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将在茅盾先生故里——浙江桐乡隆重举行。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旨在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展。四十余年来,茅盾文学奖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持续奖掖中国当代文学杰出作家作品,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恢弘的发展历程。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5部长篇小说获奖。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整理了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如下: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9—2022)

杨志军《雪山大地》:全景式呈现了父辈们在青藏高原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与当地藏族同胞肝胆相照携手互助走向现代化生活的奋斗历程。

乔叶《宝水》:讲述一个村庄从传统型乡村到文旅特色型乡村的转型故事,政府部门、村民、返乡者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让古老的乡村重焕生机活力。

刘亮程《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以1933年设于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特别行动小组在实施“千里江山图计划”时克服各种困难危险,勇敢完成任务的故事。

东西《回响》:讲述了女主人公冉咚咚在侦破凶案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丈夫私自开房的线索。她既要侦破案件又要侦破感情的谜团,两条线上的心理较量同时展开,既呈现了现实的复杂性又描写了心灵的浩瀚。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5—2018)

梁晓声《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为背景,刻画了从这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

徐怀中《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却在19岁不幸牺牲的壮烈故事。

徐则臣《北上》: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间的百年“秘史”。

陈彦《主角》:一个秦腔艺人近半个世纪的际遇映照着广阔的社会现实。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

李洱《应物兄》:围绕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事,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生活画卷。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作品由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王蒙《这边风景》: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李佩甫《生命册》:一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身份从大学老师转变为“北漂”枪手、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

金宇澄《繁花》: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

苏童《黄雀记》:小说讲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通过三个当事人的不同视角,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作品围绕主人公宁伽不断探究父辈及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在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

刘醒龙《天行者》:讲述了一群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

莫言《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艰难推行的过程。

毕飞宇《推拿》:讲述的是某推拿中心一群盲人的情感、责任、尊严和梦想的生活故事,表达了盲人的自强、自爱、自重、自尊。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这是一本以孤独为主题的书,上部写的是过去,下部写的是现在,延宕百年。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麦家《暗算》:小说通过听风、看风、捕风这三章,分别描写了国家安全部门701的三个部门监听局、破译局、行动局中的传奇人物。

贾平凹《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周大新《湖光山色》:以亚洲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作品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

张洁《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动荡、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作品讲述以梁大牙、陈墨涵为代表的一代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直至新时期的生命历程。

柳建伟《英雄时代》:以一个红色家族的几个主要人物在北京和西南中心城市的命运沉浮为主线,描绘世纪之交社会变迁的壮阔图景。

宗璞《东藏记》:小说描写了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阿来《尘埃落定》:小说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王安忆《长恨歌》:小说以王琦瑶“锦绣烟尘”式的传奇一生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将时代的沧桑变幻同个人命运乖蹇相联系。

张平《抉择》:作品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作品通过对三代茶人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陈忠实《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小说通过明末清初复社诸生与秦淮名妓在动乱中的历史命运,展示了17世纪中叶“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和历史画面。

刘玉民《骚动之秋》: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

王火《战争和人》:讲述了抗日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国民党内部为视点的中国政局时局的变化。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凌力《少年天子》:描写了顺治皇帝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汉化改革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作品表达了作者为创建新中国这一人类创举而付出了生命、抛洒过热血的死者和生者们的深沉纪念与安慰。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小说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为中心,刻画了上至市长下至街道妇女的生态和心态,反映了当前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

萧克《浴血罗霄》(荣誉奖):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罗霄纵队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决策北进的历史故事。

徐兴业《金瓯缺》(荣誉奖):小说以十二世纪为背景,形象再现曾经并存过的辽、宋、金三个政权和它们的兴衰变化,塑造了一批民族英雄。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刘心武《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丰富的生活场景。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状况,展现工业体制改革中改革与反改革力量的斗争。

李准《黄河东流去》:描写了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后,黄泛区人民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以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抗击明王朝官兵的斗争为主要情节,展示了明末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农民军的抗争精神。

古华《芙蓉镇》: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

魏巍《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背景,深刻再现了一位普通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

莫应丰《将军吟》:围绕空军某兵团司令员遭受迫害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极其复杂的、尖锐的矛盾斗争。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小说回溯五个历史时期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19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了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伍婷婷 浙江桐乡报道 图源人民网微博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举报/反馈

潇湘晨报

2亿获赞 460.6万粉丝
影响湖南,湖南影响。
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