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包含地域节令、食材食物、炊具食器、烹饪方式、烹饪工艺、饮食习俗、营养保健、饮食审美等等。下面谈到的一组武汉方言词语,它们指代的是老武汉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主流炊具。这些炊具,有的还紧密与我们的生活相伴,但有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有的则已改变了叫法。重温这些词语,回忆这些炊具,可以体味其中蕴含的武汉饮食文化,特别是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饮食文化。
“䀇子”
先说“䀇子”。《汉语大字典》:“䀇:周围陡直的深锅。如:䀇子。”
制造日用器皿的铝被称为“钢精”或“钢种”。老武汉人用的䀇子多为铝制,因此除了直接叫“䀇子”,通常也被叫做“钢种䀇子”或“钢精䀇子”,“钢种䀇子”叫得更多。还有叫“钢种锅”“钢精锅”的。如:
盛夏时,每当太阳刚落土,武汉的居民便纷纷在自家左近的墙上、地下,浇了水,以消暑热,然后端出竹床……一䀇子绿豆稀饭、一碗酸豆角、一盘油炸花生米……用小麻油将那剁得极细的榨菜浇得明亮亮,香喷喷,就这么摆开,真是别有风味。(任常《风流巨贾》)
用电脑输入时,有的输入法字库中找不到“䀇”字(本文所用“䀇”字,是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打出来的),这也可能限制了人们运用本字“䀇”,转而用“鼓”来同音替代,将“䀇子”写作“鼓子”。如:
夏述焕老师教我们“工业基础”中的物理部分……他告诉我们:“物理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说:“鼓子(钢精锅)不要太讲究卫生,反复擦,反复擦,‘鼓子’的壁就薄了,反而寿命短。”(麻建雄《显正街记忆三中园丁》)
武汉人将锅壁陡直的“深锅”、大锅叫“䀇子”,同时也将锅壁陡直的“浅锅”、小锅叫做“䀇子”,有时为区分而分别叫做“大䀇子”和“小䀇子”。
大小䀇子都可以做饭,也可以烧水、煮东西。另外,大䀇子内可置炊箅(“箅”读“bi轻声”或“pi轻声”),用来蒸饭、菜或馒头、包子等,这是它的主要用途。从上图可以看到大䀇子配套的炊箅。小䀇子没有炊箅,主要用于煮稀饭、面条或烧水。因为小䀇子体积小,容易拿,所以常被用来买早点或到餐馆“端菜”:
早晨,经常看见一些人一手端个小鼓子(钢精锅),一手拿根竹签子,带着豆浆、米酒、油条、面窝,一晃一晃地往家赶。(彭翔华《家住汉口古三皇》,载董玉梅主编《百姓看武汉•百姓回忆》)
没有洗衣机的时代,武汉人洗衣物时先用肥皂搓洗,接着要用热水“炟(烫,读‘ta第二声’)”一下再进行清洗,以将污渍更好地去掉。因此在洗被窝时,除了汤罐的热水,往往还要用大䀇子烧水才够用,如果一次洗得很多,甚至还要去街坊屋里舀一些热水来应急需。
“鼎锅”
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会用到一个成语:钟鸣鼎食。一般人家当然享受不到这种奢华生活,但他们用到的一种锅却叫作“鼎锅”。“鼎锅”是一种铁制的烹煮用炊具。其形状类似鼎而无足,有耳,可穿铁丝或铁条便于提起。
鼎锅主要用于做饭、煮汤或烧水,曾经被普遍使用。彭建新先生和麻建雄先生都在其小说和文章中提到过鼎锅:
王玉霞白天在苗家码头边上摆个小摊子,卖稀饭和藕汤。几碟子五香萝卜,几碟子雪里蕻,一大鼎锅稀饭,一大鼎锅藕汤,早上一条弯扁担挑出去,晚上一条直扁担挑回来。(彭建新《红尘三部曲孕城》)
以“汉阳造”为首的机器制造业,是近代汉阳工业的支柱行业。当时湖北名列民营机器厂之首的周恒顺机器厂,1866年从武昌大堤口搬至汉阳的双街,开始用土法铸制香炉、神钟、汤罐、鼎锅等日用铁货。(麻建雄《显正街记忆东门外至集稼嘴》)
