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把我放到写有“德兴小康示范村”的村口,就离开了。德兴民俗村,也是门巴族聚居区,村子明显翻修过,里面全是具有门巴族特色的老房子。白色的墙体,上方黄色的茅草铺在屋顶,呈“人”字形。
几乎每间房子的墙壁上,都挂着各种类型的生活器具,有竹编的簸箕、箩筐、背篓,铁质的,直径将近一米的大锅,还有小孩用的,铝制洗澡盆。
但许是因为统一翻修的原因,总觉得这里的房子有些模式化和千篇一律,在村里溜达了一会,就顺着公路往山下走了。公路两边到处都是茶园,站在路边往上看,茶园顺着公路,层层叠叠,最高处与远方的山峰连成一体,路边到处都是背着背篓的采茶人和简易的茶叶加工厂。
所谓加工厂,就是一个木制的吊脚楼,旁边的围栏,是用几个铁门拼接而成,上面写着联系电话,至于里面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除了茶园,公路旁还常常能看到芭蕉和香蕉树,墨脱可是西藏少有的产芭蕉的县城呢。
从德兴村口,顺着公路往下走上一公里,就能看到德兴老藤桥了。在墨脱,有好几座藤桥,比如背崩藤桥,炯性藤桥,是由藤溜索发展而来的。德兴老藤桥据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地珞巴人民建造的网状桥,也是曾经连接德兴乡和墨脱县的唯一通道。
从侧面看,就像一根皮筋,栓在雅鲁藏布江的上空,随风前后摇摆。藤桥全长150米,离江面50米,全桥没有桥墩、木板和铁钉,整个桥体全部由藤条网织而成,呈管状悬空,桥面用木板支撑,据说可以承受2000公斤的重量。
走在桥上,会随着重力的作用,左右摇晃飘忽不定,风大的时候,人只能双手紧抓两侧的藤条过桥。当年往县城运牲畜,只能将其用木棍绑着,再由四个人配合抬运过桥。现在藤桥因年久失修,部分木板已经腐朽,站在桥头,看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江水,确实心惊肉跳。
出于安全考虑,目前这座桥已经被废弃,禁止行人通过了,并在桥头加了围栏。取而代之的,是2009年建设的,平行于老藤桥的一座钢索大桥——由钢筋水泥建成,可以供汽车通行。但因为长期养成的习惯,一些年龄较大的珞巴族居民,仍会偷偷走老藤桥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