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6月5日夜,俞济时在家中把玩手枪的时候走火,子弹射入大腿。这引起了蒋介石的怀疑,因为俞济时长期担任侍卫长,向来小心谨慎,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按照计划,俞济时第二天是要陪同蒋介石到台南阅兵的,现在突然走火受伤,是不是不想去参加第二天的阅兵?

最为关键的是,蒋介石此时已经掌握第二天阅兵可能发生的变故,在这个节骨眼上受伤,怎么能叫蒋介石不生疑呢?

1955年6月6日,台湾天气很好,国民党“军队”数万士兵正精神抖擞的站立在台南屏东机场的跑道上,准备接受蒋介石的“检阅”。

这次阅兵,台湾上下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演练,就连“士兵”的每个动作都被要求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然而,这次阅兵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首先,这次阅兵原定于5月底,却因“某些原因”延期到了6月初;其次,阅兵当天,大批特务进入机场,对士兵们拿的枪管、炮筒等进行了细致检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到阅兵时间后,蒋介石却迟迟没有出现!

数万名士兵就在烈日炎炎下等候着,直到下午三点,身穿戎装的蒋介石才“姗姗来迟”,只进行了四十五分钟检阅,发表了五分钟讲话,就匆匆离去。就这样,台湾当局精心准备的“阅兵仪式”草草结束。

这次“阅兵”为何会生出种种蹊跷?蒋介石掌握的“变故”究竟是何?这与俞济时又有什么关系呢?


据后来台湾方面掌握的材料称:6月6日阅兵这天,“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与其属下郭延亮将在美国的支持下,对蒋介石发动“兵谏”,彻底掌握台湾军权,继而除掉蒋介石。

其实,自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美国认为蒋介石无能,根本无力抵抗共产党的军队,再者这时的蒋介石不再“听话”了。

美国就想扶植一个亲美的国民党将领,毕业于美国知名军校的孙立人就进入了美国高层的视野。

为保证这一计划的施行,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就通过了相关草案,建议协助孙立人推翻蒋介石政权,并且在孙立人掌握军权、建立政权之后,派美国官员去填补空缺。

在这期间美国派到台湾地区与蒋介石谈判的官员,实际上都与孙立人有过这样那样的接触。

实际上,生性多疑的蒋介石本在大陆时就不信任这个“常败将领”孙立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蒋介石的眼皮下面,趁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人无暇顾及台湾时,蒋介石加紧部署,意欲除掉孙立人。


同样,作为“太子”的蒋经国也知道了许多孙立人不满自己父子二人的话语。蒋氏父子对其行为早已知晓,但孙立人却浑然不觉。

这次阅兵前夕,特务已经掌握孙立人发动“兵谏”的“铁证”,随后蒋介石下令将郭延亮等人逮捕。

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发动“兵谏”一事,是郭延亮找的孙立人,但孙立人认为“不是最佳时期”拒绝了郭延亮。后期,郭延亮受不了残酷刑罚,才做了伪证。

为了做实“证据”,蒋经国自导自演,找了三百士兵,在背包中放下炸药。在阅兵当天早上,大批特务从背包中找出了炸药,这些士兵非但不慌,反而很淡定,间接证明了这场“兵变”是假的。

其实,以上种种并不是偶然。当时台湾政治独裁、培养“太子”、派系争斗、对大陆、对美国的关系,各种原因矛盾交织,最终导致了这一事件,而这也正是俞济时“走火”的原因。

在大陆时,俞济时是蒋介石的亲信,到台湾之后却备受冷落,眼见身边的晚辈一个个被提拔,自己却原地踏步,甚至还被架空。而孙立人在台湾除美国暗中支持外,再无派系,于是他便找到俞济时支援。


俞济时也比较亲美,再加之蒋介石的冷落,与蒋经国的摩擦恩怨等,他对孙立人掌握军权一事还是相当期待的。

但朝鲜战争爆发后,俞济时看到美国自顾不暇的样子,又想到孙立人目前全靠美国支持,根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兵谏”怎么能成功?

再三思索下,才有了这次俞济时“走火”事件。

事后,蒋经国彻查孙立人“兵谏”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有查到俞济时的嫌疑。但本着“扫清障碍”原则,蒋经国还是跑到蒋介石面前参了俞济时一本,说道:“俞济时是否是想洗脱嫌疑,故意打伤大腿?”

蒋介石听信了儿子的话,对俞济时疏远起来。

蒋经国之所以想除掉俞济时,实际上是蒋经国想培养自己的力量,组建服务于自己的年轻“御林军”,但当时俞济时负责保卫工作,为了“总统”安全,他自然拒绝了蒋经国。

为此二人结怨,又赶上孙立人事件,这让蒋经国找到了机会。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远离权利中心后,俞济时担任“国策顾问”这一闲职,还与毛人凤遗孀谈起了“黄昏恋”,又写了几本书。逝世前,俞济时将自己的存款捐给了奉化中学,博得了一个好名声。

由此来看,没有权力,不见得是件坏事。

举报/反馈

茅舍品史

31.4万获赞 11.5万粉丝
解读古今人物,领略历史风采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