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十有(yòu)六年春[1],齐侯伐徐[2]
楚子诱戎蛮子杀之[3]
夏,公至自晋[4]
秋八月己亥[5],晋侯夷[6]卒。
九月,大雩(yú)[7]
季孙意如如晋[8]
冬十月,葬晋昭公。
——————————
[1]
十有(yòu)六年春:鲁昭公十六年春。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
齐侯伐徐:齐侯,齐景公。
[3]
楚子诱戎蛮子杀之:楚子,楚平王;戎蛮,楚北侧的一个诸侯国名,子爵,戎蛮子,指戎蛮君主,名嘉。楚地古时也称‘荆蛮’,从名字看,他们皆属‘南蛮’。(春秋时中原四周称‘东夷、南蛮、北狄、西戎’,也称‘四夷’。但此‘戎蛮’非‘西戎’)
[4]
公至自晋:至自,从…归来。
[5]
八月己亥:八月二十。
[6]
晋侯夷:晋昭公,名夷。
[7]
大雩(yú):求雨祭祀名。
[8]
季孙意如如晋:季孙意如,又称季平子,鲁卿;如,赴。

钦定书经图说 1

【传】
十六年春,王正(zhēng)[1],公在晋,晋人止公[2]。不书[3],讳之也[4]
齐侯伐徐。楚子闻蛮氏之乱也[5],与蛮子之无质也[6],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7],遂取蛮氏[8]。既而复立其子焉[9],礼也[10]。二月丙申[11],齐师至于蒲隧[12]。徐人行成[13]。徐子及郯(tán)人、莒(jǔ)人会齐侯[14],盟于蒲隧[15],赂以甲父(fǔ)之鼎[16]
——————————
[1]
王正(zhēng)月:指周历正月。
[2]
晋人止公:止,扣留。
[3]
不书:书,记载。不书,指《春秋》未记载。
[4]
讳之也:讳,忌讳;也,助解释语气(因)。
[5]
楚子闻蛮氏之乱也:闻,得知;蛮氏,戎蛮的‘戎’是种族的名号(如:戎族、蒙族、汉族),‘蛮’是部落名;氏,家族。就似说:蛮氏部落。汉代后,姓氏合一。也,助解释语气(因)。
[6]
与蛮子之无质也:与,和;质,盟信(盟约与人质抵押等);也,助解释语气(因),与上句的‘也’是搭配关系,‘…也…也’句式‘因…以及…’。楚与戎蛮虽是旧交,但并无盟信。
[7]
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使,派遣;然丹,郑人,又称子革、郑丹,因故奔楚,任楚右尹(令尹下属)。
[8]
遂取蛮氏:遂,顺势;取,不劳军而灭之,指推翻蛮氏政权(兵不血刃推翻之)。
[9]
既而复立其子焉:既而,不久;复,又;立,扶立为君主;焉,相当‘于之’;之,代蛮氏。
[10]
礼也,礼,厚待。诱杀父实属无礼,立子是厚待。
[11]
二月丙申:二月二十四。
[12]
齐师至于蒲隧:至于,直到(长驱直入);蒲隧,徐地名。
[13]
行成:行,前往;成,议和。
[14]
徐子及郯(tán)人莒(jǔ)人会齐侯:徐子,徐国君主;及,和;郯,诸侯国名,在今山东郯城附近;莒,诸侯国名,在今山东莒县附近;会,同。郯、莒也是小国,担心齐侯来讨,故从徐子来与齐盟。
[15]
盟于蒲隧:盟,歃血为盟。
[16]
赂以甲父(fǔ)之鼎:即‘赂齐侯以甲父之鼎’;赂,赠送礼物;以,以…为代价;甲父,诸侯国名;鼎,徐得甲父之鼎。

