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蒋介石身边有八位亲信,被称为“八大金刚”,他们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治中是其中之一,他早年经历艰苦,后来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干将,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晚年因病去世。总理指示统战部为张治中举办了告别仪式,并亲自参加了张治中的告别仪式,对他的家属也进行了关心照顾。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蒋介石身边有八位亲信,这八位亲信自从黄埔军校时期就跟随蒋介石,在北伐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八人也被称为“八大金刚”。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他的“八大金刚”只有一人选择留在大陆,此人就是张治中。那么,张治中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张治中出生于1890年,安徽巢湖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普通的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开始读私塾,读了十年后因为家贫辍学,只能到处打工。辛亥革命之后,张治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致力于拯救国家与民族。

张治中天资聪颖,读书刻苦,学习成绩很好,清政府灭亡后,张治中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入第三期步兵科学习,于1916年毕业。与张治中同期毕业的有很多名人,比如何健、白崇禧等。

1917年,张治中参加了护法运动,陆续在滇军、桂军以及川军担任连长、营长,逐渐成长为一名基层军官。1924年年底,张治中进入黄埔军校,正式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当时恰好是大革命运动期间,我党的一些干部也在黄埔军校工作,也是这段时期,张治中与我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之后,张治中参加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他多次出生入死,逐渐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干将,与何应钦等人合称蒋介石的“八大金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治中主政湖南,期间他做了大量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也是在湖南工作期间,张治中犯了错误,酿成了文夕大火,使得千年古城长沙几乎毁于一旦。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参与了重庆和平谈判的一系列工作,为争取和平做了大量工作。举例来说,谈判之前,把主席从延安接到重庆的人就是张治中。谈判结束后,张治中又乘坐飞机,亲自护送主席返回延安。可以说,张治中积极为和平奔走,是一位有功于和平的有识之士。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被调到新疆,期间他积极释放被关押的进步人士,保护了一大批我党党员。1949年4月,张治中还作为国民党的代表团团长奔赴北平,参加和谈。然而,国民党一意孤行,拒绝了我党提出的和平方案,和谈失败。此后张治中留在了北平,并在6月宣布脱离国民党。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65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张治中也短暂受到冲击,但不久后,在总理的保护下,张治中被接到三零一医院,化名林友文,一边休养身体,一边接受保护。

那段时期,张治中虽然被保护起来,也接受治疗,但因为心情烦闷,身体每况愈下。1969年,张治中因病去世,享年79岁。张治中去世后,总理指示统战部为张治中举办了告别仪式,并亲自参加了张治中的告别仪式。张治中去世后,总理对他的家属也非常关心,1975年,在总理病重时,他还不忘嘱咐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让他照顾好张治中的家属。

举报/反馈

悟空谈历史

122万获赞 37.5万粉丝
分享过眼云烟的浩瀚历史
乘风计划作者,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