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件随葬品,揭开一位商朝传奇女将的神秘面纱

关于商王朝,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叫“鬼方”的方国,对商朝大举进犯。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一位女将军击退了入侵者,保全了国家。这位女将军就是妇好。

那么,传说中的妇好在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存在吗?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1975年的冬天,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的小屯村,人们正在平整田地。其中有一个小土坡,由于在它不远处曾发现了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先勘探清楚再说,不然有可能破坏珍贵文物。

当时,接到这个勘探任务的是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郑振香。

一接到任务,郑振香立即召集工作站工作人员开会,决定对这片土地的重要地点进行钻探。经过钻探,很快便有了结果:在耕土层下,果然发现了殷代文化层。

1976年春季,经过相关手续的申报审批,郑振香和丈夫陈志达等组成考古队,对小土岗展开发掘。

在大家清理钻探上来的泥土时,一位眼光敏锐的考古人员突然发现泥土里有件东西,洗净后发现它竟然是一件玉坠。这就更加肯定下面必定是一个大的墓葬无疑了。

就这样,郑振香的发掘重心就集中在了这座墓葬上。然而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挖掘墓葬的填土时,墓中的遗物却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考古人员的眼前。鸮尊、司母铜方壶、圈足觥、三联甗、偶方彝、大铜钺……一件又一件大型青铜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被陆续取出。

从墓坑的结构和大量的随葬品,尤其是从出土的大方鼎来看,墓主人一定是一位重量级人物,那么,这位神秘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要想确定墓主人的身份,首先就要确定这座墓葬的年代。

墓中出土的陶爵、石豆等器物,从形制上看,可以排除殷商晚期的可能性。工作人员将出土的残片和礼器加以组合、配套后,发现其中的平底爵、圆尊等的形制,与殷墟文化第二期的同类器物相同。

因此,这座墓的大致年代,便被缩小到武丁至祖甲的时代范围。

知道了大致年代,要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还远远不够。随着对葬品的整理,郑振香发现,在出土的190件铜礼器身上都刻有铭文,而这些铭文中又有几个铭文出现的频率最高。

通过对照甲骨文研究成果,这几个铭文很快被破解:一个跪着的女人,左上或者右上方是一把扫帚,表示手拿扫帚扫地的人,就是所谓的“妇”;而一个跪坐的女子旁边,有一个小孩,无论这个小孩是在左边还是右边,即为“好”的意思。

辨识完所有的铭文,郑振香他们发现,铸有“妇好”铭文的铜礼器共109件,占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墓中也还有别的铭文,那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郑振香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工作站站长

后来因为大量东西出来都是妇好的,另外一些比较少,我们认为就是臣子的贡件。

既然墓主人锁定在了妇好身上,那么妇好是谁,又是什么身份呢?

据甲骨文记载:妇好是武丁最为宠幸的一位王后。作为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容貌端庄,而且非常骁勇善战。她常常身穿甲胄,手执铜钺,乘马冲杀,威风凛凛。妇好每次出征,统率有成千上万的人马。

妇好墓中除了出土了大量兵器、礼器、饰物外,为什么还出土了大批用于祭祀的青铜器呢?结合在过去殷墟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些刻有“妇好整治交付”的龟甲,就不难发现,妇好还亲自占卜。在当时,她不仅是一位征伐沙场的女将军,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妇好墓出土的大量器物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由于没有发现妇好的尸骨,她的死因和年龄无从得知。不过妇好墓是殷墟考古史上最先发现的可与甲骨文联系起来,并能确定墓葬年代和墓主人身份的一座殷代王室墓,在殷墟文化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央视频APP

举报/反馈

安阳新闻网

441万获赞 7万粉丝
安阳新闻网官方百家号
安阳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