钦定书经图说 2

叔孙昭子[1]曰:「诸侯之无伯(bà)[2],害哉[3]!齐君之无道也[4],兴师而伐远方[5],会之,有成而还[6],莫之亢也[7],无伯也夫[8]!《诗》[9]曰:『宗周既灭[10],靡所止戾[11]。正大夫离居[12],莫知我肄(yì)[13]。』其是之谓乎[14]!」
————————————
[1]
叔孙昭子:又称叔孙婼(chuò),鲁大夫。
[2]
诸侯之无伯(bà):之,连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伯,诸侯盟主。
[3]
害哉:害,指对小国有害;哉,助感叹语气。
[4]
齐君之无道也:之,是;无道,无道暴君;也,助肯定语气。
[5]
兴师而伐远方:而,去;远,遥远;方,邦国。
[6]
会之有成而还:会之,和他在一起;之,他;有,占有;成,收获;有成,占便宜;而,才;还,罢休。
[7]
莫之亢也:莫,没有谁;之,表宾语前置;亢,扼制。莫之亢即‘莫亢之’没人能扼制他。
[8]
也夫:也,助解释语气(因);夫,助感叹语气。
[9]
《诗》:指《诗经》。
[10]
宗周既灭:宗周,周室是所封诸侯宗主国,故称;既,已;灭,消失。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
[11]
靡所止戾:居无定所。靡,无;所,地方;止,居住;戾,安定。此时天子是周厉王,诸侯不朝见周天子,民不听命,周天子被流放到彘地。
[12]
正大夫离居:正同‘政’执政;大夫,指官员;离居,散居。天子被流放,官员四处散居。
[13]
莫知我肄(yì):我,我们,指我们百姓;知,过问;肄,辛苦。
[14]
其是之谓乎:‘其…乎’句式‘大概…吧!’是,此;是之谓,惯用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月,晋韩起聘于郑[1],郑伯享之[2]。子产戒[3]曰:「苟有位于朝[4],无有不共恪(gōngkè)[5]。」
孔张后至[6],立于客间[7]。执政御之[8],适客后[9]。又御之,适县(xuán)[10]。客从而笑之[11]。事毕[12],富子谏[13]曰:「夫(fú)大国之人[14],不可不慎[15]也,几为之笑而(néng)不陵我[16]?我皆有礼[17],夫犹鄙我[18]。国而无礼[19],何以求荣[20]?孔张失位[21],吾子[22]之耻也。」
——————————
[1]
晋韩起聘于郑:韩起,又称韩宣子,晋卿;聘,访问;于,赴。
[2]
郑伯享之:郑伯,郑定公;享,设宴款待。
[3]
子产戒:子产,又称公孙侨,郑大夫;戒,告诫。
[4]
苟有位于朝:苟,表希望;有,占据;位,自己应有的位置;朝,朝堂,指宴请的朝堂。(公会大夫有礼制,席位有定。)
[5]
无有不共恪(gōngkè):无,表禁止,不要;有,有…发生;共同‘恭’,恭敬,礼貌的事(形容词用为名词);恪,严肃,严肃的事(形容词用为名词)。
[6]
孔张后至:孔张,郑国卿子孔(公子嘉)之孙,郑大夫;后至,来迟。
[7]
立于客间:立,站立;客,指晋客人;间,中间、旁边。
[8]
执政御之:执政,主管;御,阻止。
[9]
适客后:适,去;后,后面。
[10]
适县(xuán)间:适,到;县同‘悬’,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11]
客从而笑之:从,追逐、追着(动词用为副词);而,副词尾;笑,耻笑。
[12]
事毕:指宴请结束。
[13]
富子谏:富子,郑大夫;谏,直言相谏。
[14]
夫(fú)大国之人:夫,但凡。
[15]
慎:慎待。
[16]
几为之笑而(néng)不陵我:几,几度;为,被(遭);之,他们;而,能够(而、能古时发音相近,通用);陵,欺凌蔑视;我,我们。
[17]
有礼:以礼相待。
[18]
夫犹鄙我:夫,他们;犹,尚且;鄙,鄙视。
[19]
国而无礼:国,治国(名词用为动词);礼,礼法。此句引自《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犹瞽(gǔ)之无相与。(治国无礼法,似盲人无向导。)
[20]
何以求荣:何以即‘以何’,拿什么(介词宾语可置谓语前);求,赢得;荣,好名声(尊重)。
[21]
失位:失,找不着。
[22]
吾子:您。

钦定书经图说 3

子产怒曰:「发命之不衷(zhòng),出令之不信[1],刑之颇类[2],狱之放纷[3],会朝之不敬[4],使命之不听[5],取陵于大国[6],罢(pí)民而无功[7],罪及而弗知[8],侨之耻也[9]
——————————
[1]
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发,指官府发布;命,政令;衷,适当、合理;令,法令;信,信从,指百姓不信从。
[2]
刑之颇类:刑,刑法;颇,偏颇;类同‘纇’,不平,指不公平。
[3]
狱之放纷:狱,断案;放,粗放;纷,混乱。
[4]
会朝之不敬:会,集会;朝,朝见,臣下拜会君王或盟主;会朝均指在外;敬,恭谨。
[5]
使命之不听:使,命令;命,差遣;不听,不从。均指在国内。
[6]
取陵于大国:取,招致。
[7]
罢(pí)民而无功:罢同‘疲’,劳顿;而,即…又…;功,成效。
[8]
罪及而弗知:罪,祸殃;及,至;而,却;弗,不(较‘不’语气强烈)。
[9]
侨之耻也:侨,公孙侨,子产。古人常用自己的名字代替‘我’。

