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进“坟墓”


这几天,人民币汇率强力拉升,猛涨一波,简直如同开挂了。


事实上,不少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前段时间我一直强调如下逻辑:


关键人物去美国喝咖啡,如果谈的还不错,后续会马上出现一波人民币汇率强力升值。如果升值可以形成稳定趋势,或者是汇率能够回到7.1、甚至是7以内,那这种乐观情绪会逐步传导给房股市场。因为,这说明金融战差不多结束了,而里面也获得了较大的加杠杆的空间。

从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有关金融战的研判,我所分享给你们的几乎就是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分析。


放眼整个财经圈,这也是较为罕见的,此前为这个研判,我也没有少被各种负面评论问候。


本质上,美国要“攘外必先安内”,先解决2024年的大选;我们则要先解决国内经济困局,尤其是内需不足的问题。


因此,尽管心中都是“万马奔腾”,但是形势比人强,该相互妥协的就要妥协。

诚如我在过去几年一直跟大家说过的那样,不同的领域有自己的底层逻辑,而政治的底层逻辑就是:


学会妥协,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和成本最小化。


政治从来不是你死我活,否则就是放大自己的成本和风险,“穷寇勿迫”就是这个道理。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就像德国的俾斯麦那种,都是学会智慧的妥协,从而让国家利益牛到爆的。


网上不少人说,中国这次又输了。

恕我直言,那是你没看懂!


很明显,美国对华的本轮金融战告一段落在即,这意味着,中美竟然在金融领域的博弈打成“平手”


考虑到美国在金融领域具有碾压性的优势,二战后,哪个国家曾经跟美国金融战打成“平手”的?请这些声音出来说啊。


以我们的金融体系的现状,能够跟美国金融战打成平手,这是不得了的事情。这不是胜利,那是什么?这就像朝鲜战场上,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外加喀秋莎,去跟美国的顶级武力值打平在三八线附近,这难道还是输了?

也因此,在这里,我必须提示大家:


宏观大环境的逻辑即将发生变化,再用所谓的2023年偏通缩的悲观情绪看待后市,那就是刻舟求剑了。


当然,一定会有朋友说,我们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严谨的说,这轮金融战,是以中美各自都遭受了明显的内伤而相互罢手的,好比两位武林高手比拼内力,两边都扛不住了而说好一二三一起收手。

我们是内需、房股流动性问题、离岸市场被影响;美国则是,国债融资出问题,抗通胀失败,商业银行体系随时可能出现较大的问题。


其实,我们刚刚经历了金融领域的“上甘岭”,这一切都将随着美国步入大选周期而远离。


诚如我此前说过的那样,本次喝咖啡,不奢求两边不打了,只要暂时握手言和,各自回家疗伤,那就是天大的好事,那就是我们的成功。


这里我们必须给大家分享一段重要的历史,以便可以更好的说明我的思路。


大家都知道,德国曾经出了一个“铁血首相”俾斯麦。这个人的风格,就是我们今天有形之手强调的“会斗争”

在面对英法联盟压制的时候,利用政治手段,成功的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后在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由此,德国完全统一,并确立了当时欧洲大陆霸权的“一极”。


但是,在面对大英帝国的时候,德国也是孱弱的,还是很不稳固的,还只是新贵而已。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是,继续牛气哄哄到处开干、甚至找英国开干,或者就是像俾斯麦那样去跟自己的敌手法国重新和好一起做生意。


本质上,就是玩均势平衡搞套利,还是军事实力平推所有对手?


