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公众号改版了,为防走失,请点亮星星⭐!

很多年以来,去寺庙的都是中老年人,但去年春节开始,寺庙里的一些照片里,60%-70%的香客都是年轻人
根据携程数据,今年2月以来,90后、00后成为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主力军,占比近50%
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近一周,全国各地的寺庙热度平均涨幅高达138%各平台数据也反映出,周末是年轻人去寺庙的高峰期,近三个月来,周末的寺庙相关景区门票日均订单量是平日的两倍
此外,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10%灵隐寺、普陀山风景区、寒山寺、雍和宫、佛光寺、白马寺、大雁塔、鸡鸣寺、少林寺、布达拉宫等寺庙成为热门搜索目的地。

为什么偏偏是佛教?


大部分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相信的都是神灵或者其他超自然对象。


比如典型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


图片


二元论宗教,善恶对立:


图片


多神论宗教,古希腊宗教、印度教...


图片


他们都认为有某种超自然对象控制着这个世界,反正,不是人


而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牟尼却不是神而是人,俗名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


图片


他认为:


人们往往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短暂的快感就是“幸福”,而不愉悦的感受便是“痛苦”


于是他们便会“趋利避害” 地追逐更多的快感,避免更多的不愉悦。


进一步推导出:


如果人们太过看重这些主观上的感受,太过执迷于此,心灵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导致经常感到不满


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者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


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


举个例子 有些人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爱情,但等真的找到了爱情,却仍不满足。有的人开始整天担心对方可能会离开;有的人又觉得当下的关系太过屈就,自己该去找更好的人。(甚至,我们都认识某些人,既担心对象离开,又觉得自己屈就)


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


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近代的生物学似乎也认同这个观点:快乐的关键在于生化系统,大脑神经元分泌血清素,让浓度到达某个值,于是“追求快乐”由此看来,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佛教认为人痛苦的根源在于其盲目地追求“快乐”本身,但过去的40年中,这套理论却好像失灵了:


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一路向上,人们对于快乐的追求,总能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又作为正向反馈和论据,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们继续追求,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追求快乐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就像不断在滚轮中奔跑的仓鼠,如果它总能得到新的零食,那么既无理由去停下,也没功夫去停下。


但如今,过去看上去可靠的事物都慢慢变得不再稳定,比如曾经热门的程序员职业和越买越涨的房地产......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类的诞生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在整个人类群体形成的“系统”面前,个体的境遇也同样渺小。


佛学把这称之为“无常”,即人生永远处在变化和失控中。


图片

年轻人的前20年,按部就班地过着求学、就业的“步行”或“攀岩”人生。


但接下来的几十年却不得不面对失控的洪流,而不再是大地、高山


有些人凭借自己健硕的身体,尽可能地抓住任何能够看似固定的东西,尽管那些东西也在水中漂浮着,进入下一个水域或扒的人太多,就会沉下。


有些人试图学会游泳,但他们的动作太僵硬,每一次发力都希望立马收获效果,身体越沉,越是拼命挣扎,归根结底他们还是用过去攀岩和跑步的经验在水中运动。


而也有人,不再纠结每一次抬手,每一次拨腿,能把自己带到多远,漂浮在了水上......



改变你的情绪


之后,很多学生才发现,这个社会中的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多深厚的专业背景,甚至绝大部分的工作,只要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上手。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文科专业除了在考公上有优势,与天坑专业无异的原因。


但读了理工科,有了一门技术,就能保证自己的衣食无忧了吗?


做到了公司的管理层、合伙人,最先被淘汰的往往是技术合伙人,整个行业的增长遇到瓶颈,最先被动刀的也都是一线的技术工人。


盲目地一条路走到黑,也许并不是普通人的最优路径:


一个烂片导演可以在网络短剧中大放异彩,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在成人视频网站教高数上出名,一个不入流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开健身房获得成功......


这些都是“非典型的成功”,是“配角”的故事,它们看起来没有那么史诗,甚至有些偏门、荒谬、讽刺。


如果我告诉你故事的后半段:烂片导演用拍短剧赚来的钱,与相融以沫十年的女友从出租屋搬到了平层,举办了婚姻,谱写了现实中的爱情戏;运动员的健身房开到了老家附近,进而影响了更多对运动感兴趣的年轻人......