钦定书经图说 4

孔张,君之昆孙[1],子孔之后也,执政之嗣[2]也。为嗣大夫[3],承命以使[4],周[5]于诸侯,国人所尊[6],诸侯所知。立于朝而祀于家[7],有禄于国[8],有赋于军[9],丧祭有职[10],受脤(shèn)、归脤[11]。其祭在庙[12],已有著位[13],在位数世,世守其业[14],而忘其所[15],侨焉得耻之[16]?辟(pì)邪之人而皆及执政[17],是先王无刑罚也[18]。子宁以他规我[19]。」
——————————
[1]
昆孙:兄之孙。子孔是郑襄公之兄,孔张之祖父。此时子孔已死。
[2]
执政之嗣:执政,执掌国家大权的人(掌国政者);嗣,继承人。
[3]
为嗣大夫:为,担任(身为);嗣大夫,继任大夫。
[4]
承命以使:承命,受命;以,连词,偏正关系无义;使,出使。
[5]
周:行遍(遍访)。
[6]
所尊:所字结构,所尊敬的人。
[7]
立于朝而祀于家:立,出仕(为官);朝,政府、朝廷;而,且;祀,祭祖;家,卿大夫的封地称为家。士以上才能立宗庙祭先祖,庶人不可,故能有宗庙可祭是地位的象征。宗庙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七庙,指祭七位神主,不是七座庙。)孔张之父子孔是卿,故有宗庙。
[8]
有禄于国:禄,食邑,诸侯可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收取土地赋税,故称食邑;国,诸侯的封地。卿最多可有百邑食邑。
[9]
有赋于军:赋,指军赋;军,指军事行动。战时,卿有出军赋的义务,有一邑出一辆兵车,卿百邑,则应出百辆兵车。‘百乘之家’就是此意。(一邑方十里,一里300步,一步1.5米,相当两脚走的距离,各朝代有别。)
[10]
丧祭有职:职,职责。
[11]
受脤(shèn)归脤:脤,祭社(土地神)用的生肉;受脤,接受君主祭社祭肉;归脤,自己祭社归来送君主祭肉。祭社一般是军事行动前。
[12]
其祭在庙:其,更端之辞,表上文辞气已毕,下文转与上文相类的问题,至于;祭,祭祀;庙,指君主宗庙。
[13]
已有著位:已,又(也);着位,固定的祭位。君祭宗庙,君和其它祭者均有固定位置。
[14]
在位数世世守其业:在位,在官位;数世,数代;其,自己的;守,坚守;其业,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其业,尽职尽责。
[15]
而忘其所:而,却;忘,不顾及;其,自己的;所,地位。
[16]
侨焉得耻之:焉得,怎可能;耻,以…为耻;之,他。
[17]
辟(pì)邪之人而皆及执政:而,才;皆,都(事事);及,推及;执政,主管,指上级。
[18]
是先王无刑罚也:是,此事、即使;无,不可能;刑,以法惩治;罚,小罪。
[19]
子宁以他规我:子,您;宁,竟然;以,借;他,他人,指别人的错误;规,指正、指饬。

钦定书经图说 5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1]。宣子谒诸郑伯[2],子产弗与[3],曰:「非官府之守器也[4],寡君[5]不知。」子大(tài)叔、子羽[6]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7],晋国亦未可以贰[8]。晋国、韩子,不可偷[9]也。若属(zhǔ)有谗人交斗其间[10],鬼神而助之[11],以兴其凶怒[12],悔之何及[13]?吾子何爱于一环[14],其以取憎于大国也[15],盍(hé)求而与之[16]?」
——————————
[1]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有,取得;环,玉环;其一,指另一只。(一说:此玉环是一对。二说:一只玉环由三片组合而成。二说似更合‘其’字的意思。不知古时玉环到底什么样,莫衷一是。)
[2]
宣子谒诸郑伯:谒,请,为…请…(为动用法);诸,相当‘之于’;之,代另一只玉环;于,向。
[3]
子产弗与:弗,坚决不(弗较‘不’语气强烈);与,给予。
[4]
非官府之守器也:官,官府;府,府库;守,收存;器,重器。
[5]
寡君:谦词,我君。
[6]
子大(tài)叔、子羽:子大叔又称游吉,郑卿;子羽,又称公孙挥,郑行人(掌管接待宾客,相当外交部长),助子产治郑。
[7]
韩子亦无几求:几,多少;求,要求。
[8]
晋国亦未可以贰:国,指大国,作为大国;未,尚不;可,能;以,‘以其‘的省略,为一只玉环;贰,背叛(翻脸)。
[9]
偷:轻视。
[10]
若属(zhǔ)有谗人交斗其间:属,恰好;交斗,挑拨、搬弄是非;其间,从中。
[11]
鬼神而助之:鬼神,妖魔鬼怪,指各种奸佞之人;而,又、再。
[12]
以兴其凶怒:以,表结果,就将;兴,激发(引燃);其,他们;凶怒,心中的熊熊怒火。
[13]
悔之何及:何同‘岂’,难道、哪里;之,表宾语前置;及,来得及。哪来得及后悔。
[14]
吾子何爱于一环:何,为何;爱,吝啬。
[15]
其以取憎于大国也:‘其以’即‘以其’,为此(介词宾语可置谓语前);取,招致;憎,憎恨。
[16]
盍(hé)求而与之:盍,何不;求,要求,指他的要求;而,就。

