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高俅在《水浒传》中被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但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太尉,宋徽宗时期的重要官员。高俅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徽宗)。高俅官居太尉,没有战功,他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以至于金兵来袭之时,禁军一哄而散。
高俅的出身并不显赫,他原本是苏轼的书童,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高俅擅长抄写,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苏轼曾多次借助高俅的才能,让他誊抄自己的酒醉狂草,帮了苏轼不少忙,深得苏东坡的赏识。
苏轼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出京城,临走前他想为高俅找一个好去处,就推荐他给自己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晋卿(即王诜)。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赵佶的姑夫,是一个书画高手。王诜收下了高俅,没想到这一举动让高俅有了接近赵佶的机会。元符三年,高俅随王诜到端王府送物,被赵佶看中,从此留在端王身边,逐渐成为至交好友。
赵佶登基后,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其中就包括高俅。不过由于高俅没有中举,宋徽宗只能将高俅当成武将来培养。为了让高俅当上殿帅,宋徽宗派高俅到西北前线“镀金”。不过几年间,高俅就成为北宋重臣,担任殿前司都指挥使,成为北宋禁军的首领。与此同时,高俅还被授予奉国军节度使、简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太尉等职衔。与此同时,高俅的父亲、兄弟、儿子也飞黄腾达,被授予显赫的职务。
高俅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有着不可否认的才能和功绩,但也有着不可饶恕的罪过和过失。他对有恩于他的人不忘报答,曾多次帮助刘仲武、苏轼等人,也曾在西北边疆有过一些战功,但他也因为恃宠而骄,贪图享乐,败坏军政,误国误民,招致民怨。
他在《水浒传》中被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这是小说的夸张和虚构,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和命运的人物,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