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二姐迎春排在三妹探春之后,只为隐写【红楼三春】真相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册子正副又副共三册,按警幻仙姑所说,册子里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巧的是贾宝玉所进的薄命司里的册子上的十二个女子居然都是贾家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不过今天先不说这个——我是专门来说说里面十二个女子排位时的另外一个小细节:
贾宝玉的二姐姐迎春为什么排在了三妹妹探春之后?
贾迎春和贾探春排位的颠倒,不是因为嫡庶——两人同为庶女;
不是因为才华——红楼梦不搞雌竞这一套;
也不是因为和宝玉的亲疏,因为看起来王熙凤和宝玉更亲却排在了迎春之后,没关系的妙玉排在了惜春之前。
任何已知标准都无法解释贾元春高居第二,妙玉横插一杠,王熙凤只能倒数,比迎春还靠后的【荒唐】排位。
我们需要换个思维方式,但不是凭空乱想,而是作者提示过我们的思维方式,那就是【阴阳论】和【风月宝鉴】。
红楼梦里所有的密码都是互相关联、环环相扣的,二姐姐迎春排在三妹妹探春之后,也是如此。
关于十二女子排位的玄机,此前我有文章大概解读过,可先阅读这篇:总序:金陵十二钗到底是怎样排序的?
十二钗的排序只是为了安排一个【镜像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十二钗如同十二月十二时辰一样首尾相衔地连成圆圈,这样她们就可以被一块风月宝鉴,分成太极图一样的【阴阳】两面。
当镜子以圆点做360周天旋转(亦同于太极阴阳转换),处于镜子两侧或两端的人物会形成一对一对的镜像组合。
如图所示:
而且这个组合并不是固定死的,而是会随着镜子的旋转产生新的映射组合,但只要她们所代表的身份确定,每一对对应组合后都有作者想要指示给读者的隐事。
这些隐事,有些是被历史记载了的,它可以用来作为证据,但有些是没有被记载的,而我们,可以根据那些被记载了的历史和红楼梦书写情节的【射覆】方式,来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
每个人物也都有多重意义,但这些多重意义又都是自洽的,这些在我的密码专栏和订阅栏一直在解读进行中。
正因为如此,十二钗的出场排位就变得很重要了,这是探春前提和迎春后置的原因。
作者在这里一定花费了大量心思,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十二钗排位情况。
贯穿红楼梦全书的重要元素【三春】,得以被真实呈现。
所谓三春,后面我会说,也可先阅读这里:《红楼梦》中诗词为什么季节性那么明确?因为要突出「三春四季」
十二钗中,四春俱全,但是——
三小姐探春变成了【第二春】,而二小姐迎春,则变成了【第三春】。
这其实是暗合上了非常重要的【隐事】——即秦可卿留给王熙凤的警示:【三春去后诸芳尽】。
【第三春】即迎春被【中山狼】无情残害的悲惨命运,揭示了自【元春】以来形成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盛世,最终将在第三代即繁华落尽、一败涂地。
或者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只是个名字而已,为什么不直接把二小姐写成探春的人设,三小姐写成迎春的人设?
当然是为了不要太契合,太直白,同时又留下荒唐言,去引导有心人解密。
试想一下,如果你直接看到这样的描述: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第一春】开场,以【雷厉风行,六亲不认】的【第二春】承接,以【门当户对,一载黄粱】的【第三春】结束,这不是太明显了吗?
因为她们的影射对象如下:
第一春:完成统一大业,开创盛世的康熙王朝第二春:进行严苛改革,真正托起盛世的雍正王朝第三春:是作者自己在乾隆王朝的遭遇,也是作者对乾隆王朝的不满和预言
【三春】在红楼梦中到底出现了多少次?难以统计,但明显有着相同指向的就有以下几处:
秦可卿遗警:【三春去后诸芳尽】贾元春谶语:【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贾惜春谶语:【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把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薛宝琴梅花诗:【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最后大观园,细理时间线,前后就是【三春三秋】而已。脂砚斋在第一章写至中秋夜贾雨村吟诗后就已经指出: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但正是因为书中【贾探春】排行第三,书中又一直刻意强调【三小姐】【三妹妹】,所以即使排了位,大多数人依然不会意识到她其实是【警幻命运册】上的第二春。
这就是作者的心思,他如此写了,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看懂。
关注账号粉丝圈,每月可获取专栏优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