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支线,令中国近代史痛心。

在清朝末期,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将东北亚和遥远的东欧紧密相连。沿着铁路线上滚动的机轮,带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着装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宗教信仰、专业技能、医生、流浪者和西伯利亚的寒风。

这条铁路就是大清东省铁路,民国后改名为“中国东方铁路”,即中东铁路。

在清朝末年,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将东北亚与遥远的东欧紧密连接起来,这就是中东铁路。中东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中国境内的延伸,起点在满洲里,途经海拉尔、扎兰屯、昂昂溪、齐齐哈尔、哈尔滨,最终到达绥芬河出境,与双城子相连,全长1480公里。

然而,这只是主线,还有一条支线,从哈尔滨出发,经过长春,最终到达大连旅顺口,全长940公里,贯穿吉林和辽宁两省,被称为南满铁路。

中东铁路的修建,是为了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中国境内的延伸,起点为满洲里,终点为绥芬河出境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

这条铁路线呈"T"字形,穿越山岭,跨越江海,全长2437公里,是沙俄帝国连结欧亚两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沙俄在扩张过程中,占据了东西数千公里的广阔土地,但远东地区与沙俄本土相隔甚远,沙皇的影响力难以渗透到远东,存在分裂的风险。

因此,历经数十年的争论,最终亚历山大三世决定修建连接东欧本土与远东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在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占地足有700多万平方公里。

冰冻土是温度低于零度且含有冰的土壤,质地坚硬,开采困难。

西伯利亚南部的冻土层在冬季结冰,夏季融化,给铁路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中国的青藏铁路被誉为“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它需要穿越长达550公里的冻土区。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中国工程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和综合防排水体系等。

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技术手段根本不存在。

"青藏铁路,作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将穿越长达550公里的青藏高原冻土区,创造铁路建设的又一壮举。

"

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被征服的部落主要集中在南部的交通要道上,而最宝贵的土地则位于东北部。除了叶塞尼河、勒拿河和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以外,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确定修建之前,沙俄就已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获得了东北部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6年,李鸿章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沙俄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过境铁路的权利。虽然外东北拥有更好的筑路条件,但是由于内东北的优越性,沙俄决定先修建横穿东北北部的铁路线。

经过五年的时间,从1897年开工到1903年正式通车运营,中东铁路连接了赤塔与海参崴,这是当时基础设施建设的奇迹。

这条铁路与俄国国内的轨距一致,为5英尺(1524毫米)宽轨。尽管当时被命名为大清东省铁路,也即东清铁路,但大清对这条铁路没有任何控制权。

无论是人员运输还是资源贸易,都只有俄国人才能从中获益。更为严重的是,有了东清铁路的例子,沙俄紧接着以东清铁路为基础,组织修建从哈尔滨到旅顺口的支线,即南满铁路,意图通过T字形的铁路线吞并中国东北。

沙俄企图通过在东清铁路基础上建设从哈尔滨到旅顺口的支线,以T字形铁路线的方式侵占中国东北。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俄罗斯的重要边疆控制工具,同时也是东西方物资运输的关键通道,被誉为“俄罗斯的脊梁”。另外,需要额外说明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主线(从外东北到海参崴)在中东铁路完成后开始建设,于1916年完工。

此外,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有一条支线,即穿越外蒙古的铁路,从贝加尔湖东岸的乌兰乌德分出,向南到达乌兰巴托,再通往北京。

这条线路出现最晚。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这三条线路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加强边境控制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途径,被誉为“俄罗斯的脊梁”,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充满痛苦和耻辱的历史事件。

1.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贝加尔湖段是沙俄的生命线,也是中国的耻辱。 2. 尽管中东铁路的建设带来了资本注入和商贸发展,吸引了30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但其作为中国的耻辱,一直无法被遗忘。

3. 中东铁路的建设让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和哈尔滨等地得以发展起来,特别是哈尔滨,它在1898年被选定为中东铁路的枢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4. 哈尔滨火车站是中东铁路的中心,而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则掌握着中东铁路的钱袋子,这两个地方都位于今天的哈尔滨南岗区红军街77号。

