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其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首歌词中,李叔同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清词丽句,与西方民谣曲调结合,达到了情趣意境出于天然,而不见斧凿之痕的高度,显示了他对乐曲选择的敏锐度以及驾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能力。
《送别》是李叔同写于1914年的一首歌曲,是他在杭州教学时写下的大量学堂乐歌中的一首。
《送别》的词曲非常融洽,是李叔同创作才华的集中体现。歌曲以慢板式进行,音乐简洁而又深情,表现出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歌词简洁而又富有意境,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长亭 ,古道 ,芳草 、晚风,柳笛、夕阳”等等。
《送别》 词: 李叔同 曲: 约翰.P.奥德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这首歌词,如果改写成散文诗,也是极美的意境:在长亭的边缘,古老的道路上,茂密的芳草向着天际延伸,绿意盎然,如同一个无尽的梦境。
晚风轻轻拂过,柳枝摇曳,笛声悠扬,带着一丝凄凉。夕阳照耀在远山之外,仿佛将整个世界染成了一片金黄。
那天边尽头,是未知的天涯海角,我所知的朋友已所剩无几,让人感到无比悲伤。在这荒凉的蜀地,酒尽人散,留下的只是淡淡的余欢和今宵别梦的寒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依旧碧绿连天。晚风再次拂过柳枝,笛声又起,带着无尽的思念和回忆。夕阳再次沉沦在山外,留下一片温暖的余晖。
晚风拂柳蕴含了别意,缠绵真挚——“柳”字暗合“留”意,勾起了多少彼时的情怀。“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从遥渺的意境变成对现实的感叹。
《送别》采用了日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的融合使得歌曲更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送别》的曲调节奏柔缓,苍凉中略带慷慨,恰到好处地刻画了离别时刻的惆怅,其原始出处不在中国,它其实是一首地道的英文歌曲。
它的曲作者是M国人约翰·庞德·奥德威, 他于美国南北战争前期创作了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李叔同于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油画兼修音乐戏剧。
此间他接触到了犬童球溪的《旅愁》,将歌词翻译过来: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
《送别》全篇,几乎每一句词都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想起李白“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女作家林海音在其1960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集《城南旧事》里,两次提到李叔同的《送别》。1982年,《城南旧事》搬上银幕,《送别》被电影《城南旧事》选作主题歌。
那么,李叔同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内心情境下,创作出这部作品的呢?他送别的对象又是谁?知交“半零落”,说明并非全部断绝联系。
《送别》这首歌,送的是一个人,怀念的是四个人。送别之人,正是李叔同出家后仍念念不忘的“天涯五友”之一——许幻园。
“天涯五友”分别是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和李叔同,这五人组合在当时的上海“名震一时”。他们经常一起举杯邀明月、一起品茗论才艺,又一起游览名山大川。之后不久,这五位友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各自飘零。
本文只讲许幻园。二次革命失败, 许幻园 万贯家财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他的情绪跌入谷底,为了挽救家族,他准备离开上海前往北京,向袁大头讨个公道。
临走前,许幻园特意去跟李叔同告别。那天,大雪纷飞,李叔同听到外面有人喊:叔同,叔同。
于是他打开门,发现正是许幻园。许幻园连朋友的家门都没有进,他站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给李叔同留下了三句话:“叔同啊,我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就转身消失在了苍茫的大雪之中。
李叔同在雪中伫立良久,竟无语凝噎。战乱频繁,多年知己,再见竟不知何时。好久好久,他返回屋内,伏案挥笔而就,写下了《送别》这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意境深远,一曲《送别》,穿过雾霭缭绕的层峦叠翠,在天地间长久回响……
彼时的李叔同,父母都走了, 可能就在这时,他第一次萌生了要出家的想法。紧接着朋友夏丏尊的一句玩笑话点醒了他:“像我们这样的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好的。”
李叔同当下动念,先是带着棉袍棉鞋和一些简单物品去了虎跑山,实行“断食计划”。后又给徒弟刘质平写信:“拟于数年之内入山为佛弟子……现已陆续结束一切。”
1918年,在“悲欣交集”中,李叔同决定彻底跟自己的前半生告别,他在杭州虎跑寺修心拜佛,后来正式出家,取法号“弘一”。
《送别》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歌曲中表达了对生命、友情、离别的思考和感悟,这些主题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同时,歌曲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送别》歌曲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一种人类的共性,每个人都会因为好友的分离而黯然神伤,而《送别》的艺术性体现在这首作品的哀而不伤,底蕴深沉而又淡雅,是一种经过世事风霜,看透人生百态的超然物外。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首作品很少有正面的描写,都是通过侧面的描写去表达一些具有送别时特征的客观景物。它的艺术风格更像一首诗歌。
其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刻的词曲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送别》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历史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其中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它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被广泛传唱和演绎,还成为了许多影视作品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