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允执厥中”是尧帝传给舜的修心之法,后来成为儒学精髓,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这十六个字强调了人心和道心的平衡,是治理国家的心法。人心和道心是同一个心,但有不同的层面。中庸之道是引导人们悟到不同层次的中正。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存在向佛性或魔性的方向性选择,每一步的正确与否都将影响走向佛性之路的充实。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相传,尧帝在将帝位传给舜时,将“允执厥中”四个字传授给舜,作为修心之法。舜在传位给禹时,又在这四字上加上了十二个字,最终成为《尚书·虞书·大禹谟》中所载的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也是中华文化经典中最早关于“心法”的记载,亦是儒学精髓。为了强调这一重要思想,即使乾隆皇帝也亲自题写了这四大字,成为了故宫和殿的匾额。

这十六个字被称为儒家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宋代程颐认为“人心是私欲,故危殆;道心是天理,故精微。只有通过消除私欲,才能使天理清晰。”(《二程遗书》卷二十四)。朱熹认为,“道心”与“人心”实际上是同一个心,它从欲望的层面上升华到了义理(即仁义礼智)的层面,这就是道心。道心代表了天理,是“天命之性”;而人心则是天理与人的欲望相混杂的“气质之性”,包含了善恶之分,因此需要“消除人的私欲,恢复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

这里所讨论的道心也是人心,与修道之道并非相同。如果不考虑古文《尚书·大禹谟》中的真伪争议,这里的“中”可以被理解为不同的层面:行为层面、观念层面、心法层面和升华层面。人心介于行为和观念之间,而道心位于观念和心法之间。 “允执厥中”意味着中正、不偏不倚,既不过度也不不足。朱熹的“消除人的私欲,恢复天理”实际上是在极端地追求道心的天理,有时可能偏离了中庸之道,这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误解。

据传说,舜在将皇位传给禹时,用这十六字来告诉禹有关治理国家的心法。治理国家的心法若没有根基,就像没有源头的水一样。因此,世界的治理需要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但这些高层次的理论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领悟或应用的。在中庸之理的引导下,人们才能在向上的过程中悟到不同层次的中正。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存在向佛性或魔性的方向性选择,每一步的正确与否都将影响走向佛性之路的充实。

举报/反馈

国风故事洪天南

7.4万获赞 4670粉丝
交流喜欢的话题,展示个人喜欢的东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