钦定书经图说 6

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1],将终事之[2],是以[3]弗与,忠信故也[4]。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nàn)[5],立而无令名之患[6]。侨闻为[7]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8],无礼以定其位之患[9]。夫(fú)大国之人,令于小国[10],而皆获其求[11],将何以给(jǐ)[12]?一共(gōng)一否[13],为罪滋大[14]。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15],何餍(yàn)之有[16]?吾且为鄙邑[17],则失位矣[18]。若韩子奉命以使[19],而求玉焉[20],贪淫甚矣[21],独非罪乎[22]?出一玉以起二罪[23],吾又失位,韩子成贪[24],将焉用之[25]?且吾以玉贾罪[26],不亦锐乎[27]?」
——————————
[1]
吾非偷晋而有二心:非,不是;而,因为…所以…;有,产生;二心,异心。
[2]
将终事之:‘将终’即‘终将’;终,终究(归根结底);事,服侍(服务);之,代晋。
[3]
是以:即‘以是’,为此(介词宾语可置谓语前)。
[4]
忠信故也:忠,忠厚、诚实;守,守信;故,要求、驱使。这是诚实守信的要求。也是‘为忠信故也’的省略,这是按忠诚守信的要求行事。
[5]
君子非无贿之难(nàn):之,表宾语前置;贿,钱财;难同‘戁’,恐惧(怕)。
[6]
立而无令名之患:立,出仕(为官);而,却;令名,好名声;令,美好;患,担心。
[7]
为:治理。
[8]
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大,尊长;小,下属;字,爱护(呵护)。
[9]
无礼以定其位之患:礼,工作中的习惯、规范等(规章);以,用来;定,确定;其,他们的;位,职位。
[10]
令于小国:令,发号施令;于,对。
[11]
而皆获其求:而,若;获,屈从;其,他们的;求,要求。
[12]
将何以给(jǐ)之:‘何以’即‘以何’(介词宾语可置谓语前);何,多少东西;给,充分供给(够给)。
[13]
一共(gōng)一否:工同‘供’,供给。一次给一次不给。
[14]
为罪滋大:为,取得;滋,益。
[15]
无礼以斥之:以,同‘则’;斥,拒绝。
[16]
何餍(yàn)之有:何,什么时候;餍,满足,感到满足(意动用法,知足);之,表宾语前置,即‘何有厌’。
[17]
吾且为鄙邑:且,就;为,如同;鄙,边陲;邑,小城。指我郑就似晋的一边陲小城。
[18]
则失位矣:则,早已;位,地位,指国家尊严;矣,表已然。
[19]
若韩子奉命以使:若,或许;奉命,指奉君命;以,连词,偏正关系无义;使,出使。
[20]
而求玉焉:而,但;求,索取;焉,相当‘于之’;之,代郑。
[21]
贪淫甚矣:贪,贪婪;淫,放肆;甚,过于;矣,表已然。
[22]
独非罪乎:独非,表诘问,难道不是;乎,助疑问语气。
[23]
出一玉以起二罪:出,献出;以,表结果,以致;起,引发。
[24]
韩子成贪:成,成就;贪,贪心。指贪心得逞。
[25]
将焉用之?:又何必要我们?。将,又;焉,何必;用,需要;之,我们。(例:杀鸡焉用牛刀。)
[26]
且吾以玉贾罪:且,况且;以,用;贾,买。
[27]
不亦锐乎:‘不亦…乎’句式‘不也…吗’;锐,草的末端,卑微细小(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钦定书经图说 7

韩子买诸贾人[1],既成贾(jià)[2],商人[3]曰:「必告君大夫[4]。」韩子请诸子产[5]曰:「日起请夫环[6],执政弗义[7],弗敢复也[8]。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9],敢以为请[10]。」
——————————
[1]
买诸贾人:诸,相当‘之于’;之,代玉环;于,向;贾人,商户,
[2]
既成贾(jià)矣:既…矣,…后;成,确定;贾,同‘价’,价格。
[3]
商人:买卖人。行曰商,坐曰贾。‘商贾’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零售商和贸易公司。
[4]
必告君大夫:告,上报;君大夫,君上或大夫。可能韩宣子仗势威逼以低价成交。
[5]
韩子请诸子产:请,请示;诸,相当‘于此’;于,为。
[6]
日起请夫环:日,日前、不久前;请,要求(想要的);夫,那只。
[7]
执政弗义:执政,同‘执事’,敬称,不敢指斥子产,故呼‘执事’,以表尊敬,与‘殿下’、‘阁下’意同;义,合理,认为合理(意动用法)。
[8]
弗敢复也:复,重复(复请);也,助解释语气(故)。
[9]
必以闻:以,‘以其’的省略,将此价格;闻,向官府报告。
[10]
敢以为请:敢,冒昧;以‘以其’的省略,为此;为,有;请,请求对方允许。

