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3年11月8日,二十四节气里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日,立冬,今天的故事主人翁是加尔各答的天使,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在港台的译法中,称呼她「德兰修女」。被盖洛普统计为20世纪最受美国人尊敬的人。
她一生中,18次被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统计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人」(Gallup's most admired man and woman poll);
1999年世纪之交,她被盖洛普统计为「20世纪最受美国人尊敬的人」(Gallup's List of Most Widely Admired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排在她后面的是美国人自己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美国人最尊敬的总统肯尼迪。
在世界范围内,她已经成为「善」的化身与代表。
但由于她从来不掩饰自己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立场与观点,所以无论在她生前还是去世后,也都存在不少的争议。
而她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发,除了展示什么是「善」,还展示了一位一生向善之人,是如何理解与实践「善」的。
我们相信,除了极个别人,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有「我要做个好人」的发心。可是,真正面临一个又一个实际情况的时候,怎样做才是「做个好人」呢?你过天桥的时候,看到有人在乞讨,到底给他钱是「做个好人」,还是不给他钱是「做个好人」呢?
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特蕾莎修女的一生,展示了一位善良的人如何通向善的目标。
特蕾莎修女以「加尔各答的特蕾莎」闻名于世。
但她不是加尔各答人,甚至不是印度人。
1910年的今天,8月26日,安吉泽·冈婕·波埃修(Anjezë Gonxhe Bojaxhiu)出生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这个地方,历经炮火与战乱,今天是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
但她又不算科索沃人。
她的父母是阿尔巴尼亚人,移居到科索沃。
她出生时,当地以穆斯林和东正教信仰为主,而他们家信仰天主教。
外来族裔,信仰少数派。
她出生那年,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叛乱;
两岁那年,巴尔干战争爆发;
4岁那年,一战爆发。
我们知道,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在历史上就是民族、宗教、政治纷争的焦点之地。
这就是她出生的环境。
地狱模式的投胎。
12岁那年,她加入天主教儿童慈善会,18岁被派往印度的加尔各答。
在那里,她成为终身职业修女,改名为特蕾莎修女。
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
加尔各答是个伤痕累累的地方。
如今,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三大城市,规模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是印度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但是在光鲜繁华的外表下,加尔各答也藏着庞大的贫困人群,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民窟中。
现在还是这样,更别提以前了。
30年代特蕾莎修女刚到那会儿,因为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受到镇压,加尔各答刚经历了一场大规模动乱。
二战期间,加尔各答的港口两度遭日军轰炸。由于储备的粮食用于供应盟军,在1943年孟加拉饥荒期间,加尔各答有数百万人饿死。
1947年印巴分治,一个国家分裂成两个,又导致了大规模的群众暴力事件,超过2000人丧生,数十万印度教徒逃进加尔各答。
特蕾莎修女从一个地狱模式,进入另一个地狱模式。
能源短缺、物质匮乏、通货膨胀、战乱、罢工等等因素,致使加尔各答经济严重停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苦难如此深重的加尔各答,就是特蕾莎修女施行善举的地方。
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在人群中听见一个老人的呼喊:我渴,我渴。
那声音虚弱凄楚,令人心碎。
从此以后,「我渴」的呼喊便在她耳边回响。
上帝借着一个穷困的老人向我呼喊“我渴”,就是要我到穷人中去服务穷人。
9月10日,后来被称为她的「灵感日」。
按照天主教的规定,修女只能隐居在教堂的高墙之内,不能到外面去。
可是目睹过哀鸿遍野,霍乱、麻风病等传染病肆虐的特蕾莎修女,实在在这乱世中的绿洲里待不下去。
她请求神父让她到穷人中间去,却被神父劝阻。
神父做不了主,那就一级级往上申请,直到天主教的教皇来决定。
这个流程走得也够久的,跟山海关外某些地方的办事效率有得一拼。
特蕾莎修女用近两年的执著,打动了教皇。
1948年,经过教皇比约十二世特别批准,她走进了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摩提吉。
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有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许多宗教,宗教信仰不同便会有冲突,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给救济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当地居民不信任她这个白人,满怀敌意。
她教孩子们识字学算术,家长们认为特蕾莎修女想改变他们的信仰,偷走孩子们的灵魂。
有人对她举刀相向,她毫不畏惧。
特蕾莎修女以异教徒的身份进入摩提吉,最终以她的仁慈与博爱得到穷人的拥护与爱戴。
她无法阻止痛苦与死亡,就送去临终的关怀。
大街上,那些垂死的流浪汉、残疾的弃婴、肮脏的麻风病人和艾滋病人……
她握着他们的手,安抚他们,陪伴他们走向死亡,给予最后的尊严。
1950年,特蕾莎修女通过教廷的批准,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加尔各答市政府捐赠的伽黎神庙旁的一间空房子,建立了世界知名、让穷人得以善终的临终关怀院。相比于教会的名字,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地方的世俗名字更知名——「安息之家」。
修女们穿上白布蓝边的印度纱丽,开始照顾那些被遗弃的可怜人。
白布蓝边的纱丽,是特蕾莎专门为「安息之家」的修女们设计的制服。
因为这是印度最低种姓「吠舍」的服装。
在特蕾莎看来,既然要服务最底层的人民,就要穿他们的衣服。
那里很快住满了从街上收来的病人。刚开始,安息之家只有几个修女,很快发展到十几个,二十几个,越来越多。
她们每个人的全部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一块肥皂,一个脸盆,几本经书,一双凉鞋,一床铺盖,三套会服,一个搪瓷碟子,还有一只有号码的铁桶。
她们三四个人共住一个房间,每天只吃米饭和素菜,而特蕾莎修女只吃米饭和盐。
她认为,只有像穷人一样生活,那些穷人才能安心接受你的帮助。
她们从街上带回无家可归的人,小心看护。
有一次,一个奄奄一息的女人紧紧拉着特蕾莎修女的手,道了声「谢谢你」,微笑着闭上眼睛死去了。
还有一次,特蕾莎修女带回一个半边身体被蛆虫吃掉的男子。修女们给他清洗,竭力安慰他。
临死前,他说:
我像个牲畜一样在街上活了一辈子,但你们却让我死的时候像一个天使。
那些无力抚养孩子的父母,只能把孩子丢弃在临终关怀院门口。
修女们收养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她们推着小车寻找弃婴,垃圾堆里、水沟里、小巷里,她们甚至从饥饿的流浪狗嘴里抢救弃婴。
修女们细心给孩子们洗澡、喂奶、喂药,安抚和亲吻他们。
但这个世界远比你想像的要复杂,即便是如此善举,也有人执意阻拦。
在印度,宗教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信仰不同,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特蕾莎修女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激进的印度教徒召集来数千人,来到临终关怀院前抗议示威。他们大喊着:
你没有权利待在这里,你亵渎了这块圣地。滚开,滚回你的摩提吉去!