现在鼎锅已经很少见到,在城市的家庭中更是难觅其身影。
“甑”
“甑”是一种用来蒸制食物的炊具。《汉语大字典》:“甑:蒸食炊器。古代的甑,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小孔,置于鬲或鍑上蒸煮,有如现代的蒸笼。也有另外加箅的。”古时的甑多为陶制,所以“甑”字的形旁是“瓦”。
据报载:“在天门石家河古城南郊肖家屋脊,新石器时代聚落废墟中出土的陶甑和炊箅,可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江汉平原一带的人们就掌握了‘蒸’这门烹调技术。这是古人由‘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湖北日报》2013313日)
现在的甑都是木或竹制的。武汉人说的“甑”,相当于普通话的“甑子”,形状略像木桶,有木制的炊箅,但没有底,主要用来蒸饭蒸菜。食堂、餐馆等用的大甑,因需要而高矮直径各不一样;家用的小甑则形如一小木桶。如下图:
因为没有底,甑不能独立进行烹调,必须像蒸笼一样放在铁锅中,加水烧开,利用蒸汽将食物蒸熟或加热。
用甑蒸的米饭味道特别香甜,在蒸汽的氤氲缭绕中趁热盛来吃,除了饭粒散颗(松散,不黏糊)爽口的口感,还会有木头的香味在舌尖萦绕。现在我们到某些农家风味的餐馆,还有可能品尝到这种美味散颗的米饭。
“铫子”
普通话中,“铫子”指“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形状像比较高的壶,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现代汉语词典》)。武汉话的“铫子”则专指一种煨汤的炊具。提到“铫子”,武汉人都会觉得既熟悉又亲切,我们酷爱的排骨藕汤,就是和铫子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铫子”为沙土烧制的直筒形罐子,罐底呈弧形,上端有两耳便于端起。因为罐身内有微孔且表面粗糙,新铫子使用前需先用米汤在内熬制,以堵塞微孔,然后方可用来煨汤。在“煨汤家什中,‘铫子’至为关键,煨汤的成败,多半取决于它”(湖北日报201298日),被武汉人视为煨汤神器。
武汉商学院鄂菜博物馆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带龙纹的砂铫子,是煨汤大王喻凤山当年所用,为毛主席煨汤用过的……”。(武汉晨报20131122
铫子有砂铫子(也写作“沙铫子”)和瓦铫子两种,质地和形制略有不同。砂铫子素面朝天,看上去很粗糙,青灰色;瓦铫子则于内壁或者内外壁都施釉,多为红褐色。
铫子用得越久越好。“作为烹饪大师,看过全国主要菜系的烹饪器具,丁腊生说煨汤还得靠铫子。这种深灰色的粗砂罐子可谓是天下无双。铫子用的年数越长越好,‘油光满面’的,别看黑乎乎的,那是有年头的老铫子。就是洗干净后,拿水泡上一段时间还能冒出油星子。”(武汉晚报201531日)
更有称道者认为“老的铫子,号称清水也能煮出汤来,不放肉,也能煨出肉的味道来”(武汉晨报201527日)。当感到极度舒适时,武汉人会由衷地赞叹:“比喝汤还舒服!”而一碗上好的排骨汤,就是由这样泛着油的黑乎乎铫子煨出来的。
“铫子”也作“吊子”:
湖北菜那一定是要尝尝的,可以吃到正宗的武昌鱼……还有,一定要喝武汉用吊子煨的藕汤,用瓦罐煨的鸡汤、用新鲜鱼现做的鱼圆汤……”(楚天都市报2016年8月30日)
