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往往是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紧紧绑在一起的,从鸭子的各种做法上就可见一斑。每一种鸭子的做法,都深深烙印着其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

对于闽南人来说,姜母鸭、鸭肉面线、四物番鸭汤等,是熟悉又踏实的家乡味道,是保存在岁月里的生活与记忆。

姜母鸭 ©说咱闽南话2021周历

姜母鸭最早发源于泉州,而后传遍了整个闽南地区。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记载,姜母鸭原是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成为了一道名菜。

天气一天一天转凉,可爱的小鸭子也前赴后继地从养殖场被端到人们的餐桌上,好吃替代可爱成了它们新的形容词。

中国人吃鸭的历史悠久,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吃鸭了。

鸭鸭虽然很可爱,但它真的很香 ©网络

把鸭做成食物,在文献记载中始见于周代《礼记·内则》:“弗食舒凫翠。”凫,是鸭的别名。春秋时期甚至出现过“吴王筑以养鸭”的“鸭城”。战国时《楚辞·招魂》记录了用少量汁水烹制野鸭的做法。

南北朝时,《食珍录》及《齐民要术·养鹅鸭》中则提到当时流行"炙鸭",即"烤鸭"。北宋时,汴京城内的饭馆内已开始流行吃烤鸭。元代时,《饮膳正要》记载的“烧鸭子”指的也是烤鸭。

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吃鸭的风气愈盛,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记录了各种鸭菜,如蒸鸭、鸭脯、挂卤鸭、干蒸鸭、野鸭团和徐鸭等。可见在古代,鸭子就以各种美味的姿态融入了中国家庭的一日三餐。

©网络

鸭鸭这么可爱(好吃),当然得好好研究下怎么吃了。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专属的吃鸭方法。在中国吃鸭版图里,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乐山甜皮鸭、江西啤酒鸭、广东烧鸭、广西柠檬鸭、湖南酱板鸭、苏沪八宝鸭......都是美食榜上赫赫有名的主。

而我们的闽南姜母鸭在众鸭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闽南众多的鸭子食用法中,就属它最有名气。

在秋冬时节,一家人围坐桌前吃上一煲热气腾腾的姜母鸭,浓郁姜香,瞬间就能驱走寒气,那种“过齿难忘”的鲜美,是无数闽南人的童年味道。

姜母鸭有干、汤之分,台湾地区的姜母鸭近似汤煲,而闽南一带则习惯干香的吃法。

©说咱闽南话App字词典

姜母鸭到底是“姜母+鸭”,还是“姜+母鸭”呢?在闽南人身边,几乎都会有个闹过“姜母鸭=姜+母鸭”误会的外地朋友。其实“姜母鸭=姜母+鸭”,姜母没有生姜的腥辣,不会盖掉主角鸭的风头,又给舌尖带来了一点点刺激感。

在爱吃鸭子的中国人群体中,闽南人在全国绝对排得上号。闽南人对鸭鸭的宠爱,大概体现在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在餐桌上看到它的身影(鸭鸭:这种宠爱我并不想要)。基于这种宠爱,我们掌握了无数种做掉鸭鸭的方法。除了被做成姜母鸭,鸭鸭在闽南还有很多复杂的“死亡方式”。

在冷飕飕的日子里,闽南人通常会吃上一碗暖胃的鸭肉粥。鸭肉汤煲得粘稠,米粒糯绵不烂,鸭肉的荤香都化烂在粥里。

吃鸭肉粥的小撇步:一定要加份油条 ©网络

与鸭肉粥相似的做法,还有冬粉鸭、鸭肉面线、鸭仔面等。这几者的灵魂都在于汤,汤熬得好,这些食物的味道便出来了,但它们的汤头又有所不同。

在一些传统老店里,冬粉鸭的汤往往要大锅熬上十个小时,熬到鸭的精华营养都融于其中,汤的颜色清清淡淡,上面只浮着浅浅的一层鸭油。将泡软的冬粉放入碗中,码好鸭肉、冬菜、撒上葱花,倒入汤头,就可以开始美滋滋地嗦粉嘬汤了。

鸭肉面线的汤头一般是“四物”,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不同的店有各自的配方,也有人会选择其他中药材放入汤中熬制。鸭肉则选用正番鸭或小番鸭,配上的是闽南纯手工制作的面线。当鸭肉面线端上桌,一瞬间,鼻腔便充盈着浓浓的鸭肉香和淡淡中药味。

鸭肉面线 ©厦门好料

鸭仔面的汤,首先要先取鸭骨架熬高汤,再加入鸭血、炸豆干、芦笋等辅料。和粉面搭配的鸭肉先卤后熏,一碗鸭仔面便能同时享受卤水咸鲜与高汤清甜。

主食罗列完了,还有闽南人擅长的各种鸭肉煲汤。四物番鸭汤,顾名思义就是四物加正番鸭一同细致慢熬。在闽南,普遍认为正番鸭最营养,正番鸭肉硬皮薄,更需花时间来换得鸭肉软烂,汤汁饱满,才能入味。

与广东人一样爱煲汤的闽南人最知道如何应季而食,如果说冬天是适合吃四物番鸭汤的季节,到了苦夏,则要换成清润的菜鸭水姜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中的“姜”指的就是水姜。即便讨厌吃姜,但想必你不会轻易拒绝甘辣清爽的菜鸭水姜汤。

菜鸭水姜汤 ©网络

在炎炎夏日也适合喝上一碗白鸭汤,对于闽南人来说,它是解暑祛湿的食疗妙方。类似于四物番鸭汤,白鸭汤也用中药来提味,以枸杞、黄氏、当归、熟地、香藤等十几种药材来慢火熬煮番鸭。

要说煲汤方式最特别的要数溢鸭汤了,在煲汤过程不加一滴水,而是采用隔水蒸的方法,来压出鸭肉中最珍贵的精华汤汁。

鸭肝入口的口感有点像巧克力融化的感觉,绵密丝滑 ©傲客

闽南人吃鸭,连鸭血也不会放过。南京人会用鸭血做一碗鸭血米粉汤,闽南人则会直接将鸭血连同糯米做成米血糕,闽南话中则叫做“料[liau⁶]”或“米料[ᵐbi³ liau⁶]”。当然,米料不只有鸭血米料,还有猪血米料。和鸭肉一起炖煮的米血糕,吸收了鸭肉的精华,比鸭肉还好吃。

米血糕 ©网络

在闽南随处可见各种鸭店,除了上述提到几种做法,还有炸得金黄香脆的爆烤鸭、咸香油润的卤鸭、有滋有味的白斩鸭等......

我们从每一只鸭子身上发掘出的各种吃法,都带着闽南风味,也是闽南人的家常味道。也正是因为如此,一锅姜母鸭、一碗鸭肉面线,亦或是四物番鸭汤,或许都可以慰藉身处异乡的闽南人,将他们带回久违的故乡,唤起与这些食物连结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刘纳. 各地吃鸭,鸭不同[J]. 健康与营养, 2014, 000(005):P.116-116.

[2]王云. 补虚第一味——鸭[J]. 健康, 2007, No.304(11):41-42.

举报/反馈

说咱闽南话

475获赞 77粉丝
嘿!我们其实是一个学习闽南语的公益APP!各大应用市场及各大平台?「说咱闽南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