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为江苏盐城朝阳下的麋鹿群。

雾霾触发太阳“形变”的更多可能。

摄影/杨天垚 黄飞雄 朱剑清



看日出日落,或赏夜空中的月亮

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然而,有这样一群摄影师

他们发现了日月升落的“秘密”:


日出日落时,太阳有时是扁的;

地平线上有时也会出现“Ω”形状的日月,

甚至正方形的太阳。


这些“追赶太阳”的摄影师,

让我们意识到了地平线上每次日升月落,

都有自己的惊喜。


这篇文章,

就带大家欣赏这些来之不易的照片,

以及了解背后的故事。




图片

在96公里外的苏州拍摄上海陆家嘴日出

让我想到……



图片

96公里:从苏州拍摄上海陆家嘴日出
在太湖东岸的苏州市,

摄影师们拍摄96公里外的上海建筑群。

距离越远的观测物,

越容易因光线被大气折射而显得形状畸变。

更遥远的太阳,在地球大气层对光的强烈折射中

几乎呈现为扁椭圆形。

摄影/杨天垚 邹健雄 黄飞雄 潘伟杰


在距离上海96公里外的苏州,拍摄陆家嘴的日出,这种超远距离拍摄的图片让人震撼。


作为拍摄者之一的杨天垚,讲述了这组图片背后的故事


“陆家嘴悬日”背后的故事




拍摄城市地标建筑的日出,是计算摄影悬日题材中的一环。为了完成陆家嘴悬日系列的拍摄,我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从陆家嘴为主体开始,逐渐从近到远拍摄悬日,最终实现了96公里跨省拍摄。


这组图片的拍摄地点位于苏州市天平山风景区,选点的确定源于两年前摄影师绪潇老师分享的坐标。我使用计算软件模拟了日出时间。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多次尝试拍摄,与众多摄影师秋裤、黄飞雄、愚工老师等合作,但由于天气原因都以失败告终了。


图片


呈现在《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第11期杂志上的这组图片,最终拍摄于今年10月02日。当天的天气条件非常理想,苏州和上海两地的空气质量都极佳,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了优等级,视宁度极高,百公里无低云。


整个拍摄过程始于2021年10月01日,直到2023年10月02日,终于在多人的协作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这次拍摄。


两年的等待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变得更加值得,再次感谢绪潇、邹建、黄飞雄、潘伟杰四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这组图片能够作为佐证太阳畸变的证明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我也非常高兴!



上面是摄影师拍到的日升日落时太阳变形的视频资料,其实要拍到一张理想的太阳畸变的图片很难,但只要天气晴朗,太阳变扁的现象,每天晨昏我们都有机会观察到。


图片

方太阳?太阳变形的极端情况
由于强逆温层的存在,图中太阳在即将落下海平面的某段时刻,被“下现蜃景”塑造成方形的外观。

左侧太阳是“方太阳”2—3分钟之前的样貌。

通过图像叠加,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太阳中上部尚未通过强逆温层,几乎保持着原态。

摄影/宋睿宇


相比之下,一些能观测到形状更为特殊的太阳的机会则更加难得。在那些因大气折射导致形态畸变的“异形太阳”中,欧米伽太阳(Omega Sun)较为常见


满月在升落阶段如出现类似的形状,则被称为欧米伽月亮(Omega Moon)——它们得名的原因是在特定时间段,日月虚像的整体轮廓如同希腊大写字母Ω


图片

2023年11月刊封面是更加新奇的“葫芦状”太阳

如果大气密度在不同高度存在反复突变,则可能形成反复曲折变形的太阳。

就像在哈哈镜中反复变形的人体一样,朝阳或者落日的虚像也会在升落过程中不断扭曲变形

摄影/宋睿宇


Ω形日月的现象是由地表超绝热层引起的。说通俗点,就是烈日下我们摸地表觉得暖乎乎甚至烫手,贴近地表的空气也会变得很热(有时夜间地表辐射也能够加热空气形成超绝热层)。


这层贴于地表的空气温度强烈变化,意味着其密度和折射率也会强烈变化,因而就会将光路强烈折弯,导致蜃景的出现。


图片

Ω太阳。

图中与摄影师距离较近的飞鸟轮廓清晰,但没有蜃景出现。

摄影/李明学


蜃景更通俗的称呼其实就是“海市蜃楼”,不过海市蜃楼以出现在海上为典型环境,中国古人对于出现在陆地上的蜃景另有“山市”、“阳炎”、“地镜”、“旱浪”等多种称呼。如今,我们用蜃景一词来概括所有大气折射所导致的幻象奇观



