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笔下的鱼
△
清 朱耷 鱼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美好吉祥的意象,被视为悠然自在、精神自由的象征。在绘画方面,鱼类题材很早就已经流行,并且不同时期的画家都热衷于描绘鱼的形象。近代画家中吴作人、李苦禅、汪亚尘、吴青霞等都以画鱼闻名,而齐白石更是画鱼大家,他画的鱼既有传统笔墨之神,又不失写实之形。
鱼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先秦的帛画和汉代的画像石上,都曾出现过鱼的形象。
△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国家博物馆藏
《庄子·秋水》篇中记载的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证明中国先哲们将鱼视为一种精神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被赋予了美好吉祥的象征意义,其发音与“余”相近,寄托人们对于富足生活的向往。
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鱼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艺术领域中《鱼藻图》也成为了绘画和瓷器中常见的主题。
鱼类题材绘画,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北宋《宣和画谱》中单设有“龙鱼”一科 。
北宋画家刘窠曾画《落花游鱼图》长卷,以工笔设色描绘水中游鱼,聚散灵动,堪称精品 。
△
北宋 刘寀 落花游鱼图卷(局部)
△
南宋 佚名 群鱼戏藻图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的大写意画家八大山人,他画的《鱼乐图》《鱼鸭图》,鱼都翻着白眼向天,一副冷眼观世、桀骜出尘的神态。
△
清 朱耷 鱼
△
清 朱耷 鱼鸭图卷(局部)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擅画鱼,他画的《游鱼图》,奔腾跳跃,似从牢笼中返归自然。
△
清 李方膺 游鱼图
晚清的海派大家虚谷擅画金鱼,用枯笔侧锋,峻峭老辣,活灵活现。
△
清 虚谷 金鱼图
近代画家中画鱼出众的有不少,如吴作人、李苦禅、汪亚尘、吴青霞等都各有特色。
吴作人以擅画金鱼闻名。他画的金鱼,用笔重压轻抬,墨色淡雅,动态轻盈。
△
吴作人 金鱼 1978年 中华艺术宫藏
李苦禅画的大写意鱼,粗笔重墨,厚重有力,造型夸张。
△
李苦禅 连年有余图 1979年 李苦禅纪念馆藏
汪亚尘画鱼,追求海派绘画的设色,用色艳丽,活泼生动。
△
汪亚尘 鱼乐图 20世纪5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
△
汪亚尘 金鱼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女画家吴青霞画鲤鱼最负盛名,以鱼为师。她画的鲤鱼得形入神,圆肥鲜活,堪称一绝,有“鲤鱼吴”之美誉。
△
吴青霞 鱼跃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齐白石也热衷画鱼,他画的鱼独树一帜,在近代画坛堪称画鱼大家。
齐白石画鱼,以水墨为主,早期临学八大山人,后来自创家法,曾用家中瓷碗蓄鱼观察写生。
△
齐白石 群鱼竞游 20世纪20年代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笔下的鱼,既有传统笔墨之神,又不失写实之形 。特别是他独创的用水、用墨之法,墨色丰富多变,浓淡对比强烈,同时线条又不失遒劲有力,可谓“有笔有墨”。
△
齐白石 三余图 1945年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常画《九如图》《三余图》。他画的小鱼完全符号化了,形成了自己的招牌。
△
齐白石 莲叶小鱼 北京画院藏
本文编辑节选自牟建平《三余图:齐白石画鱼》,原文刊载于《收藏》2020年第1期。
编辑: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