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残疾人之心为心,以残疾人之念为念。厦门台湾康复科技辅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两岸350多名康复科技辅具行业专家、学者、实践者齐聚一堂,共商共研康复科技辅具产业发展现状,交流经验,推进厦门台湾康复科技辅具企业优势互补,促进康复科技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厦门市海峡两岸康复科技辅具产业协会主办,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协办。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面临着很多困境,亟待关爱和帮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为康复辅具产业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论坛以“康复科技辅具,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大陆、台湾代表就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康复科技辅具技术、科技政策、康复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旨在全面贯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把握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五个着力点”,着力推进服务现代化,推动海峡两岸康复科技辅具产业共融发展,让广大有康复科技辅具需求的特殊人群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共享美好生活,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贡献“厦门力量”。
搭平台
让百姓买得到买得起用得上康复辅具
据了解,我国残疾人总数约8500万,还有约4400万功能受损和功能障碍人士。随着中国60岁以上人口快速增加,老龄化加剧,残疾人、功能受损人士、功能障碍人士等群体对康复科技辅具的需求急速上升。辅具产业与养老、医疗器械等产业密不可分,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型战略产业。
厦门市残联理事长许霖表示,近年来,各地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产业红利持续释放,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正迈向快速发展新阶段。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康复辅助器具市场已成为蓝海市场,辅具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个新兴民生产业,智能科技型、高质量、用得起的辅助器具是帮助残疾人、功能障碍者重回工作岗位、重返社会的重要基础工具。
此次论坛正是市残联全面贯彻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的具体落实举措。通过搭建这一平台,从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解决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供需失衡、渠道不畅、社会认知度低、低端相对饱和、高端短缺等问题,发展壮大本土辅具产业,真正做到辅具能让百姓买得到、买得起、用得上。同时进一步加深两岸在科技辅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和福祉。
敢为先
为厦门康复辅具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2022年,我市辅助器具生产企业有42家,年产值达亿元的企业有12家。助听器、矫形器、家庭无障碍辅具的产量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厦门辅具行业规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龙头企业体量有限。此次论坛为厦门首届,这是厦门又一次先行先试,论坛上,与会嘉宾从政策引领、科技助残、产业前景等方面对辅具产业进行了深度探讨。
在主旨论坛环节,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和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精辟、氛围浓厚,受到了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陈世益与哈佛大学博士、远也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也联手畅谈《康复科技辅具,让您的生活更美好》,介绍了中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及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辅具的意义;科技部主动健康领域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洪波在《智能康复设备与辅具关键技术研究与探索》中详细介绍了智能康复与辅具设备发展现状、临床应用价值、关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台湾中华科技辅具协会主任姚洁蓉从台湾地区在辅助技术政策与市场、供需分析、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台湾地区辅助科技政策及产业发展》;DJO中国区总经理、运动康复产业联盟秘书长孟坡在《中美骨科康复支辅具市场之比较研究》中指出未来中国骨科康复辅具发展将呈现电商、医院、药房三位一体,以及数字化初现、远程数字化等发展趋势;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万金讲述《福建省罕见病诊疗及残疾预防现状与发展》,指出要从临床诊疗、科研转化、医疗保障、社会关注四方面合力推动福建省罕见病工作进展。台湾康复辅具及照护技术交流协会主任张美珍分享了《康复辅具在台湾地区以社会融合为导向的实践》,并以实际案例作了经验分享;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高兴强作《听觉辅具与听力重建》主题报告,为大家描绘了人工智能在听力康复的发展前景。
在当天下午的圆桌论坛上,陈世益、杨洪波、姚洁蓉、孟坡、丁也、康宁几位专家围绕“康复科技辅具产业机遇与发展”话题展开对话。专家们分别从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应用与发展、辅具技术的服务与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前瞻性、可行性的规划见解,为厦门康复辅具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助力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步新闻:
论坛开阔了眼界,也带来了希望
服务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是残联组织的基本职能,残疾人服务关系千万残疾人家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五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使残疾人服务的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次论坛除了设有主题报告和圆桌对话环节外,还在会场外布置了辅具展览,供与会者进行深入了解。
与会者兴奋体验“肌肉外甲”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现场展示的辅具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电动护理床、定制式助听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智能床垫、肺机能训练装置等。
厦门势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曾沙萍介绍,公司推出的电动护理床除了具有升降、翻身、按摩等功能外,还采用独特的钢琴键设计,开启按摩功能时,床垫能够对患者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促进患者身体血液循环。
上海跃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床垫,在老人床下放置床垫后,家属可通过手机小程序对老人心率、呼吸情况进行实时检测,还能自动检测翻身次数、翻身时间。负责人介绍,曾有家属通过床垫发现老人呼吸异常后及时进行处理。
论坛开阔了眼界,也带来了希望。由丁也介绍的“肌肉外甲”,此次也出现在了展览现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该产品于今年2月首次推出,受到了很高关注,思明区鹭江街道残疾人联络员林先生第一时间进行了体验,他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患有肌营养不良症,导致肌肉萎缩,走路不便,容易摔跤,为此深受困扰,“几年前我就从网上看到该产品在研发的消息,一直期待它的落地。在论坛活动中,看到科技不断进步,我们充满期待,希望辅具能和科技更好结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实举措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
近年来,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通过基本型辅具整村推进工作,为残疾人免费评估适配工作,2019年,市委市政府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为集美、翔安、同安70个村免费评估适配辅助器具,实现厦门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2020年开始,厦门市实行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购买辅具提供补贴。在满足基本型辅具需求的前提下,厦门市残联探索高科技助残工作,为全市17名就业年龄段前臂残疾人免费适配智能仿生手,帮助前臂残疾人就学就业。2022年开始,厦门市残联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适配智能护理床垫,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减轻残疾人护理人员护理压力。市残联还为45名视障和30名脊髓损伤者提供生活重建训练,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重建生活信心。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残联将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创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观点点击:
孔德明:使用者和服务者要“双向奔赴”
孔德明先后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从事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康复管理工作经验,他在报告中提到,辅具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边界和基础数据不清、指引产业发展的供需数据匮乏、专业技术路径不成熟、产学研用联动不足等。孔德明认为,在辅具产品的开发和运用过程中,必须要有辅具的最终用户参与进来,“一定要做到被障碍困扰者与改善服务者的‘双向奔赴’。”
他认为,本次论坛从产学研各方面出发,聚焦目前中国康复辅具产业的布局及发展、世界康复器具领域的创新与实践,厦门本土辅助器具产业特色,融合行业各方所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增进人民福祉,助推中国康复器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陈世益、丁也:亟须加快辅具产业发展
陈世益被列为中国膝肩关节镜外科Top10医生之一,号称“中国人工韧带之父”,他也是运动员刘翔、邹市明、徐莉佳的主诊医生。这次他与丁也带来了《康复科技辅具,让您的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报告。
陈世益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人们对辅助器具的需求,他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残疾人人口,需求巨大,事实上,除了慢性病和急性损伤,衰老对现代人整体健康、生活质量、失能状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亟须加快辅具产业的发展。
作为可穿戴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专家,丁也在论坛上介绍了最新的辅具研究成果——“肌肉外甲”,作为一款轻型智能可穿戴机器人,该产品能模拟人体的肌肉,给行走有障碍的人群提供康复训练和行走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