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阳烙画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战国时期的烙印技术对烙画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是烙画发展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启示阶段。南阳烙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巧妙地融合了中西绘画的各种表现手法和烙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精美典雅,颇具欣赏价值。

关键词:南阳烙画;起源;重要价值

烙画,传统工艺美术。根据炭化原理,以高温烙具在可炭化材料上勾勒烘烫,使之呈现出自然的淡黄、中黄、棕、黑等变化,达到近似中国画的笔墨效果。烙画以烙为主,套色为辅,色泽沉稳、古色古香、厚重典雅,显现着烙画历史渊源的深厚传统,材料、工艺、产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烙画继承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并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经过加热使烙画材料发生炭化反应达到作画目的,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古代的绘画作品通常以卷轴或册页的形式精细装裱。这些饱含创作者情感与技法的绘画杰作,或悬挂在厅堂楼阁的墙壁上,或安放于桌几长案上,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鉴赏者的目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绘画作品一旦展示完毕,便会被精心收藏起来,作为传世之宝,传承给后世的子孙。同时,这些画作的创作者大多是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官宦名士,他们结交的也通常是仕宦名流。除此之外,一些享有盛名的画家不仅擅长绘画,还善于评判画作的优劣与艺术水平的高低。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和精准的评判,撰写出画评或画传,伴随画作一同传世,或为后人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珍贵文献资料。所以,我国汉、唐以来的历代名人绘画作品流传至今,大部分还配有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供考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和借鉴范例。这就是以卷轴册页形式出现并被我们所称为“中国画”。中国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其中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其次是竹石、墨兰、鞍马等,形成了以工笔画为主,写意画次之的古代中国画体系。

烙画主要源于民间图案,蕴含着深厚的民间艺术气质,充分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和手法,其主题往往承载着美好的祝愿和纳福吉祥的寓意,如祝寿图、松鹤延年、百财图等;同时也包含传统的题材如钟馗打鬼图、教子图这些镇宅、辟邪、耕读传家类题材,以及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人物画,如牛郎织女、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等这些南阳历史名人。还有一些地方特色浓郁的题材,如南阳的卧龙岗全景图、医圣祠、伏牛山水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民间艺匠和画工的高超技艺,也反映出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这些烙画艺人和工匠虽技艺高超,但他们并未受过正规文化教育,文化程度不高,但通过师徒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这些技艺传承下来。他们的亲友也大多是农夫、渔樵、小市民等普通的劳动大众,这也使得烙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由于我国古代文化价值观对手工艺的轻视,认为手工艺只是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故很少有人为民间烙画作品题记,为画师作传则更为鲜见,正史上就更难觅其踪迹,再加上烙画过去所依托的载体大多都是实用工具,比如哄孩子用的拨浪鼓、店铺常用的尺子、个人的手章盒、家用的佛尘柄、悬挂的烙画葫芦以及烙画屏风、家具等,根据载体的不同,价格有高有低。这些物件属易耗品,加上民间风俗习惯,经常更新换代,很少有人特意保存。上述种种原因使得烙画艺术品的文献资料较少,也鲜有对烙画艺人技艺的专门记载,但这也并不影响她的世代传承。千百年来烙画技艺的传承,则是人们从留存的实物中不断得到启示,并迸发出烙画创作的热情,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中,提炼出南阳烙画完整技法和独具特色的烙画语言体系。

第一节 烙画名词考

烙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绘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烙”作为一个多音字,发lào,luò两个音,但只有在炮烙(páo luò)这个语境下读“luò”。所以,烙画发音lào huà)。

烙字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或者名词。在烙画层面上,烙作为动词时,是指使用火或者热工具(现代热工具以电力为主)对可炭化的有机物进行烙、烫、烘等;烙还可以作为形容词,用于形容烙绘(烙画)的过程;烙也可以作为名词,用于指具有焦痕或者留下的火、热、烤痕迹的烙染物品。烙画”是指以高温烙具通过控温技巧,在可炭化材料上勾勒烘烫,呈现自然的淡黄、中黄、棕、黑等变化,达到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烙印”或者“火烙”都是指用烙的方法制造的火印记或者留下的烤痕,其主要作用是标记物品的归属、出处等。

总之,烙作为一个多义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在不同的场景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烙的本意是指用热工具对食物或者物品进行加热、烘烤,但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烙的字义逐渐拓宽,可以形容天气炎热,以及人们在利用热和火的演进轨迹所留下的烤痕和烙印等。在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领域中,烙的意境也被广泛地引用,成为描述人物、物品或者场景的有力工具。

