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贵州日报16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作出部署,描绘了新时代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干货满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风劲马蹄疾,奋进正当时。
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到一个“干”字上。作为一所有特色的财经大学,大会的召开更加坚定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贵州财经大学将抓住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思考如何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积极推动办学资源向优势学科专业集聚,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高。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全力为“富民兴黔”培养一大批经济管理型财经人才,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增添新动能、展现贵财担当。
贵州财经大学校区
围绕“富民兴黔” 锻铸“儒魂商才”
锚定干事创业的“坐标系”,交出真绩实效的“好答卷”。贵州财经大学将学校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发挥经管学科优势,立足地方发展需求,培养经济管理型财经人才,服务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家级、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70%以上。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4项,位列全国高校第89位,财经类高校第8位。
征程万里风正劲,乘势而上开新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贵州财经大学抢抓机遇,完成校区扩建,实现布局优化。学校全力推进花溪校区扩建项目建设,今年8月完成校区搬迁,如期实现“一校一址”,彻底解决了办学空间不足的“瓶颈”问题,为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
校区扩建后,今年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25万人,“十四五”末可实现2.5万人的办学规模。坚持扩容提质,推进内涵发展。目前,学校正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中心,深入实施教师能力与育人体系强化工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程,全力推进学术化、大地化、国际化。
在提升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贵州财经大学还通过“硬件+软件”双提升,深化改革,错位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贵州财经大学坚持学科引领发展,重视学科建设规划。坚持差异化发展,按照以经管学科为主体,理工学科和文法学科为两翼,教育学、社会学、艺术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等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学科布局,致力于“做强经管学科、做硬理工学科、做实文法学科,做特其他学科”。
按照“一院一学科”原则,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各学院均按照学科布局的定位要求,聚焦一级学科进行建设,确保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授权点(类别)。一次性将65个本科专业调减为50个,实现了专任教师在学科-专业-课程上的“三位一体”,今后本科专业将优化调整到40个左右。
强化“学院办大学”理念,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学校要求学院牢固树立“1+2+1+4”的建设理念,即:党的建设+学院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按照这个体系对学院进行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实现财权下移。“一校一址”实现后,有望实现“一院一楼”,利于物权下移。同时,按照“人才强校”战略,探索人权下移,推进“放管服”改革。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模式的创新。贵州财经大学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多元学科交叉融合。在学科建设中注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基因,形成大数据经济、大数据统计、大数据与绿色发展、大数据与公共治理等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和特色领域。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有组织地建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数字治理等学科平台,以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倒逼人才培养。
提升数字素养,构建人机交互教学形态。按照“一体两翼”学科布局,依托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学科和课程,建立服务于“大智移云物区”的财经专业群,强化学生复合能力构建。依托国家级教学改革创新平台,构建多形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推动项目制、案例式等探索性教学,形成人机交互、协同发展的新型教学形态。
深化协同育人,扩展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财经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政校协同、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吸纳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财经人才培养,形成育人共同体。瞄准地方产业集群,与华为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实验实习基地,共同开设实验班或定制班。依托贵州财经大学贵安新区科技课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
强化多元合作,打造融通开放育人模式。继续承办好国家统计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合作,与“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现代康旅产业学院,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升级。
泰国教育访问团到贵州财经大学交流
服务“四新”“四化” 书写“大地论文”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服务兴校”发展战略,把服务贵州“四新”“四化”,助力“强省会”五年行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探索“贵州命题、学校搭台、团队揭榜”的社会服务模式,深度整合校友资源服务贵州发展等作为学校“十四五”重点任务,引导学院立足学科专业定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引导科研院所发挥智库功能,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强化政策引导,强化激励拉动。学校出台《贵州财经大学科学研究服务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设立社会服务专项资金和奖励,资助奖励一批服务贵州“四新”“四化”的科研项目、服务团队;出台《贵州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暂行)》,提升决策咨询类科研项目分值;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学、科研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鼓励教师深入基层、乡村、产业一线,产出更多服务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地论文”。
深化校地合作,推进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强省会”行动,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2023年学校承接的资政研究等社会服务类项目共145项。
服务新型工业化有成效。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建营商环境评估团队、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团队等,深度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和88个县(市、区)开展年度营商环境评估和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
服务新型城镇化有亮点。强化公共管理学、城乡规划学等一级学科社会服务功能,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公共管理学科团队主动服务贵阳市“强省会”行动,围绕“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程,探索打造城市更新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模式,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城乡规划学学科团队完成十余个县区的田园乡村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相关成果纳入省市州集成示范。
服务农业现代化有力度。发挥大数据统计、农林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科专业优势,宽领域参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工作。建立贵州省林下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发“贵州省林下经济数据采集系统”,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充分肯定;开展电商助农服务,研发“黔菜帮农产品对接系统”,带动“黔货出山”;开展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评估。
服务旅游产业化有特色。推动旅游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为推进贵州旅游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完成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大调研,相关成果进入全省推动旅游产业化重要文件。参与了全省多个市州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及专项调研。
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贵州财经大学举行
奋楫争先开新局 实干笃行显担当
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法、路径、措施。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贵州财经大学将全力贯彻落实好此次大会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抓好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学校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会议精神,通过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等传达学习大会精神,对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做出安排。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学习,运用学校官网、公众号、校报等媒体平台,开展生动多样的宣传报道。深入开展研讨交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全校上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发展目标已明确,勠力同心齐奋进。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学科专业发展,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按照“一院一学科”原则,聚焦一级学科进行建设。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结构优化,重点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培养教学名师,着力打造“金课”,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加快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为“智慧校园”提供数据保障。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特别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安全预防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聚焦立德树人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重点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要方向的定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改革,加大招生计划与学生报到率、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联动。完善就业育人机制,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与“强省会”行动有机衔接。聚焦升学率,着力提高本科生考研率和学术型硕士考博率。
聚焦高端人才引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贵州省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发挥学院在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创新开展柔性引才。积极探索培养方式,通过选派深造、进修培训或开展合作研究等,加快培养一批学科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深入实施“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程”,促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力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大服务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专家智库队伍,探索“贵州命题、学校搭台、团队揭榜”模式,高标准推出一系列社会服务成果,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和职能部门建言献策,为地方重大决策和项目论证提供咨询服务,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和特色。主动对接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推进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干部交流、校际互访等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将把贯彻落实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吃透会议精神,把握政策要点,加强统筹谋划,制定有力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联动沟通,切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对目标任务清单化、责任化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工作落实,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彰显贵财担当。
战勇
编辑 肖知潞
二审 周朝义
三审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