特蕾莎修女带着领头人到屋子里走了一圈,那个过程之中,那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屋子里都是垂死的病人,修女们正在给他们清理伤口上令人作呕的蛆虫,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
印度教徒们退下去了。
现在我知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了,你们把那些不幸的人拖回来,然后再把他们背到天堂。
1个、2个、3个……直至100个,她们每天都祈祷着能多救助一个人。
特蕾莎修女认为,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一个人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
上个世纪50、60年代,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建起了麻风病疗养院、孤儿院、小医院、私人诊所和移动诊所等慈善关怀机构。
1965年,她得到教皇批准,在印度之外移植她的成功经验。
1979年,为了她“救苦难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善行,特蕾莎修女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就意味着,她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她的工作受到全世界的认可。
还有,她将得到一笔巨额的奖金。
但是,在万人瞩目的领奖台上,她却是这样说的: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来承认穷人也有尊严。
她恳求颁奖大会取消宴席,因为宴席要花6000美元,这笔钱足够15000个印度人吃饱一天。
她把诺贝尔奖牌卖掉,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
对她来说,钱要花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否则毫无价值。
在特蕾莎修女瘦小的身躯里,潜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巨大到可以制止一场战争。
1982年,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战争。那是特蕾莎修女的家乡。
当她得知战区里面还有手无寸铁的女人和孩子,就只身去见双方的指挥官,建议暂时停火,让她把妇女和孩子带出战区。
双方的指挥官都说,担心自己停火了,对方趁机开火。
特蕾莎修女说:我去。
白衣蓝边的瘦弱身影走进了战斗区。
在炮火中,显得是那么弱小。
却又无比醒目。
交战双方自动放下了枪。
目送白底蓝边的瘦弱身影,带领37位妇女和孩子走出战场,走远。
双方重新拿起了枪,继续开火战斗。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得知此事,感慨:
我没有这样的魔力。
1997年9月5日晚9点半,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安然辞世,举国哀恸。
9月13日,印度举行了继甘地、尼赫鲁之后的国葬,数百万人前来吊唁。
2016年9月4日,教皇方济各在弥撒上为特蕾莎修女封圣。
比封圣更重要的是,是她的精神传承了下来。
今天,仁爱传教修女会有5600名成员和数十万志愿者,在139个国家成立了孤儿院、学校、病人和濒死者的收容所、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等机构。
那些苦难深重的人们,依然有机会得到特蕾莎修女的爱与关怀。
当然,经得住诋毁,才受得了赞美。
对特蕾莎修女的批判,在她晚年的时候就有,比如她的慈善机构的资金账目从不向公众公开,只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比如她的修女们,医疗专业知识不足。
做慈善往往会面对严苛得多的审视目光。这对慈善本身来说,也是好事。
但特蕾莎修女的事迹呈现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她救助的无数人群也摆在那里。那139个国家的孤儿院、学校、收容所、庇护所……
就像郑秀文那首歌唱的那样:
把被这世界尽忘
饿与被弃者都看顾
纵使艰辛不会后退
日复日也是这般
她不变
教最暗灰处也有光线
每见快要逝世者
她心碎
但也照顾到最后那天
这个世界很残酷,但你可以选择善良。
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你可能是出于宗教信仰,可能是出于人性本能,也可能是出于自我的道德要求。
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你——
做了什么。
做了多少。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最后附有故事主人翁的一首小诗,献给大家
People are unreasonable,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Love them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If you are kind,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ulterior motives;
如果你友善,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Be kind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友善;
If you are successful,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Succeed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The good you do today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
Do good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people may cheat you;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People favor under dogs but follow only topdogs.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
Fight for a few underdogs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Build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they may be jealous;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
Be happy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快乐;
People really need help but may attack you if you do help them.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Help people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You see,in the final analysis,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Mother Teresa 特蕾莎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