“烙画”这一名词在过去书籍中并不存在,以前常口口相传为烙花、火针刺绣、烫画、火笔画等,在全国各地零星发展。清末民初烙花得到发展,以河南南阳小有规模而闻名。新中国成立后,烙花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有了长足发展,全国不少地区烙花都作为当地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国家将工艺美术列入轻工业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对各个工艺美术门类进行分类管理,并集中权威性专家学者编撰志书、辞典、百科全书等。20世纪50年代后期,烙画工具也得到了革新,烙画工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向大型化发展,被改称为烙画。经过认真研讨,在大家的普遍认同下,“烙画”可作为美术界的一门独立的画种独立存在,“烙画”这个名称被确定下来,成为烫画、火笔画、火烙画、烙花等的正式名称。20世纪80~90年代这些书籍相继出版,有的延续之前的叫法称为“烙花”,有的已与时俱进记载为“烙画”。比如1979年版《辞海》就记载为“烙花”,1989年版吴山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991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则记载为“烙画”。烙画词条一般为单独一条,烙花、烫画、火笔画等则与烙画共用词条。此后,烙画就成为“烫画”、“火笔画”、“火烙画”、“烙花”等的正式名称。由此也可清楚的知道,“烙画”一词虽然出现的晚,但“烙画”这门艺术确是一门既古老又有生命力的艺术。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全国各地的烙画陆续申报了县级、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南阳烙画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原则,南阳市卧龙区烙画以“南阳烙画”为项目名称申报国家级非遗。但是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致性原则,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要一级一级申报且申报名称要一致,而南阳烙画区级、市级、省级申报名称为烙画,因此,南阳烙画申报国家级非遗时按照非遗的地域性要求和专家建议,南阳烙画写了情况说明,以南阳烙画作为项目名称申报国家级非遗。2021年国务院审批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变更项目名称一致性和地域性原则,最终确定“烙画(南阳烙画)”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名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的烙画项目在南阳烙画的影响下,相继成功申报为区级、市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这一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烙画作为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规范化管理,其他地方的烙画项目也逐渐采用地名+烙画或同义词的方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天中火笔画”、“廊坊烙画”等命名方式,更加规范、明确地反映了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种命名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烙画的丰富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之前项目申报名称不规范的情况也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行相应变更。这充分彰显了法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为烙画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这些变化不仅表明非遗保护有法可依,更加规范的同时也为非遗拓宽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走上了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之路,也意味着南阳烙画保护工作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果。这一发展趋势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通过加强烙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不仅可以保留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烙画技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烙画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举措将为烙画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这也将提升公众对烙画艺术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烙画的普及和传播。

第二节 烙画的起源

据考古发现,“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人,并在山顶洞人时期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种对火的掌握和利用,标志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使用自然力,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恩格斯在《发杜林论》中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火的应用使以后的工艺品种得以发明,例如制陶、冶金、制瓷、烙画等,这些工艺品种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烙画被广泛传播并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初步掌握火的时期。其实,烙画的本质是人类对火的驾御和使用,火是燃烧物体时所释放的光和热,而烙则是借用火的力量利用加热后的工具在可炭化的有机物体上烙烫的一种行为。在烙画艺术中,艺术家们利用火和烙铁等工具,精心创作出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形成,都依赖于炭化原理的运用。

在原始装饰中,图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图腾通常是一种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或植物,被用作部落或群体的象征,它是最早的具有初始美学意义和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在一些情况下,图腾也通过烙印或纹身等方式刻画在人体上或物体上。这些图腾往往是由自然界中的痕迹或人类创造的符号构成的,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掌控。

随着人们掌握的工具越来越多,烙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古代,烙画主要用于装饰器皿、武器等物品。商周时代出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商人会用甲骨进行占卜,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裂痕来判断吉凶。甲骨文的出现表明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烙印的方式记录事件和表达思想。这些甲骨文不仅是烙画的原始形态,也是中国文字的早期形式之一。战国时期,烙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庄子·马蹄》中提到了“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烙印的方式在马匹身上制作标记和图案了。这些烙印方式的演变为烙画技艺提供了最初的启示作用。

从现有的典籍资料中可以推断出,烫烙技艺很早就已经出现。人们对于火和金属性能的掌握成为烙画工艺必备的前提条件。从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熨”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得知,在商周以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熨烙活动。

从考古资料中可以发现,到了秦代时期漆器上就已经出现了烙印文字和符号,这表明烙画技术在当时已经存在。此外,1975年湖北秦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烙画技艺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存在。