因为铫子与武汉人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专门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词语“半铫子”,用来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因为煨汤一定“要一次加好水,满铫子。哪个搞半铫子水,那是骂人的,水不够会搞夹生的,所以骂人就是‘夹生半铫子’”。(武汉晚报201531日)
“半铫子”也作“半吊子”,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比喻性格怪癖乖张、不通情理的人”,类于武汉人所说的“夹生货”。如:
武汉方言里说人有点“二”、“不清白”就叫“半铫子”。(长江日报2012年8月25日)
“真是个半铫子”,主要是说某人性情乖张、不合时宜、不开窍。(长江日报2010年12月25日)
“半铫子”的第二个意思是“比喻知识一知半解或技艺等半生不熟的人”,即“半桶水”。如:
60年代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学英语,直到现在我的英语是个半吊子,他已经学得呱呱叫了,不仅能用英语写大段的文章,出国跟人交流也几乎不用翻译。(长江商报2011年2月12日)
“炊子”
所谓“炊子”,就是烧开水的壶,也叫“炊子壶”或“炊壶”。如:
有段时间时兴喝鲜啤酒,一毛钱一大杯,有人就早早地提着炊子壶(铝壶)到老万成去买了回来,用水“镇”着,等到晚餐享用。(彭翔华《家住汉口古三皇》,载董玉梅主编《百姓看武汉•百姓回忆》)
汤罐里的水不能喝,喝的开水另外用炊壶烧。(韩如晖《老汉口的烟火记忆》,载董玉梅主编《百姓看武汉百姓回忆》)
编辑 搜图 #优质作者榜#
旧时的䀇子和炊子都是钢精(铝)制的,更老的炊子还有用镔(bin第一声)铁(白铁,即镀锌的铁皮)做的,烧久了锅底和壶底容易坏掉漏水,当时就有专门用镔铁或钢种锅底给䀇子和炊子换底的工匠。
换锅底时先将坏掉的锅底剪掉,再将锅壁剪口处慢慢用锤子敲出一圈卷边,将圆形的新锅底也敲出卷边,最后将锅壁和锅底的卷边套在一起,一边转动一边用锤子敲拢敲结实,这锅就又滴水不漏了。给炊子换底也是一样地操作。换底比换䀇子或炊子要便宜,所以当时䀇子、炊子坏了多是换底。

给钢种䀇子换底。网络图片

麻建雄先生在《显正街记忆•家庭小作坊》中回忆过这样一位师傅:“陈叔叔在汉口上班,敲‘白铁’(补锅),有两刷子(有独特本领)。休息时也……帮左邻右舍换‘鼓子’(钢精锅)底和补炊子壶(水壶)。”
现在的䀇子和炊子多为不锈钢制作,更有电饭煲、电水壶、饮水机等等,给䀇子和炊子换底的工匠早已无用武之地了。
“汤罐”
这里的“汤罐”并非煨汤或装汤的罐子,而是炉灶上烧水的铁罐。“汤”在这里是用其本义“热水,开水”。《说文解字》:“汤,热水也。”
《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写到林冲被发配,在野猪林被鲁智深营救保护之前,遭押送公人暗算折磨:“当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董超、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小说中的“汤”就是开水。
汤罐是一种圆形有盖的铁罐,修造煤炉时在炉膛两边各嵌砌一个,罐口稍高于炉面,盖上铁盖也不怕炉灰等落入。固定的灶台也可以在靠近烟囱那一端安装汤罐。做饭烧菜的同时,汤罐中的水就会被加热:
大炉子像个木办公桌,中间是炉膛,一边放一个生铁汤罐。汤罐是利用炉膛两侧余火加热,水不易开,用于洗脸、洗脚和冬季洗衣、洗菜。(麻建雄《显正街记忆您家吃了冇》)
窄一点的小炉子也有只安一个汤罐的。如下图:
举报/反馈

宝藏湖北

11.2万获赞 1.2万粉丝
宝藏湖北,时刻都美。
宝藏湖北官方账号,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