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和早春的时候,养殖鱼类的水霉病普遍存在,造成的危害较大,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鱼类,从卵至各种年龄的鱼都可感染。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晚冬早春最为流行。水温18℃左右最适宜水霉菌生长繁殖。
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病原体现已发现十多种,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以水霉菌最为常见。
水霉病的症状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异常症状,当看到色体表面有灰白色棉毛状外菌丝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处牢固寄生。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异常,出现与其它固体物摩擦现象,同时往往观察到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迟,最后瘦弱而死。因为水霉菌的本质是腐生性的,当鱼一旦死亡菌丝即迅速蔓延全身。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本病也常发生。受害的鱼卵上,菌丝如根状物侵附在卵膜内外,浸在水中像一个白色绒球,有“太阳仔”之称。
水霉病的特点
水霉是水体常在菌,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底泥中。
水温在5-26℃是均能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
当水体环境恶化或者有动物尸体没捞出时,水霉附着后迅速繁殖。
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必须要有伤口,没有伤口不会发生水霉病
1.拉网操作不当,鱼种跳跃,造成勒网、掉鳞运输过程中,密度过大,摩擦损伤;
2.感染寄生虫、继发细菌感染、病毒等病原造成外伤;
3.放苗操作不当,致使受伤;
4.冻伤或者缺氧造成组织坏死;
5.气泡病引起组织损伤等均会在体表造成伤口。
温度适宜,水霉数量足够多
水霉广泛存在于底泥中,当水温适宜时,水霉大量萌发、繁殖。此时若水环境恶化,水霉数量将暴发式增长。水霉与鱼体伤口相遇的概率大大提高,那么它发生水霉病的几率也会相应的高。
水体不稳定
水体不稳定,造成鱼体应激,体质下降,同时容易发生气泡病,是加重死亡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发现水清瘦和连续阴雨连绵天更易发生水霉病。
水霉病的预防
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水霉休眠孢子。
精细操作,减少鱼体出现伤口的机率。如运输过程中,运输密度保持适量;放苗仔细操作,防止伤鱼;特别冷的天气不放苗,防止冻伤等。
鱼种在越冬之前,有病的建议赶紧处理,最好不要带病越冬和带病开春;无病的内服一段时间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力。
苗种放齐后,使用消毒剂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切忌在养殖过程中直接将药物洒入养殖水体,以免造成局部浓度过高伤害养殖鱼类;从11月到次年4月底,建议至少消毒2次,放苗后一次,开春后一次。
冬季肥好水,调控水质,预防虫害,减少创伤。
将水位加深到1.8米以上,保持水体稳定,减少应激,预防气泡病。
水霉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鱼种消毒
鱼种入池后进行消毒,建议使用对真菌有效的产品
如:
鱼苗下塘后使用植萃碘+盐进行消毒杀菌。
然后使用纯中药制剂霉腐康进行外泼,霉腐康是纯中药制剂,专用于水霉疾病的治疗,治疗时不仅仅是针对白毛驱除,更重要的是直接作用于真菌孢子,促进伤口愈合,这样才能根治水霉疾病。
组合用药
水霉病因在重病时才能发现,发现时,菌丝已从伤口长出,为了提高药品使用效果,首先要清除菌丝,然后要杀灭真菌,消毒伤口,修复皮肤。
越冬开春的鱼出现各种程度的不同损伤,有的鱼体身上带病越冬出现肝胆损伤,烂鳃,烂身等情况,在治疗上面应根据病鱼情况,采用不同组合配方进行彻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