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旬,达沃斯经济论坛成为全球关系和矛盾讨论的舞台。在论坛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了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双方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进行了深入交换。会晤中,中方提出了三点要求:
1.相向而行、推动中欧贸易平衡发展:中欧应遵守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和开放合作等基本准则,共同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中方愿进口更多适销的欧盟产品,并呼吁欧方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并谨慎对待任何限制性的经贸政策,为中欧关系注入新活力。
2.拒绝冷战式经济和美欧抱团孤立中国的战略:中方希望欧洲不偏向一方并拒绝牵连冷战思维,避免与美国脱钩的战略模式。同时,中方希望欧方开放市场,保护在欧中国企业的利益。
3.加强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中方呼吁继续与欧方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保持合作,并保持对中国企业开放市场的现状,以确保双方核心利益得到保障,为中欧关系的长期发展铺平道路。
中方对中欧贸易问题表达了重大利好的官方立场,强调尊重欧方利益诉求,避免贸易倾销和通过中国企业竞争压制欧洲企业。这意味着中方尊重欧洲的经济生态位,并希望欧方也能满足中方的主要需求,实现中欧双方的共赢。
在会晤后的几天里,欧盟公布了一系列对外贸易管控政策,即“欧洲经济安全战略”,这一系列政策方案酝酿了近一年。初衷是针对中国,欧盟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计划在2023年制定一系列法案,通过限制中欧贸易来保护欧盟企业免受中国企业竞争的影响。
然而,好消息是,最终公布的方案相比之前计划中的方案要保守得多。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范围大幅缩减,甚至一些原本计划具备法律限制效力的条款,也改为了各种“建议”。因此,欧盟的新政策并没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此外,这些法案还面临多层次的阻力。欧盟国家此前从未尝试过这样的行动,许多欧洲企业反对政府过度干涉经营。法案审查中国企业投资安全性,意味着企业商业机密可能会被上交给欧盟委员会等机构,这让企业不愿意承担这种损失。欧洲新闻台认为,统一行动的贸易管控机制至少需要耗时数年,这也是欧盟内部存在的问题。
对于欧盟的调整和政策结果,《金融时报》认为,统一的贸易限制政策面临着多层次的阻力,包括欧盟国家未曾尝试过这样的行动,以及许多企业反对政府过度干涉经营的态度。因此,对中国企业的打击范围减小,政策相对保守。法新社指出,欧盟委员会必须谨慎考虑是否干涉中欧贸易,因为各主权国家不希望让委员会代替自己管理企业。此外,欧洲新闻台认为,对中国的统一行动贸易管控机制需要耗时数年。
由于欧盟成员国对中国依赖较大,并希望通过与中国贸易获得经济竞争优势,因此许多国家不愿与中国脱钩。然而,冯德莱恩在会晤中表示,欧盟愿意与中国加强沟通,并在气候变化、人文交流、世界贸易等领域承诺更深入的合作,不寻求脱钩。尽管冯德莱恩表示支持,但根据上述分析,欧盟内部面临许多难题和阻力,在对华贸易上难以统一行动。
综上所述,中欧会面期间,中方提出了三点要求,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对中方言行给予赞赏,但欧盟最终公布的政策相对保守,面临多层次的阻力。欧盟成员国中的许多国家依赖中欧贸易,并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获得经济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