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前的准备
1. 选地与整地
姜的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不易积水、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同时,要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在种植前,要进行深耕细作,使土壤充分熟化。
2. 选种与处理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姜块作为种姜。在种植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促进姜种的发芽。催芽时,要将姜种放在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80%左右的条件下,等到姜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种植。
二、种植技术
1. 种植时间
姜的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土壤化冻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进行种植。在北方地区,通常在4月份开始种植;在南方地区,通常在3月份开始种植。
2. 种植密度
姜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可种植姜块3000-4000个,行距为50-6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在种植时,要将姜芽朝上放置,并覆土5-6厘米。
三、管理技术
1. 浇水
在姜的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幼苗期,要适当控制浇水量,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在旺盛生长期,要增加浇水量,以促进姜块的生长。在收获前一周左右,要停止浇水,以降低土壤湿度,便于收获。
2. 施肥
在姜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养分供应。在幼苗期,要施用适量的氮肥促进叶片生长;在旺盛生长期,要增加施肥量,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在收获前一周左右,要停止施肥,以免影响品质。
3. 中耕除草
在姜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避免杂草与姜争夺养分。在除草时,应采用人工除草或选择性除草剂进行除草。
4. 病虫害防治
姜的病虫害主要有姜瘟病、茎基腐病、叶枯病、炭疽病、姜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姜螟、姜蓟马等。
生姜姜瘟病、茎基腐病(生姜烂脖子病)、青枯病、枯萎病等防治方案:
方案一:2%春雷霉素水剂+80%乙蒜素乳油+5%氨基寡糖素水剂 喷雾+淋根;
方案二:80%乙蒜素乳油+2%春雷霉素水剂 滴灌随水冲施。
生姜叶枯病防治方案:
2%春雷霉素水剂+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25%苯甲·吡唑悬浮剂+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 喷雾
生姜叶枯病防治方案:
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25%苯甲·吡唑悬浮剂+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 喷雾
癞皮病是一种由根结线虫引起的病害,姜连作时间越长,癞皮病发生越普遍,危害越重。发病植株的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瘤状根结,开始为黄白色的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水泡状并破裂、腐烂。发病后大姜植株生长缓慢,叶小且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有明显的矮化。大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
生姜根结线虫防治方案:
生姜根结线虫解决方案:速效+高致死率+杀卵
(5%阿维菌素微乳剂+20%噻唑膦+5%氨基寡糖素水剂) 冲施/滴灌
姜螟防治方案:
5%阿维菌素微乳剂+5%氟铃脲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姜螟防治方案:
5.0%甲维盐蓟马专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