图片

喀斯特地貌

大众新“玩”场


如今,喀斯特山区,不管是地下河流,还是地表山水,它们都在敞开怀抱,成为大众的新“玩”场。


图片

贵州喀斯特运动场分布图


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北方也有许多喀斯特山体。在北京房山区的石花洞、仙栖洞和门头沟区的八奇洞等洞穴中,也有一些暗河


洞中常年温度仅10℃,盛夏时,进洞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尤其是年轻人在洞穴中开发出了很多“玩”法


比如房山区的聚仙洞有地下河流过,一些人会在这些暗河上自带舢板,来一场溶洞划板,既能领略到喀斯特的神奇,又可在运动中放松心情,还能躲避酷暑的煎烤。


图片

以前,划舢板沿着伏流进入喀斯特溶洞,曾是专业人士才能参与的运动。

但随着喀斯特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也可以划着舢板进入溶洞。

去看未经照明工程布置过的天然钟乳石和一条条神奇的地下河。

图为贵阳石龙洞中,人们划着舢板进入溶洞饱览喀斯特的天然美景。

摄影/胡旭东


除了新的运动形式,喀斯特地貌区还涌现出了很多运动新场地。比如,水上漂流已成为大众参与度最高的户外运动之一,在喀斯特山区,就有一种独特的“溶洞漂流”,这是典型的喀斯特漂流。


通常来说,喀斯特河流除了明河,还会有地下暗河。皮艇经过明河后,会进入漆黑的溶洞,此时需戴上头灯,可在溶洞中观赏到钟乳石,而后,再从山那边的明河洞口漂出,这种漂流也叫一河穿两洞


图片

划艇穿过天生桥,

也给人们提供了欣赏天生桥的不同视角。

摄影/胡斌


再比如,近两年火遍全国的“村BA”,让国人,甚至世界多地的人们知道了贵州台江县的台盘村


其实,大众并不知道的是,“村BA”就是利用了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村BA”的篮球场正好位于一处喀斯特漏斗中


漏斗是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当地村民把漏斗底部修整铲平,建成了一座篮球场,漏斗四周倾斜的坡面,恰好可以彻成层层看台。


图片

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一处溶洞篮球场,这个篮球场为当地村民集资自建。

在贵州还有许多类似的溶洞篮球场。

降水之后,水可以利用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渗入地下,且无论外面风雨有多大,在漏斗中都不会受到影响。

摄影/周曦



图片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瀑布群


众所周知,我国地形分为三大阶梯,青藏高原因其高为世界屋脊,而成为亚洲水塔,孕育了诸多大江四下奔流;


图片

瀑布及瀑布群形成的地形条件

裂点是河床由缓坡转向陡坡的转折点

如果在一个集中范围内出现多个裂点,有相对稳定且水量较大的河流流过,则会形成瀑布群

如果同一条河床在短距离内出现多个裂点,则会形成多级瀑布

绘图/吴筱兰


不能忽略的是,作为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的云贵高原,也是很重要的江河源地,不仅有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的珠江源出于此,而且还是对长江流量贡献甚多的大支流如赤水河、乌江、清江、沅江等的源地。


图片

本文涉及到的瀑布及周边主要瀑布分布图


得益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洞庭湖—江汉平原、广西丘陵过渡的巨大地形落差,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丰沛降水,这里的河流发育了许多大气磅薄、壮美秀丽的瀑布。


从地质背景来看,遍布石灰岩地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云贵高原,以暗河、竖井、溶洞、隘谷等地貌组合为背景的瀑布几乎无处不在,这也是云贵高原的一大特色。


图片

九龙瀑布群 岩溶型多级瀑布 南盘江水系
在十几公里的河长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十多个瀑布,在瀑布群沿途,还有多个钙华池、钙华堰塞湖等地貌景观

摄影/李贵云


在广东省珠江口,西江、北江、东江从三个方向汇流成珠江,三条江对珠江水量的贡献并不一样,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西江


西江的上游是红水河,红水河上游的南、北盘江这两大河流,集中了我国最脍炙人口的几条大瀑布,它们或是以单条奇瀑出现,或是以瀑布集群分布。


图片

滴水滩瀑布群 岩溶型多级瀑布 北盘江水系

它的总落差达到了400米,落差高度是黄果树瀑布的6倍。

滴水滩瀑布群由三个大瀑布和几十个中小瀑布组成,三个大瀑布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连天瀑布、冲坑瀑布和高滩瀑布,图为连天和冲坑两大瀑布。

摄影/古尚台


若论我国知名度最高的大瀑布,非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黄果树瀑布莫属。黄果树瀑布宽101米,高77.8米,瀑布直泻入下方的犀牛潭,潭深17.7米。


图片

黄果树瀑布群 岩溶型多级瀑布 北盘江水系
由于所在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黄果树瀑布也是典型的岩溶型瀑布