秦家岗,这个早期站台的名字,曾是哈尔滨火车站的象征。

哈尔滨老城区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保留了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新艺术运动等多种建筑风格。这些风格的建筑不仅源于中东铁路而来的俄侨,也反映了哈尔滨人的生活饮食习惯。

至今,俄罗斯红肠、列巴、苏波汤、格瓦斯等俄式美食仍然在哈尔滨人的餐桌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东北名菜锅包肉也是受喜好酸甜口的俄侨口味影响而诞生的。

在哈尔滨老城区,你可以欣赏到从拜占庭式到古典主义,从文艺复兴式到新艺术运动等多种建筑风格,其中包括属于“老道外”中国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融合了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也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这座教堂最初是为了中东铁路修建时的随军教堂而建。

然而,与此同时,俄罗斯东正教会势力也随着中东铁路的扩张而侵入中国东北。从旅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黑河、同江、满洲里、绥芬河和牡丹江,他们先后修建了130多座教堂(祈祷所)。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17年,沙俄在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到黑河、南到长春的范围内,开设了400多所男女学校。

这些学校的体制和教学内容与俄罗斯国内几乎完全一致。

破土动工,建设中东铁路,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中东铁路的老照片不仅在宗教、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在文化宣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沙俄官方资助在中国发行了一系列报纸和杂志,旨在宣传俄罗斯文化。

据统计,仅在1909年,哈尔滨就有数十种俄罗斯报纸和杂志出版,其中发行量较大的《远东报》每年可从俄官方获得17万卢布的经费。

此外,还有许多以促进文明为名的学会,如俄罗斯皇家东方协会、中东铁路经济调查会、满洲动植物研究会等,这些学会实际上却是在盗窃东北各地的经济情报,编成各种统计资料、图表和报告,以供沙俄进一步侵略中国和从事经济掠夺之用。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黄俄计划”,旨在将长城以北地区变为所谓的“黄俄罗斯”,这一企图触动了清朝人民刚刚觉醒的国家主权意识。

这一系列的文化侵略和精神奴役都是为了服务于沙俄的政治压迫、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在这种背景下,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黄俄计划”出台,意图将长城以北地区变为所谓的“黄俄罗斯”,这样的野心触动了清朝国民刚刚觉醒的国家主权意识。

为了对抗俄国,清政府决定引入日本,试图借助日本之手赶走俄国人。最终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在中国东北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导致2万多中国人死于战火,财产损失折合银两6900万两。

沙俄战败后,“黄俄计划”破产,而中东铁路的支线南满铁路却落入了日本之手。

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造成2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但争夺中东铁路的事仍在继续。

1929年,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张学良以武力收回了当时由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根据中苏1924年的协定,中东铁路的经营由中苏共同管理)。

然而,苏联远东集团军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导致了中东路事件。这次冲突持续了五个月,双方动用了超过20万的兵力,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超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

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远东的璀璨明珠,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汇聚之地,也是西伯利亚铁路通往海参崴的关键节点

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最东侧可以隔江眺望哈巴罗夫斯克市区。虽然东北军战败,实力大削,苏联趁机占领了这个地方,并由哈巴罗夫斯克实施军事控制。

九一八事件后,东三省沦陷,日本关东军与苏军沿边境对峙,黑瞎子岛成为了苏军据守伯力的前沿阵地。然而,历经79年,中国终于在2004年通过与俄罗斯的划界协议,成功收回了黑瞎子岛的一半主权。

现在,中俄各占黑瞎子岛的一半,中国重新拥有了这片领土的控制权。

中东铁路,这条曾经见证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苏之间恩恩怨怨的重要通道,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它勾勒出东北地区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洗刷了曾经的屈辱,留下了怀旧或希冀的经历、记忆和情感。上期回顾:西伯利亚铁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连接俄罗斯东欧与远东的龙脉。

举报/反馈

霜广0hE

3626获赞 0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