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差五"和"隔三岔五"这两个成语在表达上均意为“时不时地,时常”,但它们在语形对称性上有区别。
根据《当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隔"意为“相距”,“岔”意为“让开以避免冲突”,而“差”则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作为动词时其释义是“缺少、缺欠”。
从这个角度看,从成语的对称性角度考虑,"隔三岔五"的语义结构比"隔三差五"更为对称。
然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我们发现"隔三差五"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隔三岔五"。查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可发现"隔三差五"的例句有97条,而"隔三岔五"只有42条;
进一步查询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中心现代汉语复句语料库,发现"隔三差五"有11条,而“隔三岔五”则没有具体的例句数量。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差”字的义项众多且使用广泛,导致“隔三差五”在语言实践中的应用更为频繁。
尽管“隔三差五”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42页仍明确指出,“隔三岔五”意指“没过几天,时常”,并且“不宜写作‘隔三差五’”。
因此,如果你希望表达的是“时常”、“每隔不久”的含义,且更注重语言的形式对称性和规范性,那么推荐使用“隔三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