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节、节钺、使持节、持节有何区别?史上十大假节钺名将!"
在史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大臣出使外国或者武将外出征战时,皇帝会授予他们假节、假节钺、使持节、持节的权利。
那么,这些“节”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并且,这四者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节”是皇帝亲自授予的,即使是权力再大的人,比如诸侯王、摄政王、实际掌权者,都没有资格获得这个权力。
例如,当年的曹操即使加九锡后,也需要通过汉献帝加盖宝玺才能授予于禁等假节钺的权力。孙权、刘备在没有称帝之前也没有这项权利,所以蜀汉、东吴前期的文臣武将都没有“持节”。
这也导致了英年早逝的大都督周瑜一生都没有获得这个荣誉。
一、假节象征皇权,持节者可代行皇权,故授予极慎重。秦朝时期,大将军王翦统率六十万大军征伐楚国,耗时日久,往来不便,但秦始皇并未授予他假节的权利。
两汉时期,能持节的人亦极少,一般只授予出使别国的使臣,且任务完成后需将“节”上交皇帝,遗失或损坏会被视为“大不敬”之罪。
如汉武帝时期,苏武作为中郎将手持假节出使匈奴,无论做什么假节都从未离手,视之为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苏武在匈奴牧羊19年,最终怀抱着变了色的假节回到了汉朝。
而东汉末年的太傅马日磾出使关东,受袁术所骗失节,最终忧愤而死。
节,起源于竹子,苏武所持的节就是用竹子制成的。之所以能够保存19年,是因为采用了特殊的制作工艺——用火烤青竹以去除竹子中的水分,使其不易腐烂,从而可以长久保存。
后来,节被改为铜制或其他金属制成,上面饰有牛尾毛。苏武在荒芜的草原上,手持汉朝的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节上的旄穗全部脱落。
在汉朝初期,节的颜色是红色的,后来逐渐变为黄色。钺,外形像一把斧子,也被称为斧钺,原本是一种刑具。后来,它成为皇帝的专属之物,即九锡中的黄钺,象征皇权。
当皇帝将钺借给臣子使用时,就被称为“假节钺”。
《宋书·百官志》曾记载道:“使持节”地位最高,其次是“持节”,而“假节”地位最低。只有“使持节”有权处置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有权处置无官位之人,以及在战时与“使持节”享有相同的权力;而“假节”只在战时有权处置犯军令者。
简单来说,就是“使持节”的权力最大,其次是“持节”,“假节”的权力最小。
《宋书》未提及假节钺,但在中国历史中,假节钺被视为四者中权利最大的。它在汉代与持节同等重要,偏向武官,可在战场上或制止动乱时代行皇权,可不经皇帝批准,自行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但在魏晋后,假节钺的职权远超其他“三节”,它可以见官高一级,可先斩后奏,甚至可斩杀持节的官员,包括假节、持节和使持节。
假节钺和手持尚方宝剑的性质类似,只有皇帝亲点的名将才能持有。历史上,假节钺和假黄钺通常是一个意思,权力基本一致。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节度使是假节的升级版。宋以后,由于重文抑武,持节的现象逐渐消失。因此,要盘点假节钺的名将,只能在三国、魏晋时期寻找。
曹魏在曹操时期只有一个人被授予假节钺,那就是于禁。在所有假节钺的人中,于禁是最有趣的一位,虽然五子良将的排序没有官方名次,但在五个人中,只有于禁被授予假节钺特权。
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曹操任命于禁为禁部下督,众人都对他敬畏不已,甚至他的畏惧之情都让人感叹。后来他升为左将军,获得了假节钺的殊荣,还分得五百户的封地,并封为列侯。
因此,于禁被认为是五子良将中的杰出者,也是曹操集团中非曹姓武将的第一人。在曹操集团中,只有于禁一人获得了假节钺,即使是曹氏宗族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也没有获得这一殊荣。
然而,于禁在被关羽击败后,却未能展现出大将应有的气度,他无声无息地投降了。连曹操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授予假节钺的第一位大将,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表现得如此不堪。
于禁的遭遇确实令人遗憾。尽管他曾经是曹魏的一员猛将,但在关羽被杀后,他被蜀军俘虏并送往东吴。在东吴,他遭受了虞翻的嘲笑和羞辱,甚至在听到伤感的音乐时,也被虞翻破口大骂,说他是在做作。
后来曹吴修好,于禁被遣返回国,但却被曹丕羞辱,他的遭遇真是让人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满宠,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和酷吏,官至太尉。他最初在曹操手下担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严格执行法律而闻名。
满宠曾不顾曹洪的阻挠和曹操的求情,坚决地将曹洪的妻弟处以死刑,这令曹操对他深感敬佩,称赞他的严格执法是他的本色。
满宠,字伯宁,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初期的一位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在曹操灭掉袁绍后,他被派往汝南担任太守。满宠到任后,以严厉的执法而闻名,成功地镇压了当地的豪强,深受百姓敬仰。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重大战役,如赤壁之战和关羽攻襄樊等。曹丕在位期间,他负责荆州侧的对吴作战,曹睿时则转任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
满宠的一生充满了英勇和智慧,他的业绩将永载史册。
陈寿对满宠的评价是:他拥有刚毅的志向,勇敢且有智谋。他在外能成为英勇的将领,保卫疆土,在内能成为严厉的官吏,掌管司法。
满宠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别人的是一样的,他全心全意为公,没有个人的私财。因此,他深得曹魏统治者的尊重,并多次被加封。
公元222年,满宠跟随曹丕南征东吴,因功进封南乡侯,被授予假节钺。242年,满宠去世,被谥为景候。相比于张辽、徐晃等外姓,曹魏更信任宗亲将领。
