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一个民族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短短数十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体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在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我们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的科技与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化,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快速融合,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结构与结构,更在重塑着制造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我国的制造业急需进行升级和迭代,加快建设现代化制造业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还处在价值链的中下游,行业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关键的生产和供应链条还存在着“堵点”和“卡点”,企业的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生态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现代化制造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安全可靠,增强韧性,这是实现2035年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制造业要实现提速换挡、提质增效不可跨越的“槛”。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一个“爬坡过坎”、“将强未强”的重要阶段,既有发展的机会,也有发展的挑战。我们要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内涵,积极地认识变化、科学地应变、主动地求变,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加速构建现代化的制造体系,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聚焦工业、企业、生态三个重点区域,着力提高现代制造系统的整体水平和稳定性。从工业发展布局看,工业结构优化是建立现代制造系统的根本。要促进制造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优化,对优势产业进行巩固提升,对新兴产业进行加快发展,对未来产业进行积极培育,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动能持续的制造业体系。从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是建立现代制造系统的主要力量,只有企业强大了,整个工业就会强大起来。要以全球500强为目标,加快建设世界级企业,扶持龙头企业成长,形成一批在产业链、产业链上有主导作用的“链主”型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推动各行业“隐形冠军”的数量不断增加;加强大、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从生态角度来看,工业生态为现代制造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土壤”;要与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相匹配,在规划中加速推进重点产业集群的建设,将更多的资源向制造业聚集起来,将更多的政策向制造业倾斜,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制造业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加速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参加新的贸易和贸易规则的制订,深入融入世界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举报/反馈

网易浙江

21获赞 1万粉丝
用先进互联网技术,分享浙上各领域讯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