随着火和铁的出现烙画艺术逐渐发展并传承了上千年。烙画不但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断探索与演变的产物而且还展示了人类精巧的技艺和聪明才智。如今虽然已经使用了电力,采用了电烙的手段,但是烙画艺术的本质,仍然是人类认识火、利用火的拓展性的典范和成果。

总的来说,虽然烙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播,但关于其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文献记载并不多见。然而,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推断出烙画技艺与火的发现和使用密切相关,是烙印的必然产物,是与文化艺术相辅相生的。而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战国时期的烙印技术对烙画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是烙画发展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启示阶段。甲骨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形式,为烙画提供了文字书写和表达的启示;而战国时期的烙印技术则为烙画在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灵感。这两个重要启示阶段为烙画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人不断探索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节 南阳烙画

南阳烙画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发源并长期传承于河南南阳一带的传统美术品种,有据可考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南阳烙画以火为笔,根据炭化原理,通过自制的的电烙笔,在摄氏150°~800°之间灵活操控温度(以高温烙具通过控温技巧),在可炭化材料上勾勒烘烫,呈现自然的淡黄、中黄、棕、黑等变化,达到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南阳烙画主要工序有选材、构图、起烙样、烘烫、题款、装裱等;技法有平烘、撕毛、点皴等;题材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包括筷子、笔筒等小件日常用品,屏风、家具等大件家居用品,木板烙画、宣纸烙画、丝绢烙画等装饰用品,尤其是葫芦烙画等小件产品广受群众喜爱。风格色泽沉稳、古色古香、厚重典雅。

南阳烙画的核心要素在于依据不同材质的炭化特点,通过对烙笔温度、运笔速度、按压力度的控制,同时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和技法。南阳烙画的主要特征有三:根源性、演进性、艺术性。根源性。南阳烙画是河南烙画的发源地,是中国烙画的重要源头之一,技艺传播广、影响大,并由此派生出麦秆画等已经成为独立的工艺品种。演进性。工具从铁钎到简易电热笔再到特制电烙笔烙制姿势也历经“卧烙”、坐烙等,材料从竹木到木板、宣纸、丝绢、葫芦,工艺从简单勾勒到精细描绘,产品从小件日常用品到大件家居用品再到各种装饰画,制作机构从作坊到合作社到集体企业,体现了演进性特点。艺术性。色泽呈现自然的淡黄、中黄、棕、黑等变化,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技法有勾、划、点、皴擦、套色等诸手法,讲究构图和造型,讲究意境和留白;题材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等,尤其重视吉祥题材;画面有凸有凹,化有重有浅,化色粒有深度、有层次,加之材料本身的质感,具有浅浮雕效果。

从南阳烙画的发展史来看,南阳烙画具有烙画产生历史的根源性特点;从南阳烙画的工具、烙制姿势、材料、工艺、产品和南阳烙画制作机构(南阳市烙画厂历史沿革)来看,南阳烙画具有烙画的演进性特点;从南阳烙画的色泽、技法、题材、画面来看,南阳烙画具有艺术承续性特点。因此,纵观整个南阳烙画的发展历史,南阳烙画对研究中国烙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南阳烙画在当地还承担着文学经典的重要传播载体,南阳烙画具有艺术的复合型、审美的传统性。南阳烙画是经过加热使烙画材料发生炭化反应达到作画目的,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南阳烙画的重要价值:①历史价值:通过追索南阳烙画的传承脉络,对研究中国烙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南阳烙画的演进也体现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②文学价值:南阳烙画或将诗文故事转为画意图形,或直接勾划诗词歌赋,在当地是文学经典的重要传播载体。③艺术价值:南阳烙画色泽沉稳、古色古香、厚重典雅,具有艺术的复合型、审美的传统性,直接影响了麦秆画等民间艺术。④科学价值:南阳烙画选择可控热源,经过加热使烙画材料发生炭化反应达到作画目的,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南阳烙画是人驾驭火、利用火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民众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丰富了中国火文化;南阳烙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并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

南阳烙画融入社区民众生活之中,并在人生礼仪、节庆节日中作为具有吉祥寓意的礼品被赠送,具有重要的民俗功能;它被当地誉为“南阳三宝”之一,体现了民众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当地民众增加收入的手段。

南阳烙画在2021610日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序号为1473,项目编号为VII-125,类别为传统美术;同年,南阳市烙画厂也被确认为南阳烙画的传承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0(2)

[2] 南阳市烙画厂内部资料—南阳烙画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作者:薛秀丰

举报/反馈

麦子邀你一起读书

1381获赞 462粉丝
有一颗心很骄傲骄傲的双眸素笔难描一望是冰二望是雪飘有一颗心很从容从容的格调霜里秋枫初寒微红再寒色浓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