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12月9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汤敏在发言中表示,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面向新的产业革命,我国需要一大批能够实现“0到1”原创性突破的创新人才,为此,要建立一种制度,呵护属于奇才、怪才、偏才的学生,让他们有出路。

汤敏认为,过去中国经济是追赶型经济,那时创新没那么重要。但如今,中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逐渐向前沿发展时,“从0到1”的创新变得非常重要,将来的中国企业、中国科技非常需要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除了中科大等个别高校办有少年班外,教育部等部门也推出了“英才计划”“珠峰计划”等拔尖学生培养方案。但汤敏认为,对拔尖人才、特殊人才的培养,还缺乏专门的法律和规范。

此外,汤敏指出,现在的教育体系对学霸型人才,即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过度呵护。“要进北大、清华,哪一科差一点,总分达不到,就进不去。这容易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为了考试谨小慎微,生怕失几分去不了好大学,这样培养不了创新人才。”汤敏说。

在目前的选拔体系下,偏科的奇才、怪才会被过早淘汰,而世界的进步,往往是由这些天才、怪才、奇才所推动的,汤敏表示。他举例,爱因斯坦、牛顿、霍金小时候成绩都不好,但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顶尖科学家。

汤敏认为,对偏科人才的教育也属于一种特殊教育,要建立制度呵护奇才、怪才、偏才,让这些学生也有出路,比如适度扩大科学竞赛的范围,增加人工智能、工程、环保以及跨学科的内容竞赛,用一些科学的方式甄别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同时,选拔特殊人才时,要同时关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

汤敏还谈道,培养拔尖人才时要避免一些风险,比如,不能成为一些学校“掐尖”的借口,不能成为偏离教育公平的口实,同时,也不能对拔尖人才过度要求,拔尖人才也不会人人都成功。

汤敏呼吁,要建立全社会呵护拔尖创新人才的生态,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充分得到发展,以对未来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

举报/反馈

南方都市报

504万获赞 27.3万粉丝
南都,做中国一流智媒!
南方都市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