普通人差距有时并不体现在能力上,而是其对情绪的控制对世界的认识,更多人只囿于过去的痛苦,进而沉溺在自己认为的“不公平”情绪中:


为什么没考上好大学?为啥选到了天坑专业?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同事的能力不足,却仍比自己晋升更快?


进而忽略了人生并非直道,而是可以切换赛道,进而形成“降维打击”、“差异化优势”的旷野。


佛学思考的核心,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做什么事情,而是当我们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可以不用只纠结在眼下封闭的系统,而是从一个更大的系统切入,从更多地视角去理解这些事。



知己知彼


改开30年,职场人享受了经济上扬的红利,形成了“路径依赖”,而应届生们听着学长、学姐的案例,就认为他们能得到的,自己也可以,却略了这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状况,而真正该有的成长必然是处在波动震荡之下


图片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劳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使得他们出现两种情况:


1. 原本就处在错误的路径上,所以再怎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与此同时还要抱怨环境、抱怨他人,即一次又一次地错误归因,周而复始,直至一蹶不振,于是寄希望从其他地方上找到信力量。


2. “恰巧”走了对的方向,却不自知,往往遇到一点点的挫折、一点点的逆风,就归因于——“或许我的路径是错误的”,打退堂鼓,而不能够坚持“愚公移山”。


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因此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路径调整的必要。


正如之前我在这篇文章《可能是近10年最赚钱的5大新行业!大学生们了解一下!》中所提到的,既然更多人是因为对过去的路径依赖,进而导致现在心灰意冷,就意味着过去的很多路径已不再能够依赖,即定会有些行业、赛道、方向、风口需要去调整。


在这个情况下,不论是你在最初职业发展起步的开头选择起点,还是在职业发展路途当中选择调整,都需要做到知己(自己的性格、想要什么、身体状况、隐性天赋...)知彼(外部就业环境、对于世界的认识、宏观的历史周期...)


两者缺一不可,对于自身的了解(知己)永远要匹配(迎合)外部社会的需求(知彼),那么这两份理解才能发挥其价值,否则只会遇到“想要的,却不是真正能得到”的尴尬窘境。


我在各个平台上,写了上千篇文章,拍了上千条视频,录了几百集课程,出了三本书,有这么多现成的内容和信息,可以帮到学生补齐他们的认知,却依然有很多人不会去看,是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在学校里,上几节职业规划选修课做一份职业规划测评表就能达成职业规划的目的。


不过在这点上,我也能理解,80%的人往往轻选择,而重实践,好简单粗暴,而恶复杂变化,也是每一次选择的积累,构成了你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成为了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收入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一个值得庆幸的消息是:当你选择读完这篇文章,当你选择点开下一篇推荐文章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接收了其中的信息,更在积累向上的势能,逐步把自己从80%随波逐流的人群拉出来,并最终在每一次关键的选择(求职、跳槽...)中,产生源源不断的超额收益。


再次强调,要想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要付诸足够的努力,花费大量的时间,消耗巨大的精力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并说服自己在未来职场中起起落落的磨练中,坚持下来。


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某Top5大学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附24-26届上岸建议


公务员发不出工资了?辟谣!大学生都该去考编?劝退!



相关文章推荐
读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对多数人而言「就业率不错,但发展堪忧」!数据分析师?被多数人高估了!或面临失业!【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共8602字,各行业通用)千万不要随便读博!【应届生校招】简历关和面试关的底层逻辑 【精】就业这么差,金融业还值得干吗?【精】铁饭碗?财务会计职业危机将至!(全文8235字,宜深度阅读)

【精】计算机=新天坑?CS专业避坑指南(全文共5080字)【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下篇测绘专业:他地信,你遥感,剩下工地抗大杆
相关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扫码进入课程页面 ↓ ↓ ↓

图片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图片

  •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交大等高校〖特聘学生生涯教育导师〗/〖客座教授〗(2016年起)

  •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修订版》(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1年出版23万字)

  • 曾全职供职某国家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Top20录取、近80%的学生被综排Top10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

举报/反馈

陈思炜

318获赞 127粉丝
复旦交大特聘职业导师客座教授,职业规划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