钦定书经图说 8

子产对曰:「昔[1]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2],庸次比耦(ǒu)[3],以艾(yì)杀此地[4],斩之蓬、蒿、藜、藿[5],而共处之[6]。世有盟誓,以相信也[7],曰:『尔无我叛[8],我无强贾,毋或匄(gài)[9]。尔有利市宝贿[10],我勿与(yù)[11]。』恃此质誓[12],故能相保,以至于今[13]。今吾子以好(hào)来辱[14],而谓敝邑强夺商人[15],是教(jiāo)[16]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17]!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18]。若大国令,而共(gōng)无艺[19],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20],敢私布之[21]。」
韩子辞玉[22],曰:「起不敏[23],敢求玉以徼(yāo)二罪[24]?敢辞之[25]。」
——————————
[1]
昔:从前。
[2]
与商人皆出自周:皆,一同。郑原是周都范围内诸侯,后东迁。
[3]
庸次比耦(ǒu):庸,采用;次,依次(轮流);比耦,二人一组并肩耕作;比,并列;耦,二人并肩而耕。
[4]
以艾(yì)杀此地:以,表目的,来;艾杀,清理;艾同‘刈’,斩除、治理;杀,除去;此地,这块土地。
[5]
斩之蓬蒿藜藿:斩,砍;之,代此地;蓬蒿藜藿,四种蒿草名。
[6]
而共处之:而,才;共,共同;处,定居。
[7]
世有盟誓以相信也:世,代代;有,保有(坚持);盟,歃血为盟;誓,立誓;以,促使;也,助解释语气(目的就是)。
[8]
尔无我叛:即‘尔无叛我’(否定句代词做宾语可置谓语前);尔,你;无,表禁止,不可。
[9]
毋或匄(gài)夺:毋或,不可;匄同‘丐’,乞求;丐夺,‘强匄强夺’的省略,强取豪夺。
[10]
尔有利市宝贿:利,赚钱;市,买卖;宝贿,珍贵的货物(奇珍异宝)。
[11]
我勿与(yù)知:勿与,不予;知,过问。
[12]
恃此质誓:恃,同,‘持’,维系;此,这些;质,盟誓;誓,誓言。
[13]
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故,才;以,表目的,以至于;至于,走到。
[14]
今吾子以好(hào)来辱:以,因;好,喜好,指个人喜好;辱,光临。
[15]
而谓敝邑强夺商人:而,却;谓,口头命令;敝邑,谦辞,我国。大概韩子仗势压低价格,有强买嫌疑。
[16]
教(jiāo):让。
[17]
毋乃不可乎:‘毋乃…乎’句式‘未免(恐怕)…吧’;可,应该。
[18]
必不为也:为,求取(所期望的)。
[19]
而共(gōng)无艺:而,若;共,皆;艺,规则。
[20]
不知所成:所成,所字结构,成就了什么。
[21]
敢私布之:敢,冒昧;布,陈述。私布,直抒己见。
[22]
韩子辞玉:辞,推辞(中止)。
[23]
起不敏:不敏,不明智。
[24]
敢求玉以徼(yāo)二罪:敢,岂敢;以同‘而’,因…而…;徼,招致;二罪,指晋失诸侯和郑为边邑。
[25]
敢辞之:敢,愿意。(例:你敢说我敢听;敢想敢干)

钦定书经图说 9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1]。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2],起亦以知郑志[3]。」子齹(cī)赋《野有蔓草》[4]。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5]。」子产赋《郑之羔裘》[6]。宣子曰:「起不堪也[7]。」子大叔赋《褰(qiān)裳》[8]。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9]?」子大叔拜[10]。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11]。不有是事[12],其能终乎[13]?」
——————————
[1]
郑六卿饯宣子于郊:饯,设宴送行,为…饯行(为动用法);郊,郊外。
[2]
二三君子请皆赋:二三君子,诸位君子;皆,一同;赋,吟诗作赋。
[3]
起亦以知郑志:以,‘以其’的省略,以此;知,了解;志,记载。
[4]
子齹(cī)赋《野有蔓草》:子齹,又称婴齐,子皮之子,郑国卿;赋,吟诵;《野有蔓草》,诗经篇名《诗·郑风·野有蔓草》。意取其中两句‘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正合我愿)。指见宣子是我的愿望。
[5]
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孺子,天子、诸侯、卿的继承人称孺子;善哉,赞叹辞;吾,指我辈;矣,表将然。
[6]
《郑之羔裘》:诗经篇名《诗·郑风·郑之羔裘》。羔裘,羊皮做的衣服。意取其中两句‘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邦之彦兮。’(他这个人,为君舍命不渝,他是邦国俊才)用其赞美宣子。
[7]
起不堪也:不堪,不敢当。
[8]
《褰(qiān)裳》:诗经篇名《诗·郑风·褰裳》;褰裳,撩起裙子过河。意取其中四句‘子惠思我,褰裳涉溱(zhēn河流名)。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您若念我,我将提裙过河去报难,您不念我,难道再无他人来救难?)意指宣子若心里有郑,郑自会归顺晋,心中无郑,郑则归顺他国。
[9]
敢勤子至于他人乎:敢,岂敢;勤,劳驾;子,您;至,亲近;他人,指他国;乎,助疑问语气。
[10]
拜:行礼拜谢。
[11]
子之言是:子,指子太叔;是,此,指褰裳这首诗。
[12]
不有是事:事,典故。《褰裳》全诗是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其两子公子忽和公子突争权,郑希望有大国出面主持正义。
[13]
其能终乎:其同‘岂’;终,善果。指晋、郑终友好相处。

