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本文从遗传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了“女儿亲父亲,儿子亲母亲”的现象,称其为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文章强调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来缓解孩子的依恋情结,包括普及性教育知识、行为配合、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父母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到这种情结,并根据理论在实际中找到原因,相互协作,共同教育孩子。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我们经常能听到周围人常说:“女儿亲父亲,儿子亲母亲。”这看起来像是多年来人们的总结,但实际上是可以通过科学解释的,也就是说“女儿亲父亲,儿子亲母亲”并不是俗成既定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接下来让我们来科学地剖析一下吧。

从遗传学上来说,女儿的基因会遗传父亲基因多一点,而儿子基因则是遗传母亲基因多一些;

从心理学上来说,女儿亲父亲也就是“爱列屈拉情结”,儿子亲母亲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通俗来说也就是“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

这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第一个提出来的,这种情结主要就是孩子在成长阶段(3-5岁)的某一特殊时期,出现依恋、亲近异性父母,而对同性父母出现嫉妒、仇恨等复合情绪。

在孩子潜意识中,会想取代同性父母独占异性父母的爱,会极力模仿同性父母,但同性父母在地位和权利上更强大,所以很多恋父恋母情结会被压抑。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情结是相似且互补的。

以女孩为例,因为和母亲是同性,所以相似,因此会产生性别认同,会以母亲为榜样,向母亲学习,模仿母亲,从中会学习、吸收一些母亲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而女儿与父亲不同性,两性互补,这就是恋爱的形成初期。这种情结是属于本能愿望,是从原始心理继承下来的,不可避免,无法抗拒,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

根据心理学上观点来说,恋父恋母情结的成因主要有两类。

第一种是童年时期的亲子依恋没有得到满足,导致长大后从婚恋关系中找寻补偿。

比如家庭中,由于父亲在女儿小时候忙于工作,不经常陪伴孩子,那么导致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会极度缺少父爱,缺少父亲的照顾和陪伴,也因此在成年后找伴侣的过程中,会偏向于寻找年龄比自己大,能照顾自己的伴侣,并从此段恋爱关系中,弥补自己小时候缺失的父爱。

第二种是童年时期的亲子依恋关系没有建立适当的边界感,因此会将与异性父母的相处方式转移到自己的伴侣身上。

例如由于母亲将男孩从小照顾的过于周全,帮孩子做选择,帮忙洗贴身衣物,事事都一一照顾上,导致孩子没有独立意识、性别边界感,从而使孩子成年后也会依旧过度依赖母亲,在婚恋关系上,也会以照顾自己、比自己年长的女性优先。

因为在特殊时期,父母没有正确引导导致成年后恋父恋母情结的事情也逐渐频发。

身边有个朋友,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从小照顾儿子照顾的事事巨细,从穿衣服穿袜子到儿子吃的鸡蛋都是剥壳了的,吃的水果都是处理好的,就这样把儿子养到大学,儿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但因为和人相处共事并不好,天天都给朋友打电话诉苦抱怨。

朋友这才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细心照顾”把儿子养的没有基本处事能力,现在从头教导儿子如何为人处世成了她一大难题。

朋友能意识到这种教导方式不正确从而重新来过,已经是很幸运了。因为过度依恋父母,不仅父母不自知,孩子还深陷其中导致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社会热点事情也是频繁出现。

例如,2018年间,有一女儿跟父亲产生感情,并且意外怀孕并生下抚养,最终两人都受到法律判决。

2019年,男子因恋母情结,对自己的父亲产生了嫉妒和仇恨,最终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在审判中男子也表示,自己谋杀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嫉妒和母亲的爱。最终,男子被判处死刑。

以上案例都是源于家庭没有在孩子需要正确教育时给予正确道路的引导,从而产生了不正确的亲情关系,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正确看待感情,尊重亲情,珍惜家庭,保持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是从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对情感问题正面看待,并有着正确认识,尤其是父母,不要一味娇纵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孩子的每个成长时刻,负起身为父母的责任。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情感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及时对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

以前很多中国式家庭对“性”都避而不谈,这是不对的,“性”是人的本能,是无法避免的,它不是什么羞耻的事,如今社会科技发达,孩子们在网上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性文化,所以建议现在的家庭在孩子们不良接触之前,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性教育知识,建立良好的性别边界,让孩子们知道“男女有别”,这样不仅可以教育孩子们从依恋情结中解脱出来,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结交同性朋友,正确看待异性朋友,为青春期良好的情感关系做好铺垫。

二、行为配合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些行为上的配合,来对孩子进行行为教育。异性父母应该自觉并巧妙的疏离孩子;同性父母应乘胜追击,行为上亲近孩子,让孩子的依恋有所依附。

三、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可以带孩子们多出去活动活动,通过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来让孩子的依恋情结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以此来缓解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四、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

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去见识更多的人和事,来让孩子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并鼓励孩子积极学习,在培养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就和父母毫不吝啬的夸赞,来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从而缓解对父母的依恋情结。

在教育缓解孩子的依恋情结的同时,父母也要有所作为。要学习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到这种情结是如何产生的,根据理论再在实际中找到原因,父母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教育,要用耐心去和孩子进行沟通理解,要情绪稳定的去建议去互动。

只有父母双方以正确的方式指引孩子,才能让孩子在特殊时期走向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亲情观。

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成长的各个时期,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自主决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吝啬对孩子成长中进步的赞,适当在孩子迷茫时给予正确的指引。这便是父母能做且应该做的。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度妈妈圈#
举报/反馈

陪宝宝写日记

40万获赞 54.4万粉丝
有丰富养育经验的二宝妈,专注分享科学带娃
心理咨询师,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