黄果树瀑布宽101米、高77.8米,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瀑布之一。

摄影/古尚台


黄果树瀑布不仅以壮阔秀丽、水激雾腾著称,而且由于瀑布后壁的钙华沉积最厚可达10米左右,突出于崖面,因此在钙华层下部形成了凹进去的崖廊,使游客可沿此崖廊在背面向外透视水帘外的世界,恰如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所描绘的水帘洞。



图片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在沈从文的诸多文学创作中,如小说《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处处都浸透着一条江的水色,那就是沅(yuán)江


不过,沈从文的边城和长河基本是属于湘西的,也即沅江的中游和下游。至于沅江的上游,则还有着另一个名字和身份——清水江


它干流全长约460公里,发源于贵州都匀的苗岭斗篷山,流经都匀、丹寨、麻江、凯里、施秉、黄平、台江、剑河、锦屏、天柱等地,在靠近贵州、湖南两省交界处的湖南洪江市黔阳古城与水(阳河)汇合。


图片

清水江流域示意图


然而,这条地理上的黄金水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阻断和鲜为人知的状态。即便在其“邻河”阳河已航运兴盛时,清水江仍默默无闻。


图片

明清两代,清水江是黔木出山最大的水运通道

到了清中后期,木材贸易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巅峰期

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清水江上放木排到下游的排工

摄影/彭香忠


历史上的清水江为何如此神秘?从云贵高原奔腾而下,江畔山高林密,江中遍布激流险滩,是其天然的原因。


图片

图为1991年重安江上的水手们协作拖船走过激流险滩。

两边都是高山悬崖,时而有巨石滚落,水道阻塞,行船艰难。

摄影/彭香忠


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清水江流域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这片千里苗疆“山高皇帝远”,对中央王朝来说乃“外化生苗”之地,当地族群也有鲜明的领地意识,外部势力一直很难进入。


然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族群来说,清水江则是古老的家园,为他们提供荫蔽和保护的“江河巨树”。


图片

图为清水江与水交汇处的洪江黔阳古城。

洪江在清康熙年间便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洪江古商城在清中晚期巅峰时曾有15家钱庄、十大会馆、44个商码头……人称“小金陵”。

摄影/彭浩


今天,清水江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除了苗,还有侗、布依等众多民族


清水江有两大苗家节日:农历三月的姊妹节五月的龙舟节,简直比汉族的春节还要隆重。


姊妹节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苗族的恋爱是自由热烈的,少男少女们乘船游寨,在江边舞蹈,整晚对歌,人人都是诗人和歌神。


图片

本图为清水江姊妹节时人们在江边踩鼓的热闹场景,

苗族女子们穿戴着精美复杂的银饰和银衣。

摄影/彭浩


龙舟节也是家族大聚会的节日,和汉族的端午龙舟不同,清水江的龙舟由巨木凿成,水手们站着在江流中划船竞渡,充满了野性的力量。


图片

清水江的龙舟很特别,以巨树挖槽,两树并合而成为舟。

这也是清水江历史上盛产巨木,又多技艺高强的排夫的佐证。

本图为清水江龙舟节的场景。

摄影/彭浩


千里清水江,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民族风情长卷。



本文分别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11月文章: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变成大众新“玩”场》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瀑布群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审图号 GS 京(2023)2042号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图片


本期目录,精彩提前知

卷首语

四个视角看山东:

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撰文/单之蔷 摄影/刘笃龙 等

探索海马冷泉

来自黑暗深海的繁荣生命图景

撰文/齐墨 摄影/陶军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撰文/闲章 摄影/彭香忠 彭浩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撰文/计云 制图/章佳杰

甲应村 被“折叠”的村庄

撰文/裴黎光 摄影/向日葵小鹿 等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变成大众新“玩”场

撰文/朱千华 摄影/周元杰 等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撰文/荣开远 摄影/荣开远 等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瀑布群

撰文/范晓 摄影/古尚台 等


编辑:Jackie、倩倩

设计:巍巍


话题


你观察过日月升落吗?有注意到“畸态”现象吗?


图片


2023年01月丨它的再次蓄力,能让江西重回巅峰吗?



2023年02月丨在江西,走进地道古徽州



2023年03月丨从福建石沪到“海峡石沪群落”



2023年04月丨如果天空也有发型,会是什么样?



2023年05月丨青海出了个“红河谷”!



2023年06月丨天山竟然有座“古堡群”?



2023年07月丨

中国本土极光,命里带红?



2023年08月丨

沧海变桑田,“海洋也能变火山”



2023年09月丨

你对9月的“盼头”,在这儿!



2023年10月丨

15张图,装满了你对“喀斯特”的所有想象!


举报/反馈

中国国家地理

2.4万获赞 7.9万粉丝
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