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仙丹”,大家的固有印象可能就是各种武侠小说里面描绘的丹药“蓝图”,或者是各种仙侠电视剧中展示的将各种各样的草药一起或逐次放入炼丹炉之后,再以“异火”烧炼,最后一颗颗的丹药就出炉了,服用之后就可以“突破境界,位列仙班”了。

其实不然,丹药是中药药剂种类的一个分支,是中药五大剂型——膏、丹、丸、散、汤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由中国古代的术士们开创先河,而“丹药”或者说“仙丹”“丹”最早也是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

炼制的丹药之一

炼丹术与丹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起源于道教,也发展和延续于道教,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道教,就没有后续这一道的医家与现代的丹药和历代帝王求取“仙丹”,以登仙路的故事了。

虽然说古代多位君王皆因服用“仙丹”而早逝,如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这21位皇帝中,有明确记载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就有5位,分别是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但从医学角度来看,我们对丹药不应简单的全盘否定,而应在继承和延习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在临床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很多君王吃完“仙丹”早逝这个问题,得从“丹”的分型说起。

在中国古代道教炼丹术中,有外丹和内丹两种。外丹是用丹砂(红色硫化汞)、铅、硫黄等原料烧炼而成的黄色药金(还丹)其成品叫金丹,也就是古代常说的“仙丹”。当时的人们认为服食以后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老,我们中医里面的“丹药”最初就是从这种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发展而来。

也正是因为外丹的炼制方法和使用成分特殊,导致“金丹”中含有水银、硫磺等物质,而这些金属都是不能被人或动物所食用吸收的,若一旦被误食,或是摄入含量过多,则会引发重金属中毒,最终丧失生命。所以,在中医药学中,“外丹”也仅在中医外科外治法中使用。

从秦始皇开始追求长生之路开始,在其后世中,有汉武帝刘彻,也是历史上一位在丹药上非常执着的皇帝。为了炼制丹药,不惜花费重金,建造祭神灶。而在汉武帝之后汉代皇帝也多沉迷于炼丹,不理朝纲,致使汉室衰微。

炼丹术与“金丹”的萌芽

在《史记· 封禅书》中就有记载,汉武帝的炼丹家李少君向其进言“祠灶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岛可见.......”,道出了“金丹”的炼制之法,以及金丹可以增寿说法。而蓬莱岛在传说中是神仙居住之地,也就是服用“金丹”可以成仙。

《周易参同契》

不过,在历史上,关于炼丹的专著《周易参同契》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被历代仙学家尊为“万古丹经王”。是东汉时期的炼丹理论家魏伯阳所著,同时也是最早留有专著的炼丹家,也正是该专著,才奠定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在本书中基本记载了汞和铅的一些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提炼方法,以及多种金属可制成合金等,并且还论述了“还丹”对人体所起的生理反应。

注:丹砂烧成水银之后,放置到一定时间水银又还原成丹砂,叫还丹。

虽说炼丹的专著是东汉才有的,但是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就已经有了“不死之药”的相关描述,其中记载的:“开明东有巫彭、巫坻、巫阳、巫凡、巫履、巫相,夹猰貐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猰貐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到战国时期时,因为一段神话故事进一步推动了求仙的大潮。相传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所讲述的是西王母赐给后羿一颗不死仙丹,但这颗仙丹却被嫦娥偷吃,最终嫦娥得以飞仙长生。炼丹的方士们便根据这些古典古籍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战国策》中有言:“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炼丹术和丹药的发展成熟

可在古往今来炼丹一道上,要说最著名的当数东晋时期的炼丹家——葛洪,同时他也是一位精通医药的医学家和化学家,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被世人称为“小仙翁”。是炼丹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位人物,有着承前启后之功。

在《晋书》的《葛洪传》中记载他:“博文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并列举出了其与医学的相关著作:《抱朴子内篇》 116 篇,《金匮药方》 100 卷,《肘后备急方》四卷。他的著作对后来的学者影响巨大。不过,葛洪在炼丹一途,仍是以“道人求仙”的思想出发,延续了前面炼丹家的:“只有服用其‘金丹’才能长生久视而成神仙”,曾说过:“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延年尺死耳,不得仙也。”

此外,在炼丹史上,葛洪《抱朴子内篇》可以认为是集汉魏以来的炼丹术之大成。其中“金丹”“仙药”“黄白”三卷较集中地讨论了制炼金银及丹药。书中还记载了不少烧丹炼汞的实验方法,炼丹设备及丹方等化学知识。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这里雌黄指的是三硫化二砷,雄黄是二硫化二砷,他们加热后都能升华,而得到的“赤乳”,即升华后的结晶体。

《抱朴子内篇》部分

道家发明了炼丹术,不仅奠定了丹药制作乃至中药化学基础,还对中药炮制起到了决定性

的影响。早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一般“金石药”也就是矿物药都需“炼铒服之”。南北朝刘宋时的雷敩所著的《雷公炮炙论》一书中,其书系统地总结了公元5世纪以来的中药修治,加工炮制方法。

《神农本草经》

进入唐代后,炼丹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但由于很多人急功近利,没有内炼基础,也不得真传,在炼丹时对剂量、成分的使用都有问题,进而,随之而来的误服丹药中毒而死之现象亦趋严重,所以人们对炼丹术产生怀疑。所以唐朝以后炼丹术日趋衰弱,以至于后来几乎销声匿迹,但由炼丹术而发展起来的“丹药”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直延续至今。

“丹”在医学的运用中,主要以“中医外科外治法”为主,也就是将“丹”外用。但就现今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炼丹”难度较大,以及技艺、制作方法和经验的失传,或近乎失传,导致“丹药”的品类越来越少,或许这也是“中医外科”发展逐渐势微的原因之一吧。

在医书古籍中《医宗金鉴》记载:“疡医(外科医生)若无红、白二丹,绝难立刻取效”。“二丹”乃祖国医学宝库中“名副其实”的两颗明珠。我们所传承的《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也是目前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可以说是为数几家“炼丹”的技艺了。

道家“金丹”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长生不老,但是中药丹药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在众多医书中,治疗疾病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对“炼丹术”所形成的中药组成部分之一的“丹药”,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应在传承的基础下,加以保护和发展,紧密结合中医药学理论,结合临床效果,服务于中医临床。

此外,不能“从简避难,学易弃精”,同时我们既要总结前人将“丹药”用于外科“疮疡”及皮肤科方面的独特疗效,也要汲取当下使用“丹药”在中、西医各科的疾病治疗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举报/反馈

你的生活美味

2.5万获赞 4206粉丝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美味丰富你的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