钦定书经图说 10

子游赋《风雨》[1],子旗赋《有女同车》[2],子柳赋《蘀(tuò)兮》[3]。宣子喜[4]曰:「郑其庶乎[5]!二三君子以君命贶(kuàng)[6],赋不出郑志[7],皆昵(nì)燕好也[8]。二三君子数世之主也[9],可以无惧矣[10]。」宣子皆献马焉[11],而赋《我将》[12]。子产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乱,敢不拜德?」宣子私觐于子产以玉与马[13],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14],敢不藉(jiè)手以拜[15]?」
——————————
[1]
子游赋《风雨》:子游,名偃,驷带之子,郑国卿;《风雨》,诗经篇名《诗·郑风·风雨》。意取其中四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见到君子,怎不心旷神怡。)指乱世思君子。
[2]
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旗,又称丰施,公孙段之子,郑国卿;《有女同车》,诗经篇名《诗·郑风·有女同车》。意取其中两句‘彼美孟姜,洵(xún)美且都。’(那美丽的孟姜,实在漂亮又优雅。)指喜欢宣子的神态。洵,实在是;都,优雅。
[3]
子柳赋《蘀(tuò)兮》:子柳,又称印癸,印段之子,郑国卿。《蘀(tuò)兮》,诗经篇名《诗·郑风·蘀兮》。意取其中两句‘叔兮伯兮,倡(chàng)予和女(hèrǔ)。’(叔啊伯啊,你唱我和。)指宣子倡导我们应和。蘀,树叶落了;倡同‘唱’,倡导;予,我;女,你。
[4]
喜:高兴。
[5]
郑其庶乎:‘其…乎’句式‘肯定…吧’;庶,几近兴盛。
[6]
以君命贶(kuàng)起:命,名义;贶,赏赐。指赐饯行礼。
[7]
赋不出郑志:赋,吟诗;不出,不离。所吟之诗皆是有关郑的记载《郑风》。
[8]
皆昵(nì)燕好也:昵,亲切;燕好,友好。
[9]
数世之主也:数世,多代;主,对公卿大夫的敬称。
[10]
可以无惧矣:可,可以;以,以其,因你们;惧,忧虑;矣,表将然。
[11]
宣子皆献马焉:皆,遍;焉,相当‘于之’;于,向;之,他们。
[12]
而赋《我将》:而,又;《我将》,诗经篇名《诗·周颂·我将》。意取其中两句‘日靖四方。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日日谋求定四方。我将勤奋努力,敬畏天威,)指自己志在平定变乱,敬畏天威。靖,平定。
[13]
宣子私觐于子产以玉与马:觐,拜见;以,带着。
[14]
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是,这;玉,比喻美德。
[15]
敢不藉(jiè)手以拜:藉手,借助,指借玉和马;以,表目的,以表。

钦定书经图说 11

公至自晋。子服昭伯语(yù)季平子[1]曰:「晋之公室,其将遂卑矣[2]。君幼弱[3],六卿强而奢傲[4],将因是以习[5],习实为常[6],能无卑乎?」
平子曰:「尔幼,恶(wū)识国[7]?」
秋八月,晋昭公卒。
——————————
[1]
子服昭伯语(yù)季平子:子服昭伯,又称子服回,鲁大夫,随昭公自晋还;语,告诉;季平子,又称季孙意如,鲁卿。
[2]
其将遂卑矣:其,恐怕;将,要;遂,前往(走向);卑,衰败;矣,表将然。
[3]
君幼弱:幼,年幼;弱,软弱。
[4]
强而奢傲:强,强势;而,且;奢,奢侈;傲,傲慢不恭。
[5]
将因是以习:将,要;因,趁;是,此,代君幼弱;以,表目的,便;习,习惯,养成习惯(名词用为动词)。
[6]
习实为常:实,坐实;为,成为;常,常规。指对君傲慢不恭等就成了常规。
[7]
恶(wū)识国:恶,表反诘,同‘何、安、怎么’;识,懂;国,国事。昭伯此时年轻,季平子不信其言。

