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沈洁
在眼下的社交平台,安吉更多是以生活方式出现:那是秋天的花园,是有风的地方,是“人生照片”,但得有一杯咖啡。
于是,两个自带流量的IP——安吉乡村和咖啡,烘焙出独特的风味——300多家乡村咖啡馆长在了田野里、瀑布下、山林间……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
最近,这个热门的“村咖群”里出现了一个“显眼包”,一家名为路边计划的安吉首家乡村咖啡4s店正式投入运营,还同安吉40%的咖啡店达成了合作。这家咖啡4s店是做什么的?会为安吉乡村咖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什么?
“村咖”,要香得久
咖啡4s店开在上墅乡刘家塘村,一栋设计感十足的竹建筑里。一楼摆放着多款咖啡机和豆子,还有供培训用的大屏幕和几十张折叠椅。二楼空间以喝咖啡为主。
黄震是这家店的负责人,混“咖啡圈”15年。“村咖”热的兴起,让他嗅到了商机,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并因此想做点什么。
虽然《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四、五线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50%以上,但黄震手头的一个数据也直观反映出发展的两面性——170家左右客户在近3个月内只剩60家在密切往来了。黄震说的客户,主要是之前在他这儿买咖啡机和豆子的店主。
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客户,黄震做过简单的回访。多数是赚不到钱,换赛道了。“有些村咖相对而言还没有稳定、可持续的客群来源,当时开就是盲目跟风;有些品质很一般却卖得比品牌咖啡还贵,自然回头客少。”走访中,也确有游客吐槽:“碰到过不太好喝的,品质有待提升。”
“村咖”要香得久,“立身之本”不能忘。虽然“村咖”的优势更多依托的是乡村美景,但咖啡本身的品质、口味以及到店的体验也很重要,这些是“村咖”出圈的加分项。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任何一个实体门店来说,成为“网红”打卡地都不是最终的目标,追求的应是客流量的持续。
路边计划乡村咖啡4s店是一种尝试。从店面设计、设备原材料选择、咖啡师培训到运营管理、试营业品控等咖啡店运营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在这找到解决方案。
鲍滢琦的老家天荒坪横路村,就在余村隔壁,游客也多。从外贸公司辞职后,零创业基础的鲍滢琦今年想要开个咖啡馆:“我是咖啡小白,跟路边计划4s店签了合作,有他们全程指导做品控,心里有底了。”
也有一些有基础的网红咖啡主理人想提升咖啡品质和技艺,针对这个需求,路边计划每月会开设小型提升班,请上海的专业团队过来,进行SCA国际标准咖啡师培训和认证。
“万物跨界咖啡”的当下,黄震的团队也想有一些创意创新的探索。目前,他们正在结合当地特产,研发白茶、山核桃咖啡,并尝试推荐给合作客户。“希望更多咖啡经营者认同,对咖啡创新和品质的追求,才是增加客户黏性和发展长红的核心。”
“好搭子”的更多可能
“村咖”其实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用一杯咖啡把人留在了乡村。提升“村咖”品质,则让这个“万物跨界”的好搭子,延伸出更多可能。
引进安吉首家乡村咖啡4s店后,刘家塘村近水楼台先得月,党总支书记褚雪松列举了一连串:
比如路边计划每卖出一杯咖啡,村里都有提成,来培训的人员就住周边的民宿;比如村里引进的天魄马场,以“精品咖啡+马术爱好者俱乐部”的定位,使其拥有一众黏性很强的粉丝;再比如,“狮子石水库+露天咖啡吧”,到了旺季一座难求……咖啡4s店的成立,在丰富刘家塘村乡村运营业态的同时,给来这的游客增加了咖啡体验的多样性,也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
当咖啡遇上民宿,又是另一个故事。最近,除了独立咖啡馆,有不少民宿主正与路边计划洽谈合作。
走访中,民宿主透露,不少住客订房时会问一句“你家有咖啡吗?”游客路过时也会问“附近哪儿有咖啡馆?”这让他们意识到,咖啡成为民宿标配的时代来了。
钱松精品民宿负责人陈思妤属于行动派。去年,报福镇为了丰富旅游业态,召集民宿主开展咖啡培训,陈思妤报了名。“我家的客人多数是上海人,对咖啡品质是有要求的,在咖啡豆选择和口感上经常会提一些小建议。”为了提升自己,陈思妤还去杭州培训过一个月。
安吉县报福镇钱松精品民宿
安吉现有民宿(乡宿)1800多家,配套咖啡的还是少数。以钱松精品民宿所在的报福镇石岭村为例,村内130家民宿(乡宿),目前仅有8家配套咖啡。“镇里目前的‘村咖’以景区+咖啡、露营+咖啡的搭配为主,下个月我们会继续开展民宿咖啡培训,请更专业的老师授课,推动业态的丰富和发展。”报福镇相关负责人说。
民宿搭咖啡,诉求各不同。多数是先简单配套咖啡设备,满足大部分游客“有杯咖啡就行”的简单需求;一些是想增设咖啡馆,有固定咖啡师,满足高品质需求的客人。
针对民宿不同诉求,路边计划推出多种合作模式。如果怕买了咖啡机回不了本,可以“购咖啡豆借咖啡机”;要是试营业心里没底,可派咖啡师驻店几天手把手帮带;人员培训也按需求分初级跟高阶……安吉民宿量大且富有特色,加上一杯好咖啡,乡村的活力又将增添不少。
到安吉的年轻人,不止是游玩。还有来自五湖四海,保留着城市生活习惯,到安吉创业工作的“数字游民”和青年大学生。乡村咖啡馆,是乡村“托住”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途径,让他们的城市习惯得以在乡村延续。
江西人吴鸳用“很喜欢”三个字,直白地表达对工作环境的喜爱。今年她经朋友介绍,到上墅乡百人楼“牧云青春社”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离路边计划就200米吧,想喝杯咖啡换个环境,抬起脚走几步就是。”
在消费和投资活力逐步复苏的当下,安吉有关部门预计“村咖”数量还会逐步增长,也会与不同旅游业态搭出更多可能性。如何能在由环境带来的流量红利消失后,做到持续发展,留住更多年轻人,这是乡村咖啡馆的后半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浙江日报

1899万获赞 105.1万粉丝
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
浙江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