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空着18个人不去打仗,我也要派人抬着他走完长征,到达延安”
前言
1936年,红军长征路过黔西北,帮助当地的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只为让当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在红军打倒地主期间,红军来到当地一户地主家。
地主来到周素园家,见到红军他也不慌张,静静的在那看书学习马克思主义,红军部队指导员见状也非常好奇,走进院子里的看着满园的马列主义书籍,非常惊讶,并且书都快翻烂了,书上还有勾勾画画的批注。
红军战士通过询问百姓,才知道周素园虽然是地主,但他从不欺压百姓,还是个好人,经常接济村里的贫困人家,听到有一个爱看马列书籍的地主,王震很感兴趣,立马前去查看。
一、让他跟着我们长征,派18个人抬着他
周素园的祖辈曾在清朝做官,家里也是世代出秀才,是村里的大户,他出生时,处于清末期,父母为他灌输“读书考官做学问”的目标,在家里的大力培养下,16岁的周素园就高中秀才。
可此时清廷已经逐渐没落,马关条约也在他考秀才那年签订,读取功名已经无用,此时家里的条件也大不如前,周素园想外出留学寻求救国之路都无法做到,整日在家乡教书贴补家用。
父亲离世后,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周素园身上,他为了施展浑身的抱负,在政府部门谋了一个差事,向林绍年谏言,要派学生出国留学学习新知识,林巡抚欣然应允,官府出资派学生赴日学习先进技术。
他在工作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知识,备战考试,希望获得留学资格,在此期间他认识矿物公司经理,得到重用成了矿物公司的文案撰写员,周素园想要出国留学时经理不放人,无奈周素园放弃心里的留学梦。
可没过两年矿物公司就破产了,周素园没工作后利用手上的积蓄创建了《黔报》,他创建的报纸虽然没有收入,但是他的目的是让全国人民思想觉醒,青年学生看到后将报纸视为“黑暗里的一丝曙光”。
随着报纸发行的越来越多,周素园在当地的名望地位越升越高,之后更是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青年中有一位叫张百麟的进步青年非常优秀,张百麟告诉他可以通过报社发展政党,带着全国人民将列强赶出中国。
周素园听闻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拒绝了,可在张百麟的百般劝说下,周素园决定一试,之后他经过创建报纸的影响力,开创了“自治学社”,辛亥革命时期,周素园借助自身影响力,推动革命进程。
曾推翻当地的旧军阀、旧政府,就在革命即将看见胜利的曙光的那一刻,革命的果实被滇军首领唐继尧趁虚而入,盗走胜利果实,在贵州称王称霸,周素园所在的革命队伍被滇军打散,他也踏上流亡之路。
多年后,滇军在当地势微,周素园再次回到家乡,可此时的贵州被滇军破坏的混乱不堪,贵州政府也开始争权夺势,周素园不喜现在的政府一气之下回到家乡,老老实实当一个有学问的人。
在家乡他看报纸时接触到马列主义,了解到红军和共产党是一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所以见到红军他也不慌,毕竟他曾经领导过辛亥革命,还差一点成功了。
王震知道周素园的功绩后,不由得肃然起敬,随后和政委商量过后,决定在这里休整,并与他促膝长谈起来,问他愿不愿意反蒋抗日,周素园是个明白人,他当然知道此事的利与弊,立马同意王震的请求。
王震借助周素园的影响力,在毕节地区组建一支抗日力量,任命周素园为这支部队的指挥者,为了更好地凝聚抗日力量,周素园在家门口开挂上一个招收抗日志士的牌子。
此后消息一出,周素园凭借自身影响力迅速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除此之外,他还在贵州地区宣传红军、共产党,凝聚爱国力量,为红军筹备物资,建立抗日救国会,为抗日战争献上绵薄之力。
贺老总率领部队离开毕节前,开会讨论如何安置周素园,任弼时提议将他送到香港安度余生,周素园听闻很感动,没想到红军还为他着想,立马表示道:“我在快60岁的时候见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我要追着光一起前进,我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贺老总听闻非常佩服周素园,立马回复道:“我平生最佩服这样有骨气的人,我就是组织一支小队,专门照顾你,也要派人抬着你走完长征路,我们要为中国革命一起努力,生死与共”。
二、我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周素园跟着红军踏上长征路,在路上红军多次遇到国民党阻击,路上没饭吃,贺老总、任弼时、王震等部队领导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周素园吃,一切都以他的健康为主,过河的时候,王震亲自背着周素园过河,他跟随红军一起行动,周素园跟贺老总等人同吃同住同眠。
