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余华的《活着》,便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人为什么活着?
鲁迅先生在《坟》中写过:
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那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在追寻这个活着的意义,努力活出个样子。
他还说到:
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大半也因为懒惰罢,往往自己宽解,以为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
是的,如果追寻不到活着的意义,那我们也只能算是一个中间物罢了。
沈从文先生在《谁不受时间限制》里说:人活着同价值就是活几十个年头,最后等着被棺材收敛,被黄土掩埋,被蛆虫收拾。但这几十个年头怎么熬,又是一个问题。有些人似乎能够跳出这种时间的限制,活在永恒的时间里,很值得我们思考。
就是说:有的人,活着的模式一样,开头到结尾很模式化;有的人却能活在永恒的时间里。
这也许就应验了鲁迅先生这句话: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余华老师这部《活着》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1、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2、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3、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4、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5、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认为福贵不只是那个叫福贵的人。
福贵是败家公子、是战后余生、是丧儿失女、甚至是耕田的牛,这些不是福贵一个人的不幸,而是那个年代苦难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