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老虎是众多食肉动物中最强大的捕食者之一,它们是专业的猎手,也是统治阶级权力与文化的象征。然而,就是这般威风凛凛、几乎不存在天敌的“百兽之王”,在环境变化与人类猎杀的双重威胁之下,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就于世界范围内沦为濒危物种。
在全球的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便是中国,曾分布有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4种。其中,华南虎更是我国独有的一个亚种,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濒危的老虎亚种。
来自华南虎的“饿虎咆哮”
自20世纪以来,华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现仅限于国内非常小的一个范围内,并且所有的、已知的活体标本被人工圈养。官方、环保组织、爱虎人士等社会多方力量正在与时间赛跑,试图让这一濒危物种免于最终灭绝的命运。
与驰骋草原、称霸丛林、遵循着自然法则的野生动物相比,过多受到人工干预或是被长期圈养的生活对于动物们来说都是不健康的,因为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它们会缺乏实地训练,兽性逐渐被磨灭,失去自由与追求,变得温驯倦怠,沦为人类的观赏品。
享受“退休生活”
尽管圈养华南虎是出于保护它们的目的,但被束缚在动物园始终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如果将圈养的华南虎放回野外,它们能够成功被拯救吗?当年我国曾有两只华南虎被放养在非洲草原之上,了解它们的故事后,问题自然便有了答案。
华南虎,包括所有的老虎亚种,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便是其庞大的体型和令人难忘的色彩。它们的皮毛混合了红色与橙色,标志性的狭长黑色条纹沿身体背部生长,使老虎能够在茂密的树林中移动时进行伪装。
华南虎的毛色通常比其他老虎亚种的颜色更鲜艳,宽阔的肩膀、粗壮的四肢、巨大的虎口、尖锐的爪子和咬合力惊人的獠牙令其在捕食中无往不利,它们甚至有能力拖走与自身一样大的动物尸体。
华南虎捕猎
就在 19 世纪,华南虎还栖息在我国中部和南部的广阔领土上,数以万计。如今,它们的数量仅有百余只,并且,全部由人工圈养,生活在全国各地的动物园或者老虎保护区内。
野外华南虎的灭绝
在20世纪末,中国林业部联合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展开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野生华南虎栖息地调查,在长达两年的搜寻中却没有找到任何野生华南虎活体。到了21世纪初,官方持续对野生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进行大规模调查,始终没有发现一只野生华南虎的身影。
由于十多年来不见野生华南虎的踪迹,野外华南虎种群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尽管目睹野生华南虎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但这些目击大多都缺乏事实证据,或仅仅是为了博人眼球。如今学界普遍认为,野生华南虎种群已经灭绝了。
人类大肆捕猎导致华南虎灭绝
长期近期繁殖的危害
野生种群灭绝不代表物种灭绝,好在我国仍然有百余只被圈养起来的华南虎,它们承载着这一物种延续的最后希望。
2017年,重庆动物园传来好消息,华南虎数量已增加至165只,与之前相比,不到3年时间新增数量超过了50只,增幅令人惊喜。但还远远没到令人高兴的时候,因为整个华南虎种群仍处在濒危边缘,且后代质量下降明显。
原来,我国现存的所有华南虎都是上世纪70年代左右人们捕获到的6只野生华南虎产下的后代,由于祖先个体数量少,新生代华南虎的近亲繁殖系数持续走高,长期近亲繁殖的危害便是遗传疾病的显著增加,比如短尾现象。
近亲繁殖易增加基因中遗传疾病发作概率
动物园的条件再好,也无法与自然栖息地相比,并且,老虎并非生下来便具有高超的捕猎本来,它们的技巧都是被母亲授予、经由实战锻炼出来的。动物园内的华南虎被定期投喂现成食物,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野性,甚至会害怕同类和其它食肉动物。
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华南虎进一步繁衍的,害怕同的特性会大大降低其自然交配概率,就算交配成功,幼崽也受到近亲繁殖的影响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尽管我国对华南虎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实践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寻回兽性:非洲“老虎谷”建立
就在华南虎保护工作陷入瓶颈之时,一位名叫全莉的女士开创性地提出华南虎野化计划。全莉出生于北京,自幼便极度喜爱猫科动物,她在旅途中来到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近距离邂逅了老虎、猎豹、狮子等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渐深于心。
全莉