一路上他患病时让战士抬着,病好一点后,为了不拖累队伍,坚持自己骑马行动,并且自己一个人不需要别人搀扶,就连骑马翻越一座大雪山时,他也是咬着牙拽进缰绳渡过的。
在沂蒙山地区的时候,国民党军咬得很紧,经常急行军,红军既要战斗反击敌人,也需要时刻观察敌人有没有陷阱,看敌人有没有设下包围圈,就在这样的急行军的情况下,他依旧咬牙坚持,尽量不给部队添麻烦。
同年10月,红军抵达甘肃,与红二、四方面军顺利汇合一处,几支部队顺利完成会合后,立马向陕北延安进发,12月份顺利抵达陕北地区,开始建设根据地。
周素园被红军的长征精神所感动:“我能顺利活下来,多亏了领导的照顾,我也看到了红军的精神,大家有吃的一起吃,领导不搞特殊,天冷休息大家挤一挤,饿了大家分着吃,有困难互相帮助,才顺利走过漫漫长征路”。
三、毛主席接见周素园
红军大部队到达延安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了解完周素园的事迹后,亲自接见了周素园老先生,并对他曾经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红军初到陕北生活非常苦,毛主席让周素园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延安时,生活的非常艰苦,早期还是毛主席向徐海东借了5000大洋,之后共产国际支援了共产党80万美金,才顺利渡过难关,有了红军军费。
此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没有工资,只凭借着对革命的忠诚,可即便如此,毛主席也是非常照顾周素园老先生,不仅细心地专门给周素园额外准备饭菜,就连他的生活也照顾到,每个月给他十块钱的生活费。
为的就是让周素园老先生养好身体,留着有用之躯继续为中国革命作贡献,生活稳定下来后,毛主席充分利用周素园老先生身上渊博的学识,派他去抗大任教,一边教战士们认字、一边在抗大学习。
抗大内的书籍非常丰富,有专门学习马列主义的书籍,为战士们教学的时候,他觉得没有一套专门学习的书籍很不方便,下课后他利用课余时间编写教材,用于抗大教学。
并抽空整理近代历史,编纂成书籍,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教材,西安事变爆发后,毛主席让周素园借助之前在贵州参政时留下的人脉,写信给国军高层。
劝说那些主张武力解决此事的人,希望他们能和平解决此次事件,保住张学良和杨虎城,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素园也决定跟随大部队前往前线抗日,他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即将跟随部队出发前,周素园写好遗书,并给家人和孩子写了几句嘱托,当周素园作出前往前线的那一刻就做好了英勇就义的准备。
1949年,老蒋败退台北,解放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革命获得胜利,周素园老先生之前因身体原因,为了不拖累大部队、拖累组织,没有上前线,解放后,周素园向毛主席发去贺电。
电报内写着:“毛主席,中国革命迎来胜利,老朽余生能见到解放胜利,欣喜万分,特地发来贺电,周素园叩嗑”
1950年周素园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我一直期待光明降临,如今希望的曙光照耀着整个中国”,同年5月周素园受邀前往贵州,为贵州政府部门和贵州当地的社会人士,搭建互相谈话、了解的桥梁。
同年10月周素园出任贵州省人民副主席一职,为贵州人民作贡献,为整个国家发光发热,政协召开后,周素园前往北京参会,参会期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周素园,并互相探讨了全国各地的如何进行土改、抗美援朝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全民族统一战线等重要问题。
临分别前,周素园辞去了副主席职位,毛主席听闻欣然应允,并嘱咐道:“保重身体最重要,你虽然不在职位上,但你要给贵州人民起带头作用”,临走毛主席吩咐卫士拿一盒燕窝给周素园带走,让他好好保重身体,才能继续为中国革命发光发热。
结语
周素园老先生一生没有入党,有人问他为什么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我身上还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不配拥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光荣称号,所以从未向党组织递交申请”。
1958年,周素园老先生在贵州,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肺炎,一番抢救无效后,在贵州去世,致敬老一辈革命家,感谢他们不计回报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