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渴望成为世界大国,但面临内部和外部多重困境。经济环境差,缺乏竞争力;社会矛盾重重,基础设施不足;国际地位不高,外交战略摇摆。相比中国,印度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未来走向仍不确定。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南亚大陆,印度。

人群沸腾,欢欣鼓舞。一项联合国数据新鲜出炉,彻底点燃了印度民众的激情。据悉,印度极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的国家。

印度的大国梦,似乎近在眼前。

然而,美梦还没持续多久,便被美国媒体无情打破。美国媒体斩钉截铁的指出:复刻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过是印度的痴心妄想。

在印度的大国梦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复杂现实……

野心勃勃:印度的大国梦

说起印度的大国梦,还得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

1947年,印度独立,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想,正在悄然酝酿。多年来,印度深受殖民主义困扰,却又免不了受到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为了英国大国抱负的继承者。

印度坚信,广阔的世界舞台之上,必定有印度的一席之地。

80年代,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很快,便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而中国的成功,既令印度眼红不已,又在某种意义上鼓舞了印度。

原因无他,在印度看来,自己几乎是中国的“孪生兄弟”。

中国历史悠久,儒家文化举世闻名,而印度的历史也同样不短,并拥有着独特的佛教文化,同样是文明古国。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而印度的国土面积也同样不容小觑。并且,与中国类似,印度既有海洋,也有陆地。

单就地理位置来说,印度的确具备着一定的影响力。

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北部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东部濒临孟加拉湾,反过来向西走,还能望见阿拉伯海,至于南边,则是印度洋的地盘。将近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虽然比不上中国,但也实属“重量级”。

毫不夸张的说,在南亚诸国里,印度在方方面面都堪称首屈一指。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亚洲整体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一个亚洲的大国,确实也有可能跃升为世界大国。

1991年,印度启动市场化改革,推出“东向政策”,正式踏上了寻求大国地位的艰难之路。

市场化改革只是第一步,经济是任何大国腾飞的基石。经济发展后,印度卯足了劲,开始提升军事实力,目标就是称雄南亚,再以南亚为起点,真正走向世界。

为此,印度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轰鸣的巨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政治强人莫迪上台后,更是加快了印度的追梦步伐。

于是,“印度制造”的重要概念应运而生。莫迪将中国视为印度最强大的对手,放出豪言壮语,发誓要超越中国,将“中国制造”踩在脚下。

为此,莫迪忙着招商引资,恨不得敞开国门,迎接八方来客。而莫迪政府的努力,似乎也取得了相应的回报,多家知名国际企业重新制定发展方略,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就连向来依赖中国工厂的苹果也高调宣称,未来属于印度。

再加上印度人口激增,看起来,印度似乎离梦想越来越近。假以时日,就会赶上中国,成为新的亚洲之光。

然而,印度的美好幻想,却被一家美国媒体无情戳破了......

内部危机:矛盾重重的社会

这家“唱衰”印度的媒体来头不小,就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日报》。

其实,这家报纸的态度清晰明了,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印度没能力成为下一个中国,印度所谓的大国之梦,至今看来,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

美国媒体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来,印度国内经济环境太差,二来,印度的社会内部潜藏着无数危险因素,三来,印度的国际地位,也远远不似想象的那样乐观。

矛盾重重,恐怕是概括印度社会的最好词汇。

先说经济,印度经济的花团锦簇,更多是一种刻意粉饰的假象。

尽管GDP有显著提升,但印度欠下的债也不少。

政府债台高筑,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为了建造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印度政府入不敷出,完工却遥遥无期。

不仅如此,印度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国内储蓄量总体偏低,给扩大生产造成了严重阻碍。

说白了,印度制造的品牌,仍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空架子。

更要命的是,印度依旧没有摆脱“外资地狱”的称号。

外国资本蜂拥而至,这不过是前奏。实际上,外资在印度的发展状况相当堪忧,大多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落了个仓皇撤退的尴尬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印度顽固的贸易保护主义。