因此,一般的统兵大权都会交给曹魏宗亲,如曹仁、夏侯渊等人。曹魏宗亲将领中,最高地位的是夏侯惇、曹仁等人,但他们虽然地位高,权势大,但曹操却没有授予他们“假节钺”。
到了曹魏后期,曹真、曹休、曹爽成为了曹魏的托孤大臣和重臣,权势很大,他们获得了“假节钺”之权。
夏侯尚是曹魏宗亲将领,因为和曹丕关系亲密且本领高强,因此他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然而,夏侯尚因为宠爱小妾而疏远了正妻曹氏,这使得曹丕为妹妹出头,杀了他的小妾。
最终,夏侯尚因为这个原因郁郁而终。尽管如此,曹真和夏侯尚仍然是曹魏的名将。在曹丕时期,老一代将领曹仁和夏侯惇等人退出历史舞台后,曹真和夏侯尚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曹魏的主要统兵将领。
夏侯尚担任征南将军,并兼任荆州刺史,接替曹仁都督南方诸军事。在此期间,他攻占了蜀国的上庸,平定了三郡九县,还在江陵击败了诸葛瑾。
这些胜利使他晋升为荆州牧,封为昌陵乡侯,并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他的封地增加了六百户,加上之前的九百户,总共是1500户,同时还获得了“假钺”的权力,晋升为牧。
曹魏开国之初,西北边境形势严峻,曹真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击退羌胡联军,平定了河西地区的叛乱,重新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原王朝自东汉晚期以来,再次恢复了对西域的直接管理。 曹真以其英勇善战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被晋升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了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
在诸葛亮的前两次北伐中,曹真担任了主要的防御任务,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新文案的核心思想: 曹真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成功镇守西北边境,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直接管理,并成为了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
曹真是曹魏政权第二代的中流砥柱,他的离去标志着曹魏再无独立领军的将才。尽管曹爽执政期间曾试图培养夏侯玄,但他和夏侯玄都无法独立领军,每次大战都只能依赖司马懿。
在曹操、曹丕时期,司马懿并未获得太多实权,曹魏后期,张辽、曹仁等名将相继去世,为了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的权力逐渐增大。
太和四年,魏明帝决定伐蜀,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同出征。
1. 曹叡去世后,将托孤重任交给了儿子曹芳,并且任命司马懿为大臣。但是,司马懿的野心并未得到遏制,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的政权。
2. 在蜀汉方面,刘备生前只有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获得了爵位,且关羽的汉寿亭侯还是由汉献帝所封,黄忠则是最低的关内侯。
而诸葛亮、赵云和魏延等人则未能获得爵位,只有关羽一人拥有假节钺。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公元219年,汉中王刘备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予他“假节钺”的权力。这一任命不仅是对关羽功绩的认可,也有助于他更好地镇守荆州。
正是由于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关羽才能在未得到刘备同意的情况下,发动了襄樊之战。然而,因为刘备没有做好准备,没有配合关羽攻打曹魏,导致关羽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
最终,他在江东和曹魏的联合攻击下,输掉了襄樊之战。战败后,蜀汉失去了荆州,关羽也被江东逮捕并处决。
据《华阳国志》记载,关羽、张飞和马超都获得了“假节钺”的特权,但与《三国志》的记载有所矛盾。史学界普遍认同《三国志》的记载,认为关羽是唯一获得“假节钺”的蜀汉将领,诸葛亮虽然深受刘备、刘禅信任,但也只是获得了假节的权力,与“假节钺”有所差距。
孙吴方面:陆逊是江东最有权势的大臣,担任大都督的职务。但在孙权早期,他既不是诸侯王,也不是皇帝,所以无法授予他“假节钺”,这也使得手下的周瑜、鲁肃和吕蒙虽然实权很大,但却无法获得这种权力。
然而,当孙权称帝后,他有了授予“假节钺”的资格,因此,陆逊在孙权最后的一次任命中,获得了“假节钺”。黄武七年五月,魏吴爆发石亭之战。
曹魏的大司马曹休率领10万大军出征东吴。八月,孙权进驻皖口,并拜陆逊为大都督和假黄钺,统率军队进行备战。
最后,陆逊成功地重创了曹魏的大军,曹休的残部在贾逵的接应下得以生还,但不久之后,曹休因愤怒和疾病而去世。
羊祜,西晋名将,曾入选唐宋武庙。他出身泰山羊氏,是曹魏宗亲夏侯霸的女婿,同时也是司马师的亲小舅子,其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
年轻时,羊祜以政治嗅觉敏锐而闻名,尽管“少有大材”,但他并未急于入仕。面对曹爽的多次邀约,他都婉言谢绝。
直到司马昭掌权后,羊祜才出仕,并被任命为中领军,掌管宿卫。不久之后,他又晋升为卫将军,兼尚书左仆射,成为了尚书台的二把手。
羊祜,作为托孤大臣,备受晋武帝信任。他担任荆州军事都督、假节钺,成功设计让东吴撤军,缓解了西晋在荆州的防守压力。
此外,他还大力开垦荒田,一年内开垦了八百余顷土地,使得军粮充足,荆州粮仓可存放十年之久。虽然羊祜的政绩突出,但在随后的西陵之战中,却因为被陆抗打成了筛子,被贬为平南将军。
公元前278年,羊祜进言献策,企图消灭吴国,获得了司马炎的认可。遗憾的是,他未等到战争的胜利便去世了。
两年后,司马炎按照羊祜的计划行事,最终成功地消灭了吴国。后人称赞“羊祜的灭吴之策毫无遗缺,他的馈赠药物也未曾引起任何怀疑”。
自此以后,东晋出现了桓温、刘裕这样的权臣,但他们只是“代理节制”而并非真正的“掌握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