钦定书经图说 12

九月,大雩,旱也[1]。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fù)有事于桑山[2]。斩其木[3],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蓺(yì)山林也[4],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5]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6]信,子服氏有子哉[7]!」
——————————
[1]
也:助解释这语气(因)。
[2]
使屠击、祝款、竖柎(fù)有事于桑山:使,派遣;屠击、祝款、竖柎,三人皆郑大夫;有同‘为’;事,指祭祀。
[3]
斩其木:斩,砍伐;其,代桑山。
[4]
蓺(yì)山林也:蓺,种树。
[5]
夺之官邑:之,他们;官,官职;邑,食邑。
[6]
犹:尚且。
[7]
子服氏有子哉:氏,家;子,后代;有子,后继有人;哉,助感叹语气。

译文 春秋左传 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原文注释翻译

【经】
昭公十六年春,齐侯(齐景公)伐徐。
楚子(楚平王)诱杀戎蛮子。
夏,昭公自晋归来。
秋八月二十,晋侯夷(晋昭公)卒。
九月,行求雨大祭(大雩) 。
(鲁)季孙意如赴晋。
冬十月,葬晋昭公。

【传】
昭公十六年春,周历正月,昭公身在晋,晋人扣留昭公。《春秋》未记载,是出于隐讳。

齐侯(齐景公)伐徐。(同时)楚子(楚平王)因得知蛮氏部落发生内乱,以及与蛮子并无盟信,便派然丹诱杀了戎蛮子嘉,顺势兵不血刃推翻蛮氏政权。过不久又在蛮氏家族中扶立戎蛮子嘉之子为君,这是厚待。二月十四,齐师长驱直入(徐)蒲隧,徐人前往议和。徐子和郯人、莒人同齐侯(齐景公)在蒲隧歃血为盟,作为代价,(徐子)把甲父之鼎赠送(给齐侯)。

(鲁)叔孙昭子说:“诸侯无盟主,(对小国)是害啊!齐君是无道暴君,(肆意)兴师去付伐遥远邦国,和他在一起,他占便宜才肯罢休,没人能扼制他,这都是因为无盟主啊!《诗经》道:宗主周室已消失,居无定所。执政官员散居各处,无人过问我百姓辛苦’,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二月,晋韩起访郑,郑伯(郑定公)设宴款待。(郑)子产告诫(属下)道:“望诸位在(宴请的)朝堂上找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有不礼貌、不严肃的事情发生!”

(宴会开始)孔张来迟,站到了晋客人中间。主管阻拦他,他去晋客后边,主管又阻拦他,他又去乐器旁。晋客追着耻笑他。宴请毕,(郑)富子(对子产)直谏道:“但凡大国之人,不可不慎待。(宴会上)几度遭他们耻笑,能不欺凌蔑视我们?我们皆以礼相待,他们尚且鄙视我们。治国无礼法,拿什么赢得尊重?孔张找不到自己的席位,这是您的耻辱。”

(郑)子产怒怼:“官发政令不合理,官出法令不信从,刑法偏颇不公,断案粗放混乱,(在外)集会、朝见不恭谨,(在内)命令、差遣不听从,招致大国欺凌蔑视,即劳民又无成效,大祸已至却浑然不知,这些是我侨的耻辱。

孔张,是君(郑襄公)兄之孙,子孔之后,是(曾)掌国政者的继承人。身为继任大夫时,他受命出使,遍访诸侯,是国人所尊,诸侯熟知的人。他在朝为官、在封地祭祖;国中有食邑、战时有赋责;丧事祭祀他有责,祭肉也与君互送。至于在君主宗庙行祭祀,他也有固定祭位。他家数代为官,代代尽职尽责,却从不顾及自己的地位,(这样的人,)我侨怎可能以他为耻呢?邪僻之人才会事事推及上级,此事即使先王也不会以法治他的罪,(而)你竟借他人之误指饬我。”

(晋)韩宣子得一玉环,另一只在郑商人手里。宣子为另一只玉环提请郑定公,子产坚决不予,(对晋人)说:“这不是我官府府库收存的重器,我君不知。”(郑)子太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子也没多少要求,晋作为大国(我们)也尚不能为一只玉环翻脸。晋国、韩子是不能轻视的。若恰巧有谗人从中挑拨,妖魔鬼怪再从旁协助,就将引燃他们心中的熊熊怒火,(到那时)哪还来得及后悔呢?您为何吝啬一玉环,为此召致大国憎恨,何不他要就给他呢?”