全莉看到了非洲地区成功的野保模式和成熟的野生动物管理技术,为了挽救濒危的华南虎,她提议将华南虎带往非洲做野化训练,让它们在短期内学会狩猎等生存技能,然后再将野化成功的第二、三代老虎放回国内生态环境恢复较好的保留地,打破华南虎种群恶行繁衍的现状。几经沟通与协作,她的提议最终被采纳了。
2000年,全莉在伦敦成立了“拯救中国虎 (Save China's Tigers)”国际联合基金会,她的“放虎归山”举动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全莉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虎女”。
“中华虎女”与华南虎
为什么驯化老虎野性的地方要选在千里迢迢的非洲草原呢?因为我国大量野生动物都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华南虎的野外捕食行动受到诸多限制。非洲大草原广袤的面积、充足的猎物则非常适合华南虎进行实战训练的“角斗场”。
2002 年,全莉在丈夫的资金支持下,在南非花400万美元收购了17个倒闭的牧羊场,总面积约3万多公顷,南非“老虎谷”至此创建。为了保护南非本土物种,华南虎被限制在1.8 平方公里左右的老虎保护区之中。
非洲大草原上遍地是华南虎的猎物
迄今为止,共有5只华南虎离开中国动物园,被送往南非“老虎谷”进行野化训练。2003年,最早踏上征程的两只华南虎分别是雄虎“希望”与雌虎“国泰”。两只小老虎由于习惯在动物园养尊处优的生活,刚到南非大草原时表现得非常不适应,它们甚至会害怕活体小动物。
在工作人员的悉心引导与帮助下,两只小老虎慢慢掌握了一些野外生存技巧,仅用一年时间便能独立捕食羚羊。然而,就在曙光刚刚来临时,噩耗发生了,雄虎“希望”由于身体原因,感染上了肺炎,2005 年便因为心力衰竭在南非去世。
华南虎捕食羚羊
母老虎“国泰”则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但由于华南虎数量的稀少,“老虎谷”很快陷入了继续野外训练与繁育后代的两难境地。不久后,随着另一只雄虎“虎327”的到来,情况出现了转机。
“虎327”是一只看起来很健康的种虎,当它还在苏州保护区内,身体素质便相当出色。它接替了“希望”的位置,成为“国泰”的搭档。到了2004年,雄虎“虎伍兹”与雌虎“麦当娜”的加入与它们孕育的虎仔进一步扩大了“老虎谷”的种群数量。
南非华南虎分工明确,一代主要肩负生育繁衍、学习基本捕食技巧的任务,二代则进行重点教养,为往后的野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全莉的野化项目的确也去得到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幼崽的诞生,“老虎谷”保护区内共有 20只华南虎,占华南虎种群总数的20%左右。
憨态可掬的虎崽
然而,大约在2013年左右,关于南非“老虎谷”的华南虎们的消息便少了许多,当初被送到南非进行野化训练,承诺学成了放归中国的华南虎们现状如何了?为何迟迟没有回国的消息?
华南虎现状引多方关注
质疑之声普遍存在
早在全莉成立该项目之初,社会的质疑之声便普遍存在。因为圈养老虎的野外生存训练难度的确很大,而且它还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项目。在国际上,对立组织的质疑和抨击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基金会的声誉,导致创始团队难以募集到发展资金。
此外,全莉的两位合作伙伴还打着保护野生动物的幌子挪用基金会的100多万美元公款,基金会成员奢侈生活被媒体曝光后,公众更是认为这是一项高调的炒作圈钱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钱被消耗在了错误的地方,华南虎应该一个更好的生存机会。
“中华虎女”翻车
最大的障碍便是来自人为的阻力,一些组织在中国境内或从国外不断反对并谴责该组织的策略,对于全莉来说,这些障碍也使得老虎救助计划进行得更加艰难。
据悉,全莉与其丈夫的离婚官司牵涉到了华南虎项目,导致南非“老虎谷”的运行计划一再被放缓进程。不过,据说保护区内三代虎的野化成效已经较为可观,它们大多掌握了野生生存和捕猎的经验,也算是项目的成功之处。
华南虎野化任重道远
然而,中国境内目前根本不存在可供野生华南虎生存的自然栖息地。专家解释,要培育出一个可以长期可延续的华南虎自然种群,成年雌虎的数量不得低于18只,种群整体至少要保持大约60只老虎的数量。
而养活这样一个小型华南虎自然种群,再怎么说也得5000平方千米的栖息地。这在我国国内目前根本无法实现,华南保护区内也没有那么多猎物可供老虎捕食。
华南虎野化前路漫漫 充满难题
原来,这些华南虎是有家不可归,被滞留海外了。专家表示,与其成立老虎野化项目,不如保护老虎的栖息地,这样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华南虎自然种群数量恢复的有效措施。让华南虎重归山林是一个宏伟远大的愿望,修复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
实际上,通过对华南虎的野化训练,我们可以真正明白问题所在。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导致濒危现状的原因并非是它们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而是自然界已经没有了它们的立足之地,人类活动导致这些老虎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家园。
濒危动物的自然群体繁殖成功并摆脱生存危机的成功例子并不多,对于华南虎的保护,仍然离不开人们长期的坚持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