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空导弹技术演进:PL15、PL17与“流星”对比

近日,中国军网的报道揭示了歼16同时挂载PL15和PL17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壮丽画面,引起广泛关注。尽管PL15与PL17的信息相对保密,但通过与英法等六国联合研制的“流星”空空导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它们的技术差异与优势。

PL15与“流星”:动力系统对比

“流星”空空导弹,作为联合研制成果,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采用了冲压发动机,采用颗粒状固体燃料。然而,与之相对的PL15依然采用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一选择造成了直径增大,但同时PL15在最大飞行速度上却超越了“流星”的4马赫。这启示了在导弹设计中,动力系统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导弹的性能表现。

PL15与“流星”:机动性和速度的权衡

“流星”作为吸气式发动机的代表,其冲压发动机虽然在理论上提供了可变流量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横向尺寸和飞行阻力的问题。相对而言,PL15采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不仅避免了这一问题,还在机动性和速度上取得了优势。具体来说,PL15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点火后几秒钟内即可达到最大飞行速度,而“流星”则需要长达30秒的时间。这表明在导弹设计中,机动性和速度的权衡需要全面考虑。

PL15的双脉冲技术:提升射程与控制推力

PL15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双脉冲技术,与传统的双推力火箭发动机不同,它通过点燃两个脉冲来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不可控、末段速度低的问题。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保持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低阻、加速快和高机动性,还使得PL15在略大于PL12的尺寸重量下,实现了两倍于PL12的射程。这显示了技术创新在现代导弹设计中的重要性。

PL17的进一步突破:双脉冲乃至三脉冲技术

PL17作为PL15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在尺寸上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采用了双脉冲乃至三脉冲技术。取消弹翼并减小阻力,再结合这一技术的引入,使得PL17的射程相对于PL15再次翻倍,达到了400公里以上。与冲压发动机相比,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阻力和弹道方面具有优势,为导弹的射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空空导弹技术的演进在动力系统、机动性与速度的权衡、以及发动机设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PL15通过双脉冲技术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提升了射程,而PL17则进一步突破了尺寸和射程的限制,采用了先进的双脉冲乃至三脉冲技术。这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为我国空空导弹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也在全球导弹技术领域赢得了更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举报/反馈

哦勒勒娱乐

1622获赞 90粉丝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