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宇众多,几乎每座寺院都供奉文殊菩萨,而殊像寺内的文殊菩萨是五台山最大的造像,又是文殊菩萨祖庭寺院,来五台山,千万不要错过这座宝刹。
殊像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周围寺院林立,背靠大白塔,面对梵仙山,风景秀丽,山环水绕,风水极佳;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并称五台山五大禅林,又是青庙十大寺之一,声名显赫。寺院初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唐、元、明历代均有重建,现今寺院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文殊殿和藏经楼。
殊像寺在马路旁有匾额,宛若照壁墙,脊上雕有二龙戏珠,檐下镂空雕刻的挂落精美绝伦,正面书有“殊像寺”三个金色大字,十分醒目;顺着旁边的路前行不远,就能看到寺院的木牌坊,四柱三门,檐脊平直,斗拱密致,古朴庄重,柱前两只石狮蹲踞于须弥台上,威武霸气,镇守道场。
殊像寺山门设计独特,下方是菱形布局的台阶,中间是“殊像寺”匾额,两旁饰有莲花,远看如同影壁墙,像一幅画卷;寺院的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黛瓦红墙,檐下悬挂“宗乘之门”牌匾,进入不二法门寻圣谛,光明普照大千界。
山门后是一块开阔地,车可以直接开到这里;对面就是天王殿,单檐悬山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吻,中间有座金塔,古韵十足,檐下悬挂寺院的匾额,正面墙上书有“法轮常转,护国佑民”。
殿内迎面的佛龛中供奉弥勒佛,布袋和尚造像,通体贴金,半跏趺坐在宝座中,一手持人种袋,一手握念珠,慈颜欢喜迎众生,开怀大笑指迷津;天王殿的背后是护法殿,上悬“三洲感应”的匾额,内供护法韦驮尊天菩萨,降魔宝杵立于地上。
天王殿的两厢供奉四大天王,造像古韵十足,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奏梵音,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斩烦恼,西方广目天王手握宝珠遍观三界,北方多闻天王手中除了宝伞还有吐宝鼠,北方多闻天王也是财宝天王,可赐予财福。
天王殿后为寺院的主殿大文殊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黛瓦红墙,檐角平缓,脊端饰有瑞兽,拱壁板描画精美图案,建筑恢宏气派,古色古香。
殿内主位供奉文殊菩萨法相,头戴宝冠,身着仙衣,手持如意,半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每片莲瓣上都雕有一尊佛像,下面的青狮昂首张口,气势威武,菩萨宝相庄严,慈悲开怀,这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塑像,总高达9.87米;看到这尊圣像,会想到峨眉山万年寺的普贤菩萨圣像,有神似之处。
在文殊菩萨的两侧还有四位胁侍菩萨,双手合十的善财童子,手托宝塔的护法以及牵狮人等塑像,一体感十足,主次分明,有些像唐风十足的南禅寺内佛像布局。
在大殿的上方悬挂“瑞相天然”的匾额,为康熙的御笔亲题,这四个字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年大文殊殿内的塑像就差文殊头像没有塑好,做了多次都不理想;有一天师父在做饭,突然看到天空中文殊菩萨显圣的真容,于是赶紧拿着荞麦面照着做出来,后来按这个塑造也不完美,最后直接将荞麦面头像装上去,结果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瑞相天然”意思殿内供奉的文殊菩萨宝像和菩萨的真容是没有差别的。
大殿东西山墙和后墙上有“五百罗汉渡江”大型悬塑,总长约48米,高7米左右,形状如同钟乳石,又像到了冰川世界,造像规模宏大,包括包罗万象,富有故事情节,罗汉神采飞扬,姿容万千,有的静听佛法,有的端坐入禅,有的飞翔九天......其中济公造像与大多寺院不同,如果不听解释,还认不出来;这里的每尊罗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素有“五台山悬塑一绝”之称。
文殊菩萨的背后是观世音菩萨塑像,头戴天冠,身着霞衣,右腿盘坐,左腿自然下垂,右手施与愿印,左臂顺势靠在宝座上,坐姿随性洒脱,面容慈悲祥和,俯看芸芸众生。两侧还竖立着善财童子和龙女,外侧有护法天将;妙相圆融有感皆通,悲心志切有求必应。
大文殊殿两侧有配殿,左侧是祖师殿,内供达摩祖师,道出寺院的禅宗派别;门上楹联写到“踏蘆一渡脱迷津,面壁九年归觉路”,言简意赅,内涵厚重。
右侧是伽蓝殿,殿内供奉伽蓝神关羽,左侧站立关平,双手托官印,右侧是周仓,手握青龙偃月刀,赤面赤心映日月,青灯青史写乾坤,忠肝义胆,流芳千古。
主轴线末端为新建的藏经楼,高大雄伟,气派非凡,遗憾的是没有开放。
朝拜五台圣地,菩萨顶感悟一种气势,黛螺顶满足朝台夙愿,显通寺书写着悠久历史,而殊像寺一睹文殊菩萨真容,怎能错过此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