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2023年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此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主办。10月24日—27日,5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将陆续走进山东高校,全方位开展实地调研,围绕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报道,感受齐鲁大地高校建设风采。
作为山东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山东农业大学近年来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奋力实现原创性成果、“卡脖子”技术等一系列突破,助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围绕种子、耕地,山东农业大学成功重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启动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两大平台纳入国家创新基地新序列,新建省部级平台33个。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黄河战略等重大需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具有山东农业大学特色的“科研生态”。
该校孔令让教授团队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Fhb7,揭示其遗传和分子调控机理,团队培育出首个含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山农48”并大面积推广种植。
此外,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付道林介绍,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流行病害,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学校研究团队耗费了五年时间,成功找到关键的PG5基因。该基因的应用潜力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创制很多不同物种的杂交制种体系,并且为实现小麦杂交种生产奠定基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原 通讯员 路时川 姜申涛 刘佳琦 孙祥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