考虑到当时德国刚刚统一,整个国家气势如虹,工业也牛,短期欧洲大陆一个能够打的都没有。最上头的就是选择后者,即,用军事实力平推所有对手。

然而,作为顶级政治家的俾斯麦则更加谨慎,他的观点是:


获得普法战争胜利后的德国,反而地缘更加危险。因为,大家都觉得德国能打,反而都防着德国,都害怕德国,都要去找大英帝国求抱抱。也就是说,获得胜利的德国,反而更加身陷困境。


因此,俾斯麦的态度是,主动跟周边国家搞好关系,积极帮助法国镇压巴黎公社,尽可能不去得罪英国,哪怕表面看上去很懦弱的样子。


当然,后来德皇二世上来后完全不买账。他把俾斯麦辞退后,尽一切可能直接向英国叫嚣,最终变成了一战。而结果也是,德国从此国运沦丧,至今还是一个二流国家。没有自己真正的主权,身上永远背负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罪名,至今翻不了身。就算经济好点,也还要处处看着金主爸爸美国的脸色。

这就是在重大国运节点上冲动的结果!


而一旦冲动了,后面再要纠偏,其实已经没有可能了。德皇二世直接自不量力的对付当时最牛的世界帝国英国,为后面德国国运的曲折命运埋下了祸根。


那么,今天中国在面对新的世界帝国美国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德皇二世吗?还是说,我们要“会斗争”,学习俾斯麦,玩均势平衡的套利,收割国家利益最大化第一?是怒发冲冠,还是追求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答案不言自明!


金融战没能够成功收割我们,更没有打败我们,其实已经说明过去几年我们国内的巨大付出算是“有所斩获”。

我一直强调,以美国真实的综合国力来算,人家可以在全球调动的资源是我们的N倍,这是人家作为世界帝国的底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跟美国继续斗下去。


近期,我提示大家,要学100多年前的美国,而不是今天的美国。


美国刚刚获得工业革命2.0制高点的时候,大约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即便GDP后来超过英国了,甚至一战还帮助英国打赢了,可是战后英国继续是老大哥。

美国并没有马上去跟英国搞对抗,而是回去搞“孤立主义”,也就是潜心发展自己的综合实力。


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业需要海外订单,可到处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的做法就是均势平衡搞套利,比如对于中国地区他们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意思是,其它列强都不能独占中国的好处,好处要所有列强一起分享。这就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却是其它列强都可以买单的事情。


没有得罪谁,就是铁了心做生意,不去追求霸权,一切向着钱看。


在这种低调发育过程中,即便英国也给美国提出很多压力,美国尽可能配合。就是核心利益绝对不松手,工业革命的发展非常坚持。

所以,当二战后美国顺势而为直接取代了英国的霸主位置,也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理解了上面的逻辑也就明白了:


1、中国没有被美国金融战打败,反而坚持了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就是巨大的成功。

2、阶段性的相互妥协,为中国产业升级争取尽可能多的喘息期,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外交博弈的胜利。

3、战略上,避免跟美国主动出手(不要学德皇二世),要积极学习俾斯麦的套路,越是产业升级和影响力强,越是要处处克制自己,减少跟各种其他国家的摩擦升级。

4、态度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核心利益不让渡,只要制造业升级可以突飞猛进,那未来就是中国的。

从美国的霸权升阶之路来看,他们也是有很宝贵的经验的。


首先,争取一切环境条件,优先为自己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外部可能。


其次,美国是先成为制造业强国,然后才在合适的时机获得了世界强国。


再次,美国至今还是先进制造业界的王者,这近乎成了美国守护自己世界强国的核心底座。

以史为鉴,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都有。


其实,中国真正要发力的正面教科书,就是100多年前的美国。


先成为制造业强国,让其它国家在制造业领域没有办法跟我们博弈。然后,再等合适的时机想办法一跃成为新晋的发达国家。


本次金融战打成平手,等同于中国胜利了。

因为,我们终于获得了极为难得的1年多的时间,好好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补齐短板,军工体系也一并全面升级。


那么,接下去就产生了一个核心问题:


一个制造业强国,必须有能力掌握全球各种资源,否则发展也会遇到很大的瓶颈,甚至升级会极为艰难。比如,海外的廉价劳动力、矿产、能源、订单、特殊材料和设备等等。尤其是定价权和补给生命线,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中国下一步会怎么做?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机会?

举报/反馈

大A聊财经

162万获赞 17.4万粉丝
专注理性、客观、有深度的财经知识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