮湿,收获的作物容易发霉,人们就把收获的作物平铺起来晾晒,五颜六色的作物排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浙江西部,农民在开镰之前会把一张黄裱纸放在田头,通知土地神自己将要开始收割了。
秋收诗词
《田家》
南宋·华岳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冬藏——沉淀
什么时候冬藏?是立冬节气。立冬是一年阳气生、长、收、藏中——“藏”的开始。“藏”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根基。
冬藏 是指冬季贮藏收获之物。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鸟雀静四野,四家已冬藏。”初冬伊始,天地冻,万物藏,所有的生机好像被一层白雪盖住,默默积攒蓄力,等待来年开春时厚积薄发。
冬藏习俗
冬藏的农耕习俗虽没有春耕、夏耘、秋收时那么多,但也存在。一些地方会在存储粮食的瓮或缸上贴红纸,以求年年丰收。偏远地区多会在一些盛放粮食的囤前摆放一些食物来祭祀看守囤的神,使粮食能不受虫鼠的毒害。
冬藏诗词
《负冬日》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江雪》
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