若是纵向比较,相较于以往的自己,印度的确有所长进,开放程度提升。可是,一旦横向对比,印度便不占据任何优势,贸易壁垒像是无法抹去的诅咒,依旧镌刻在印度的骨血之中。

对于那些来投资的外企,印度依旧抱着“宰客”心态,不仅想方设法提高税率,还绞尽脑汁制造官司和冲突,达成“印度赚钱印度花”的最终效果,堪称荒谬。

长此以往,印度经济根本无法找到真正的支柱性产业,始终是一盘散沙。

另外,印度的基础设施也是个大问题。

想要发展制造业,就得有相应的电力与交通资源。可是,直到今天,印度民众也需要承受时不时停电的困扰,交通更是一团糟,印度火车的拥挤与缓慢,可谓人尽皆知。基础设施的缺乏,让印度制造业的成本不断增加,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但是,想要发展基础设施,政府就得欠债。短时间内,这个恶性循环无法被打破。

除了摇摇欲坠的经济之外,印度的社会民生也危机重重。

贫富差距、宗教冲突与种姓制度,就像压在整个印度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些矛盾既彼此独立,又盘根错节,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无法轻易解开的死结。这些问题,造成了诸多连锁反应,阻碍印度向大国迈进。

比如,贫富差距滋生了教育不公平,种性与宗教的矛盾,又让女性坠入深渊。这些现实,不仅与现代化背道而驰,违背了文明国家的基本定义,更是造成了最直接的经济损失,足以令印度沾沾自喜的人口红利失效。

此前,苹果就在印度吃了大亏。印度工厂的工人虽然便宜,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劳动力素质整体不容乐观。因此,组装出来的手机大多有质量问题,品控极其不稳定,距离中国制造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许多欧盟国家,甚至直截了当的提出:不要印度货,只要中国造。

这下,苹果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印度制造的种种弊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技术的持续升级,将逐一显现。

倘若这种态势持续下去,印度的大量人口,非但无法帮助印度崛起,还有可能成为最大的累赘。

更要命的是,除了千疮百孔的国内情况外,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竟然也屡遭嫌弃。

外部困境:印度的国际地位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多边主义外交的忠实信徒。

印度的多边主义,本质上就是在国际上耍手腕,玩平衡,谁也不得罪。印度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却碍于中国的强大,也不敢真正和中国叫板。

从明面上看,印度是美国的小弟,是美国印太战略里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实际上,印度与美国也是“塑料兄弟”。印度暗戳戳对美国心怀不满,逮到机会就想敲美国竹杠,相当虚伪。

但是,对于这种墙头草式的外交战略,印度却相当得意。

印度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能够帮助印度在各方势力之间游走,将利益最大化。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尽管印度对国际事务跃跃欲试,但意愿和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比中美这种真正的大国,印度的经济实力有限,国内麻烦不断,腐败严重,很难在国际事务中有真正的话语权。

另外,印度内部的精英们,对于究竟该如何参与国际政治,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印度政治本就存在着鲜明的脆弱性,不同的政治力量相互角逐,彼此牵制,常常令整个国内乱成一锅粥,这种恶劣影响同样蔓延到了国际问题的意见上。

不同的政治力量,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从而对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实际上,印度是既没有美国的实力,又继承了美国政治的缺陷,不上不下,空有光鲜亮丽的所谓“民主”外壳,没有真材实料。

不仅如此,印度周边的国际环境算不上友好。

尽管近年来,明面上的冲突减少了,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印度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极为剧烈的认知偏差,一不留神就把大家伙得罪个遍。

除了明里暗里找中国的麻烦之外,印巴问题至今也仍未解决,这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最强烈后遗症。

印度与尼泊尔及孟买的关系也时好时坏,领土争议至今仍未解决,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从目前看来,印度似乎也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的左右摇摆更是令大国不满,美国想要强迫印度站队,印度所谓的独立自主,已经渐渐出现了裂痕,显得尤为力不从心。

无怪乎有人形容,印度是在国际舞台上,战战兢兢的走钢丝。

相比之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处理能力毋庸置疑,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远远高于印度。若是强行将印度与中国进行对比,实属碰瓷。

未来,印度究竟会走向何方,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参考文献:

1、 朱翠萍.论印度“大国梦”的成就与困境[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第1期).

2、 毛克疾.芯片产业:印度大国梦的“入场券”[J].世界知识,2022,(第23期).

3、杨胜兰. 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因、模式与限度[J]. 学术探索, 2020, (6):63-75.

举报/反馈

全民历史观点

247万获赞 14.7万粉丝
和丫头一起走进历史了解历史解读历史
百家榜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