子产说:“我不是因为轻视晋就生了异心,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服侍晋,就为此才不给他,这是(按)诚实守信的要求(行事)。我听说君子怕的不是没钱财,而是担心为官没有好名声。我还听说,治国,怕的不是服务不好尊长、呵护不好属下,而是担心无章可循以确定他们的职位。大国之人,(常)对小国发号施令,(小国)若皆屈从他们的要求,小国要拿多少才够给他呢?给一次不给一次,获罪益大。大国的要求,不合惯例就(应)拒绝,(大国)什么时候知过足?(如今)我郑就像(晋的)一个边陲小城,早已丧失国家尊严。或许韩子是奉君命出使,但向郑索取的(不过)是一只玉环,他过于贪婪、放肆了,这难道不是罪?献出一玉环引出两罪,(一是)我郑再失国家尊严,(二是)韩子贪心得逞,那又何必要我们呢?况且,用一(小小)玉环买罪,我郑不也太微不足道了?”

(晋)宣子向一商户购买玉环,价格议定后,买卖人都说:“(这价儿)必须通报君上或大夫!”韩宣子为此有请子产,说:“日前我求的那只玉环,阁下认为不合规,故未敢再请。现(准备)从买卖人那买,买卖人都说,必须将此(价格)上报,为此冒昧有请您同意。”

(郑)子产答道:“从前我先君桓公,与买卖人一同自周都迁出,采用二人一组轮流耕作的方式,来清理这块土地,(再)砍除地上蓬、蒿、藜、藿等各种杂草,这才一同定居下来。(后来双方)世代坚持歃血立誓,目的就是促使双方互守诚信。誓辞说:‘你不可背叛我,我不可强买你,(更)不可强取豪夺。你有赚钱买卖、奇珍异宝,我不予过问。’维系这些盟誓誓言,才能互保,以至于走到今天。现您因个人喜好大驾光临,却令我国强夺买卖人,这是让郑背弃歃血誓言,未免不该吧!得玉环却失诸侯,肯定不是您所期望的。至于大国发号施令,若全无规则意识,那郑就像(晋的)一个边陲小城一样了,这也不是郑所期望的。我若献上玉环,不知成就了什么,恕冒昧直抒己见。”

宣子(打算)中止玉环交易,说:“我不明智,岂敢为求一玉环招致两罪?愿中止玉环交易。”

夏四月,郑六卿在郊外为(晋)韩宣子设宴饯行。宣子提议:“诸位君子请一同吟诗作赋,我也好借此了解郑的相关记载。”子齹吟诵《郑风·野有蔓草》。宣子听后道:“孺子好啊!我辈有希望了。”子产吟诵《郑风·郑之羔裘》。宣子听后说:“我不敢当。”子太叔吟诵《郑风·褰裳》。韩宣子听后道:“有我在此,岂敢劳您亲近他国呢?”子太叔行礼拜谢。宣子说:“好啊,子太叔谈到了《褰裳》,若无此典故,岂能得此善果!?”

(接着)子游吟诵《郑风·风雨》,子旗吟诵《郑风·有女同车》,子柳吟诵《郑风·萚兮》。宣子高兴地说:“郑就要兴盛了!诸位君子以君的名义赐我(饯行之宴),吟诗不离郑的相关记载,这些都是亲切友好的体现。诸位君子皆是多代为卿,(郑)可因你们无忧了。”宣子向他们遍献马匹,又吟诵《周颂·我将》。子产(率先)拜谢,又让五卿遍拜,说:“您(将)平定变乱,岂敢不谢大恩大德!”宣子带着玉和马私下拜会子产,说:“您命我舍弃那玉环,这是赐我美德且免我受死,岂敢不借礼物以表谢忱!”

鲁昭公自晋归来,(鲁)子服昭伯告诉(鲁)季平子:“晋恐要走向衰败了。晋君年幼、软弱,六卿强势且奢侈、傲慢不恭,(六卿)要趁晋君幼弱便养成(不敬君的)习惯,习惯坐实就成了常规,能不衰败吗?”

季平子说:“你还小,哪儿懂国事呢?”

秋八月,晋昭公卒。

九月,(鲁)行求雨大祭(大雩),因天旱。
郑(也)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祭桑山。(三人)砍伐了桑山上的树,仍不下雨。子产说:“祭山,是让你们在山上种树成林,(可你们)却伐山上的树,你们罪大了。”(为此)削夺了他们的官职、封邑。


冬十月,季平子赴晋葬晋昭公。季平子(回来后)说:“子服回的话尚可信,子服家后继有人啊!”(东隅注译)

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东隅注译春秋左传·昭公二年 原文注释翻译 晋侯使韩起来聘 历史 东隅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 原文注释翻译 子产争承 灵王缢于芋尹 东隅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原文注释翻译 子产论历鬼 子产论罕朔 东隅
举报/反馈

星光灿烂五千年

1263获赞 651粉丝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学习讨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