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杨绛的《我们仨》,曾被文中那些充满着无尽思念与温暖回忆的文字所感动。如今,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重新翻阅其中的每一个字,它依然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是一本不只是讲述家庭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亲情和生命的深沉反思。
《我们仨》是杨绛在女儿钱瑗(1997年)、丈夫钱钟书(1998年)先后去世后,用心记叙的回忆录。以她与丈夫以及女儿的亲密关系为主线,记录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以及她对生活、对家庭、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杨绛以纯净的文字,将平凡的生活点滴融入其中,使整个叙述富有温情与生命力。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拉开全文的叙述帷幕。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以梦境的形式讲述了钱瑗和钱钟书先后离世的过程。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则详细回忆了自己和钱钟书相遇、相知、相守的过程,以及婚后有了女儿钱瑗之后,一家三口温馨又坎坷的生活。
全书中最让人揪心的是第二部分,杨绛以真挚的笔触叙述了她与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生离死别之痛。每次读到这一部分,都觉得心痛。而杨绛对这部分的写作,也是采用了“梦”的形式来记录。书中有很多让人读了心碎的句子。
比如当杨绛知道女儿的病情后,“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
当杨绛把钱瑗去世的消息告诉钱钟书时,“古驿道上夫妻相失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女儿没有了,钱钟书眼里是灼热的痛和苦,他黯然看着我,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泪。”
而在钱钟书最后的时间里,“他已经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地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当钱瑗和钱钟书去世后,“不过三河里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我们仨失散了,家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面对着至亲至爱的丈夫和女儿的离去,杨绛虽然感到悲伤与寂寥,但她并没有感到空虚,反而觉得可以把过去的生活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因此,她用细腻的笔触,思念着与丈夫、女儿的点点滴滴。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与默契,以及永恒的爱。
同时,杨绛也用自己的文字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并不能阻挡亲情的传递,而是让它更具存在感。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亲人的存在,但《我们仨》却让我们明白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因为只有在亲情的温暖中,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归属和安宁。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