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宋室南渡之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将领因战功卓著,被誉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更是因其出色的武功和韬略以及悲惨的人生经历而广为人知。

尽管他忠诚于国家,但最终却遭到皇帝和奸臣的联手诛杀,令人深感惋惜。岳飞的经历被后世多次文学化,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民族英雄。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岳飞是一位典型的悲剧英雄,却很少有诗词提及他,并且同样专注于抗金的著名词人辛弃疾也从未为引用过他的故事,为他写过诗词。

辛弃疾的诗词中有过不少对英雄人物的典故和引用,他曾描绘过刘备、刘裕、孙权、曹操、陈登、桓温、张翰等历史人物,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从未直接或间接提到过岳飞。这究竟是为何呢?

悲剧武将“岳飞”

我们先来讲一讲岳飞的故事。岳飞,字鹏举,出生于1103年,相州汤阴人(今河南省汤阴县),是南宋初期的主战派官员和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从小喜欢阅读兵书,胸怀壮志。

在宣和四年,岳飞应征入伍,在相州大败金兵。随后,南宋建立,由于他力主宋高宗收复中原失地,被以越职罪逐出军中。

后来,他再次跟随张所、杜充等人继续抗金,屡战屡胜,因抗金有功再次得到宋高宗的重用,并多次升迁。

岳飞力主抗金,反对与金人和议,他先后四次北伐,每次都获得胜利,成功收复襄阳六郡、郑州、洛阳、郾阳等中原失地。

然而,由于宋高宗并无打仗意愿,只一味求和,于是岳飞在绍兴十年准备收复进军开封时,被宋高宗下令派师回朝。

此后,在多次受到朝中主和派,尤其是奸臣秦桧等人的诬陷排挤下,岳飞不仅被收回兵权,更是在绍兴十一年(1142年)被秦桧构陷入狱,最终死于狱中,享年三十九岁。

秦桧死后,朝廷欲意为岳飞平反,但直至宋孝宗才恢复岳飞官职,追谥“武穆”,并予以改葬于临安栖霞岭(今杭州栖霞岭),在鄂州建“忠烈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岳飞为鄂王。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在他被诬陷致死后,以他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大多都对岳飞冠以“精忠”二字。

到了清末时期,一些党人将岳飞认为是民族英雄,其抗击侵略的精神也被人称为“岳飞精神”流传后世。

宋史中曾这样评价过岳飞:性格忠诚,正直无私,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

抗金文将“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是南宋的爱国者和著名文学家。有人曾这样评价过他:“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的一个书香家庭,自幼学习儒家经典,饱读诗书,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金人的南下彻底改变了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宋朝皇帝的南渡给辛弃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他的人生理想也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转变为了抗金北伐,恢复中原。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词人,他的文采斐然,诗歌中充满豪放不羁的精神。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颇具军事才能的人,被人们誉为文人中武力值最高的词人。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坚持着抗金北伐的主张,并多次参与战斗。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时未能及时南迁,被迫在金国为官。但辛赞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恢复中原。

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遥望山河,这些经历使辛弃疾在幼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打败金兵、报国雪耻的志向。

在辛弃疾二十一岁时,满怀抱负的他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届时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一次,耿京派辛弃疾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然而,在辛弃疾完成使命返回时,却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也已被击败。

辛弃疾听闻愤怒不已,竟然率领仅五十多人袭击了足足几万人的敌营,活捉了叛徒,并上交给南宋朝廷进行处决。

这次行动使得辛弃疾名噪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牵派,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尽管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他的主张一直受到主和派的打压。尽管他有着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但他的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也一直未能实现。

在辛弃疾南归之后,他始终坚定地主张抗金,并多次向皇帝上书,表达自己的抗金决心。然而,这些书信最终都如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应。

面对这样的困境,辛弃疾只能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诗歌之中,抒发自己对于北伐抗金的渴望和决心。

他曾写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豪迈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对于战争的向往和对于国家统一的执着。

另外一首诗中,他更是以“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来表达自己对于青年时期的怀念,以及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于和平的渴望。

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甚至在临死前,口中仍然喊着“杀贼!杀贼!”。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诗词,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深厚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辛弃疾作为南宋文学的巅峰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影响了无数人。

他的诗词不同于宋词的主旨,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遗世情怀,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痛苦和不满。

他的作品曾受到高度评价,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曾直言:“千古文宗,惟辛文友斯人称矣!”

六百首诗词为何一句不提岳飞

有趣的是,辛弃疾的六百多首诗词中并未提及岳飞。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首先,辛弃疾与岳飞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前者是南宋末年的名将,后者则是宋代的文学巨匠。

这种时代差异使得他们之间难以产生交集。再者,辛弃疾作为南宋的江阴签判,其祖父辛赞也曾是地方当权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自然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在当时被称为“归正人”。这样的身份对于他顺利做官并不利,更别提触及敏感话题了。

毕竟在那个时代,为金朝效力是被看作背叛南宋的行为。而岳飞作为宋孝宗时期的英雄,对于辛弃疾来说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

他在《论盗贼札子》中写道:“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可以看出,他在言辞上的谨慎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渴望。

并且辛弃疾属于豪放派的代表诗人,他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笔下所营造出来的意象和情感去启发读者去反思和激发民族精神,并不局限于单一历史人物。

并且在当时,岳飞显然是南宋的一个敏感人物。虽然人们都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没有人敢于公开提及此事。因为一旦提及,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辛弃疾作为从沦陷区来到宋朝的人,深知自己要谨言慎行。他明白,如果因为言语不当而惹祸上身,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尽管他与岳飞有着相似的遭遇和情感共鸣,但他始终没有在诗词中提及岳飞。

结语:

综上所述,在理解辛弃疾诗词中为何未提及岳飞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政治环境以及艺术表达等多个角度来考虑。

这种现象反映出历史人物与文学创作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同时也提醒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解读需要更加深入与全面。

辛弃疾,一位才子,用他六百多首诗词,缔造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采,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并未提及岳飞,但这并不能抹杀岳飞的伟大和辛弃疾的卓越。

每个人有其自身的选择和视角,而他选择了诗歌,用它来倾诉内心的痛苦与不满。

或许辛弃疾在创作中没有涉及岳飞,是因为他深知诗与剑的区别,他选择将全部精力投入艺术领域。

无论如何,辛弃疾和岳飞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都是闪耀的星辰,他们各自的光辉照亮了后人的前行之路。

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审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珍视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和选择,辛弃疾和岳飞正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两颗闪耀的星。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举报/反馈

稗官青史

26.3万获赞 3.3万粉丝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