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背后的女人——程夫人——苏洵的夫人、苏轼苏辙的母亲,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智慧而又善良的女人,一个能够和孟母(孟子之母),岳母(岳飞之母)并称三大贤母的一代女杰。

她是苏洵的贤内助。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的4月,程夫人出生于四川眉州的名门望族程家宅院,祖上在朝为官,父亲程文应官至大理寺丞。程夫人自幼不喜奢华、淡泊名利,生活以简朴为主,却极爱诗书文章,知书达理,终日与笔墨琴棋为友。

在她十八岁嫁入贫穷的苏家后,操持家务,侍奉公婆。与饱读诗书的官家千金不同的是,同龄的苏洵此时可是不爱读书、不喜去考取功名,整天就是游山玩水浪荡公子。程夫人没有去怨天尤人,更没有挖苦讽刺自己的夫君,而是尽最大努力去陪伴、关心和支持他,识大体、明大义,劝夫以进。苏洵曾问程夫人:“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程夫人答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意思是,苏洵想发愤读书,但担心专心读书不能照顾家庭。程夫人得知丈夫的顾虑后说:“我早就想劝你读书学习,但怕你因为我才读书学习,所以一直没有开口。你如果有志于读书学习,就把全家人生活的担子交给我吧!”苏洵看到妻子把家庭重担独自挑起来,自己却无所事事,感到万分羞愧,听到妻子如此深明大义、贤惠勤奋,便开始安心闭门谢客,全身心投入到读书中去。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可是苏洵的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屡试不第。程夫人好言宽慰他,让他莫要灰心丧气,劝苏洵另辟蹊径,博览群书、研读经典,成为一个文以载道的的学者,并和苏洵一道全力以赴去培养他们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程夫人给予苏洵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贤内助也,既让苏洵读书治学没有后顾之忧,又给予了他最大的精神上的鼓励,苏洵“由是得专指于学,卒为大儒”。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女子婚嫁后,一般冠以夫姓。世称“程夫人”而不是“苏夫人”,这说明她本身光彩荣耀,同时相夫教子、持家有德,得到家族和世人的赞许。

她是苏东坡的贵人。

在苏洵立志读书之后,程夫人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在苏洵文名大盛四处交游时,程夫人又担负起教育苏轼、苏辙二兄弟的重任。她本是富家小姐,熟读诗书,精通理义,所以经常亲授诗书,给他们讲述古今成败治乱的史事,培养他们的人格气节。同时又不拘泥书本,常在生活中以点滴小事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知行合一、终身受益。

程夫人常告诫苏轼苏辙兄弟:“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国家。”“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意思是说让孩子们读书,不要效仿那些平庸的同辈,只想以读书博取名声而已,要真正立大志向,报效国家。

程夫人常给孩子们讲古今英雄故事,曾引用《后汉书·范滂传》中范滂母子对话的故事,来勉励苏轼、苏辙兄弟俩:“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范滂是东汉末名臣,因正直公正而遭到宦官集团迫害,在狱中坚贞不屈,年仅33岁慷慨赴死,范滂的母亲忍泪说道:“气节与寿命,两者何必要兼得呢?”苏轼听了母亲讲述的范滂故事后,当即表示要做范滂那样的人,并问母亲可不可以。程夫人只说了12个字,“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却让苏轼收益终生。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和《异鹊》诗中均提及程夫人借不伤害鸟雀的事情教导自己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花鸟虫鱼,松竹梅翠,是一种简单的生命,却不是可以任意忽视的存在,这种推己及人的教育、善解人意的同理心,对苏轼苏辙影响很大。苏轼一生漂泊,落井下石的朋友数不胜数,可他从未报复过谁,那些伤害他的人,他也选择一笑置之,宽容原谅。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一文中说其母亲不让家人去挖前人的宝藏,而是直接埋了。不发宿藏,这体现程夫人情操高洁、不贪财的高贵品德,也教导了儿子非义不取。程夫人后来带领着苏家从贫穷走向富裕,她又慨叹:“富不以为其子之累”。意思是财产多不一定是福气,只怕会让子孙变得愚蠢,便把多余的钱拿出来周济亲戚邻里。程夫人完全不为金钱所缚,后来的苏轼、苏辙兄弟,两人做官,一生清廉,也是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可以说,程夫人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她是司马光亲写墓志铭的女杰。

苏洵携二子进京赶考,一门三学士名动京城,好消息还没有传到眉山,程夫人就撒手人寰了。程夫人以其贤妻良母的短暂一生,厚德载物,托起中华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三个男人,她站在“三苏”的背后,却从不曾遮挡住自己的光芒,为他们的成功做出了无穷贡献。苏洵在给妻子的祭文里写道:“自子之逝,内失良朋”。苏轼回忆自己的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

七岁砸缸救友,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给程夫人写了一篇墓志铭《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武阳县君即程夫人),回顾其一生,赞曰:“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举报/反馈

真趣哥讲东坡

7511获赞 1221粉丝
讲述东坡往事,分享东坡文化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