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内心里的温暖情感停留的时间通常很短,哪怕是贵如亲情。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多少岁月蹂躏了你的容颜,可家人一直在陪伴着你,牵绊着你。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
大多数时间停留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都是父母的唠叨和不理解,让你感到温暖的不是谆谆教诲,而是始终如一的惦念。
这种惦念,在为人父母后,感受更深,,耳边才会时常飘起父母的那句:“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80、90这一代人,就是在探知柴米贵的路上,不断的撕扯,有的时候是忽略了自己,更多的时候是忽略了亲人。
城市容不下肉身,农村也容不下灵魂。到了农村渴望远方,到了城市又渴望家乡。所以很痛苦,既回不去家,也到不了远方,这会成为80与90后内心焦灼的点。
三亿人在几十年间,离开了小镇,离开了故土,离开了乡村,奔向大城市,为了生活、教育、医疗或者是更多的东西,于是我们成为了无比拧巴的一代,远方有理想,但故土是责任,在撕扯的中间好像我们自己才有了立足之地。
又一年的岁尾,大部分人在心理上迅速从打工者变成了异乡人,走在归乡的路上,每近一步都会多一丝温暖。这种温暖里有一种是对家人的陪伴,你会发现,陪伴家人是这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事业。因为陪伴浓缩在时间的维度里,渐行渐远。
随着父母年龄增大,对父母的陪伴要求我们忘记那些唠叨和不理解,多一些“特意为之”的顺从。
2.
养长辈之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给家人分享我们遇到的开心的事,让他们对我们少些牵挂,多些放心。当然也要问父母有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让他们说出来,要及时给他们疏导,帮他们理顺,让他们心情愉悦。我们虽然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神丹妙药,但是他们说出来不开心的事心里就好受点,然后我们再劝慰疏导下,对父母的心情愉悦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否则他们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老是憋在心里,时间长了,状态不好,对身体也不好。
进行信息沟通,交换双方的情况,知道家人到底需要什么,让家人知道你的近况。在父母真正需要你在身边的时候能及时赶到。就已经比大部分住在一起的孩子强很多了。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的和父母聊过天了,那些数十年如一日的唠叨,是否已经变成了你生活的一种乐趣。不管你是否有这种认知,但父母却把这种倾诉当成自己调节情绪的一副良药。
当你试图走近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的唠叨表面是埋怨,实际是追求理解,获取温暖,我们要让这种父母对儿女的惦念转化成安心。
接受父母的关心,也许,父母曾试图“干预”你前进的道路,可是发现你“翅膀硬了”之后,就不再苛求,剩下的只有发自心底的爱护。
我们也曾经极力的想要证明,我们不再是个孩子,时间久了,特别是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这种证明永远不会成功。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乖乖的接受关心,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
养家人之志。互联网时代的变换,让我们应接不暇,父母亦是如此。有时候他们会抱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什么也学不会了。其实这正是我们唤醒父母之志,帮他们找到生活意义的最好时机。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不同,因为时间差,我们和父母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实不是他们认知错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精力进步。
对于年老的父母,我们可以教会她们怎么玩抖音和快手,怎么视频聊天。 那些“特意为之”的顺从,是我们最好的陪伴方式。
3.
经济至上的年代,距离变远了,亲情变淡了。常回家看看,可能成了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的奢望。
你满满的计划当中,是否装满了一箩筐的工作和学习,唯独挤不下一张回家的票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你功成名就的时候,父母可能也已经老去。
过尽千帆皆不是,归来仍是少年郎。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是他们没长大的孩子。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趁我们未老,趁父母还在,我们都需要多陪陪父母。
人世间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人世间有一种陪伴,不是在身边,而是在心间。
愿我们每个人的恍然大悟,都因陪伴而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