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段,企业中后台管理和数字化建设实操经验丰富的老兵。希望能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
企业在产业链或供应链中的分工形成了其业务定位和业务模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利润,体现了其价值;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资源),带来利润产出的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单位资金的利润产出、即资金回报率,是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衡量指标。
在既定的产业分工、业务定位和业务模式下(本文以贸易型企业为例),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基本类似,但价值创造的效率各有差异,说明了企业运营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营业周期的把控上。相同的利润率水平基础上,营业周期越短资金回报率越高,价值创造的效率越高。
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外购付款开始,到收回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是决定公司流动资产需要量的重要因素,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企业运营过程,其资金(资源)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这些统称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同时,企业也可能依靠自身对上下游合作商家的价值,利用他们的资金(资源)来运行业务,体现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即企业的流动负债。
在不考虑银行贷款等融资的情况下,企业的自有资金和以上两项流动负债的总和,都是企业的运营资源,与流动资产的金额刚好相等。
企业缩短存货周转、应收周转的天数,不预付或少预付供应商货款,尽可能第预收下游商家的货款,即加快了营业周期,加速了周转。
图中给出了各个周转指标的计算公式。但公式仅是理论指导,让业务操盘人理解价值创造的逻辑思路。在业务实操中,商品采购后如何尽快销售出去、应收账款尽快收回;跟上游供应商争取更长的付款账期,有可能的话跟下游商家收取预付款;由操盘手基于实际业务场景来把握,充分体现出超盘手的业务能力。
价值创造效率的高低,由净利率和营业周期共同决定,业务操作过程中综合考量收入、毛利率、费用、营业周期等状况,获取最佳的资金回报水平,也是业务操盘人的价值体现和企业运营效率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