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云】

盖有明代皇帝

“身份二维码”的

《少微通鉴》

记录古人

“早C晚A”喝什么的

《茶董》《酒颠》

还有宋刻元明递修本

《通鉴纪事本末》

明初刻本《寿域神方》

明万历武昌府刻本《黄鹤楼集》

……

千年古籍走出“深闺高阁”

在湖北展出

卷帙浩繁 惊艳亮相

11月15日,“册府千华——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幕,这是湖北省迄今规模最大、展品最精的珍贵古籍展。

本次展览分宋元宝笈、明版珍椠、清代琳琅三部分,共展出150部入选国家和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

唐及以前书靠手写,宋代雕版印刷大兴,书籍编撰刻印出现转折迎来印本的繁荣期,明代到达鼎盛,刻书之地广布大江南北,刻书机构广遍官藩坊肆,数量、工艺、形制都远出前代,也让很多趣味故事被收录下来。

荆楚特色 黄鹤楼集

在此次展览中,不仅珍贵程度高,湖北特色古籍也是一大亮点,比如,观众可以在这个展览上一睹四百年前的《黄鹤楼集》真容。

明万历武昌府刻本《黄鹤楼集》,为武昌知府孙承荣纂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辑录有关黄鹤楼诗文的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展出的《黄鹤楼集》一卷已翻开,纸张泛黄,右页底部因年久有破损,左页所录第一首诗,是南朝宋鲍照的《登黄鹄矶》,第二首是李白的《望黄鹤楼》。书中收录有诗、词、文、赋、记共400余篇,许多文章不见于其他文集,仅在此书中收录。

修复保护 “对症下药”

荆楚古籍浩如烟海,目前湖北省已普查登记9万余部,80万余册(件),其中26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84部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如此数量众多的古籍,怎样保存千百年不坏,修复是一项重要工作。

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与地方文献部工作人员饶金荣在不足50平的修复“厨房”里,向长江云新闻记者展示了古籍修复如何工作。

常见的古籍受损原因主要分为虫蛀、霉蚀、酸化等,古籍纸张脆如薄饼,每个动作都需要稳、准、柔。工作间内摆放着上百种仪器、工具,仅修复一页纸都至少需要十几项工序,每一页修复都需“对症下药”。

饶金荣告诉记者,有时候书页揭不开,可能是书被虫蛀的很厉害,就需要把书包好,放在蒸锅里,蒸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相对好揭一些。如果一本书有病虫害,在分解了虫害书页之后,就需要根据原来的书页质地,去配尽量相同的质地来修复。

从上世纪60年代湖北省图书馆开展古籍修复工作,至今已修复家谱500余册,古籍200余册。

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湖北省图书馆率先在全国实现古籍修复项目、古籍的活化利用、再生性保护,尤其是我们的古籍出版,至少在全国排前五。”

文化传承 盘“活”古籍

古籍保护是手段,传承利用是目的。今年以来,湖北联合长江沿线6省市举办了“晒谱节”、古籍主题展览等活动,通过梳理中华文化的精神脉络,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表示:“对于古籍保护,湖北应该做得是非常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活化”古籍,通过认识了解它,把古籍保护变为自觉的行动,来增加咱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展览期间,湖北省图书馆也将开展古籍保护系列活动,加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讲好古籍故事。

(来源:长江云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举报/反馈

武汉大小事儿

10万获赞 1.6万粉丝
武汉本地水电气、交通天气,一号全知道。
武汉本地资讯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