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作为明清皇帝的居所,装饰最多、气势最盛的图案就是龙,堪称“含龙量”最多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明清两个朝代,不仅庄重严肃的政治场合中大量使用龙纹,在日常生活器具上也是如此。无论车舆服饰、帝后宝玺、武备仪仗、家具钟表、文房用具乃至杯盘器皿等各类器物,到处都舞动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龙,可谓天下神龙尽现紫禁城之中。故宫博物院在春节期间推出《祥龙贺岁》的线上展览,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故宫寻龙的愿望。
故宫博物院经过多年积累,公开了超过十万件的数字文物影像。以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为基础,《祥龙贺岁》线上展览,精选了600多件与龙相关的珍贵文物供大家尽情欣赏。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数字传媒组副组长 张林:这个掐丝珐琅的瓶子,在上面盘了一条金龙。如果在展厅展出,我们可能只能看到一面;在线上,可以360度旋转,包括看看底款、上面的质感,这些错金的质感的光感也都能够保留得很好。
在这里可以让大家欣赏到战国、秦汉、唐宋,直到明清时期的各类龙纹饰文物,龙的形象也从古朴飘逸逐渐发展为孔武有力,庄重威严。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任万平:考古发掘出来的原始社会的龙特别简单,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文物上有很多龙的形象,和早期原始社会特别简单的龙就不一样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不断创新,体现的是包容性,那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书画作品一直受到众多文物爱好者的青睐,但考虑到书画作品极为脆弱珍贵,展出环境的温湿度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最多三个月,且会有长达几年的休眠期。而此次推出的《祥龙贺岁》故宫名画记专题,33幅书画作品可以让大家在线上尽情欣赏,其中有15件文物是首次亮相。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数字传媒组副组长 张林:我们把院藏的名画做了特别高清的扫描,可能一件书画作品就能高达几十亿像素,观众就可以无限放大去看画面上的细节。
例如,本次线上展出的《陈容墨龙卷》。巨龙在云海中飞舞盘旋,张目右顾,在画面下方,两只幼龙清晰可见。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画面展示出的细节十分丰富。这也是《陈容墨龙卷》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龙元素无处不在 “全景故宫”如何观赏?
在故宫博物院新春期间推出的《祥龙贺岁》专题展上,利用全息影像采集技术,工作人员将面积达7140平方米的宫殿建筑,搬到了线上,这就是“全景故宫”板块,那么不打烊的“全景故宫”该如何观赏呢,又有哪些龙元素呢?
在故宫的建筑中,存在着许多龙元素,造型精美,极具观赏价值。例如皇极门外的九龙壁、太和殿内的蟠龙金柱、太极殿内的琉璃影壁等等。“全景故宫”开设了1000多个点位,可让您从这些视角出发,沉浸式线上游览。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摄影组副组长 朱楷:在御花园的后面,(万春亭)蟠龙藻井非常有名。推荐大家早上来看,早上可以看到光束从窗户打进来的样子,能够拍到光束,非常精美。
此外,龙生九子到底都是谁,又各自肩负着什么职能?龙纹图案的发展过程经历哪些重要变化?无论是宫廷建筑还是皇家器物,龙纹吉祥图案随处可见,各种组合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这些都可以在《祥龙贺岁》专题展上一睹为快。
“龙文物”数字化 数据采集有何讲究?
《祥龙贺岁》线上展览不仅涵盖龙文物主题图文与视频,还能将建筑中的龙元素全景展示,而这些都是基于故宫强大的数字文物库的建设。那么,包含龙文物在内的众多文物数字化采集有着怎样的环境条件要求?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给文物拍摄,采集数据可不是看似那么简单,每个文物根据自身材质和特点,对环境都有特殊要求,比如书画类文物,湿度就要达到55%。创新实验室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一个智慧管理的“分身”,集成实验室拍摄、照明、环境、能耗、仓储等多种设备的实时运行信息,构建出一个与实体建筑互联互通的“孪生空间”。可以根据预约采集数据的文物类型,自动调整实验室内灯光、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为丝绢、陶瓷、青铜、玉石等不同材质的文物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摄影组 郑文玥:为不同种类的文物进行了温湿度的提前预设,也就是说,这是最适宜文物保存的温湿度。这个温湿度在文物库房也是这样进行应用的,所以当文物在临时进行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保证它的拍摄环境和库房内的储存环境是完全一致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