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皇位之时,明成祖朱棣就下旨,让官员们在元宵节前后放假十天,与家人共度灯节。
永乐十年,朱棣召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在皇宫的午门外,举办了美轮美奂的“鳌山灯会”。
《皇明通纪》上记载:“永乐十年正月元宵,上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为常。”
史料记载,即位之初,朱棣就下旨官员们在元宵节前后放假十天,与家人共度灯节。不仅如此,他还一手打造了,,堪称明朝春晚。
当时,鳌山灯会由朝廷举办,就在宫城承天门外(今明故宫午朝门以南御道街上),盛况空前。
那么鳌山灯是什么呢?
其中,“鳌山万岁灯”就是以千百种、几万盏的灯叠为山形,中间用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熠熠生辉,灿若繁星。
“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以显“与民同乐”之心。期间,还有数百伶官奏乐,百艺群工演出。
鳌山灯是古时元宵灯会的大型彩灯,其规模与气势不亚于恢弘的楼宇殿堂,可谓灯族之王,也是古近代盛行的大型灯组。
据《山海经》记载,说勃海中有五座仙山,飘浮不定。玉皇大帝命令十五只巨鳌将它们聚集在一起,使其高耸入云,并定于海中,曰鳌山。
鳌山灯力图将神话中的仙境予以再现,表达了人们向往神山幸福生活的心愿,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
早在隋唐时期,鳌山就成为主要灯景之一。唐玄宗时,曾有巧匠毛顺制鳌山灯楼高150尺。宋徽宗建鳌山灯高16丈,阔360步,悬灯万盏,可谓“鳌山一盏千金价”,百姓人家玩不起。
到二更时,明成祖朱棣乘小轿出宫门观灯,皇后、妃嫔及大臣随后。此时笙歌喧闹,人声鼎沸。皇帝、皇后及大臣观灯完毕后,百姓潮水般涌向鳌山灯,尽情赏玩。
在明代画作《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所绘鳌山,如史书所载搭建如山,山上挂满球形花灯,华盖灯彩从四角挑出,中央券门亦悬灯。此图被沈从文先生断定为“传世明代最具体鳌山灯棚形象”。
虽然后来,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但是明朝中期,南京的城市规模在当时世界上已经首屈一指。
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的《南都繁会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画家仇英描绘出明后期十里秦淮两岸的繁华街景。这幅画上,就有元宵节南京人上街观看鳌山灯的热闹场面。
明朝末期《正德江宁县志》就有记载,南京花灯有“楮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等品种,元宵夜,“加松棚于通衢,棚中奏乐,上下四旁,缀以华灯,灿若白昼,箫鼓声闻,灯火迷望。士女以类夜行,谚云走百病。”
楮练是用楮树皮所做成的纸,楮练灯也就是一种纸灯,此外还有鱼皮、羊皮、纱帛、料丝所做成的灯。
明代,还出现一种悬挂彩灯的灯船,元宵之夜往来穿梭于秦淮河上。“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薄暮须臾,灯船毕至,火龙蜿蜒,光耀天地。”(余怀《板桥杂记》)。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