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认知升级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这是“每天一本书”重新起航的第13篇文章

写在前面

唯心主义最彻底的代表人物,莫过于主观唯心主义创始人贝克莱。

《人类知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不长的著作中,贝克莱构建了一个相当精致、“完美”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

乔治·贝克莱,英文原名George Berkeley,出生于1685年3月12日,享年68岁。

贝克莱是爱尔兰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为圣公会驻爱尔兰科克郡克洛因镇的主教。

他与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被认为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中的三大代表人物,因捍卫主观念唯心主义而闻名。

贝克莱也是一位涉猎广泛的思想家,对宗教(这是他哲学动机的根本)、视觉心理学、数学、物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和医学都有兴趣。

著有《视觉新论》(1709年)、《希拉斯与菲洛努斯之间的三次对话》与《人类知识原理》(1710年)等作品。

在《人类知识原理》中,贝克莱提出:

“世俗之见含着一种矛盾:

人们有一种特别流行的主张,以为房屋、山岳、河流,简言之,一切可感知的东西,都有一种自然的、实在的存在。

那种存在是和被理解所感知的存在不同的。

上述对象只是我们借感官所感知的东西,而我们所感知的又只有我们的观念或感觉;

既然如此,那么你要说这些观念之一,或其组合体,会离开感知而存在,那不是矛盾么?”

这个简短段落提出的论点是:

我们感知到房屋、山岳、河流等事物,并因此推论物质世界存在。

但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感知到我们自己的观念或感觉,这些观念或感觉只存在于心智中。

因此,房屋、山脉和河流都是观念或感觉,不可能脱离心智而存在。

贝克莱认为,这种错误的推论起源于抽象观念(abstract idea)。

抽象观念认为从感知可以推断出关于被感知对象的存在。

贝克莱反驳了这一观念,并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对物质的感知来认识物质。

人们发现多个观念之间的联系,便在思想和语言中将它们作为一种物质看待。

因此,人们所认为的物质只是观念的集合。

这些观念可以被感官所感觉,并被思想所解释。

但是,如果物质只是观念的集合,那么物质并不像伯克利时代的大多数哲学家认为的那样存在。

本文共计8313字

阅读时长约40min

《人类知识原理》

《人类知识原理》是一本令人震惊的哲学著作,它由英国哲学家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在1710年出版。

主要阐述了他的非物质主义(immaterialism)或主观唯心主义(subjective idealism)的思想。

贝克莱的基本观点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est percipi),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人们心中的观念。

他用这种思想来反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同时也避免了怀疑主义和唯我论的困境。

他用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证了他的立场,并对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他还论述了上帝、自然法则、因果关系、自由意志和道德等问题,试图用上帝来保证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本书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反驳,也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如休谟、康德、黑格尔、罗素等。

那么,贝克莱是如何提出这种颠覆性的思想的呢?

他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的呢?

他是如何应对其他哲学家的质疑和反驳的呢?

他是如何解释人类知识的来源和范围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探索《人类知识原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去看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的基本观点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人们心中的观念。

这个原则听起来很难以理解。

贝克莱用了许多例子,和引用来说明这个原则的含义和合理性。

首先,贝克莱指出,我们通过感觉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观念,而不是物质实体。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玫瑰时,我们实际上感知到的是红色、形状、香气等观念,而不是玫瑰本身。

这些观念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而不是在外部的空间中。

他用以下的话来表达这个观点:

“所有我们所称为实体、物质或物体的东西,只不过是某些感觉或观念的组合,这些感觉或观念只存在于心灵中。”

他还用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来说明这个观点:

“假设有一棵树在一个没有人居住的荒野里倒下,它是否会发出声音?

如果你认为它会发出声音,那么你就必须承认声音是一种存在于外部空间中的物质实体。

但是,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你就会发现声音只不过是一种由耳朵产生的观念,而没有耳朵的话,就没有声音。

因此,树倒下时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有当有人听到时,才有声音的观念。”

其次,贝克莱指出,物质实体是一种无法感知的抽象观念,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例如,当我们说一块石头是坚硬、沉重、冷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把我们对石头的观念归纳为一个概念,而不是指代一个真实的物体。

这个概念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性中,而不是在外部的空间中。

他用以下的话来表达这个观点:

“所有我们所称为物质或物体的东西,在最后分析中都归结为一个抽象观念;它们并不指代任何真正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东西。”

他还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说明这个观点:

“假设有一个人从小就失明,但他能通过其他感官来了解世界。

他能够通过触摸、嗅闻、品尝等方式来感知各种物体和属性。

但他对颜色一无所知,因为他从未看过任何颜色。

现在假设有人给他讲解颜色的概念,并告诉他红色、蓝色、绿色等都是颜色。

那么这个人能否真正理解颜色呢?

显然不能,因为颜色只不过是一种由眼睛产生的观念,而没有眼睛的话,就没有颜色。

因此,颜色对于这个人来说就像物质对于我们来说一样,都是一种无法感知的抽象观念。”

再次,贝克莱指出,物质实体是一种多余和无用的假设,而不是必要的原因。

例如,当我们说一块石头落在地上时,我们实际上是描述了我们对石头,和地面的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涉及到一个隐藏的物质实体。

这个物质实体既不能被感知,也不能解释任何现象,因此没有必要假设它的存在。

他用以下的话来表达这个观点:

“物质是一种空虚的假设,它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

它既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也不能增加我们的快乐。”

他还用一个简单的推理来说明这个观点:

“假设有一个物质实体A,它能够产生一个观念B。那么,A和B之间必然有一个因果关系。

但是,因果关系只能存在于心灵和观念之间,而不能存在于物质和观念之间。

因为物质是一种无法感知的东西,而观念是一种能够感知的东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或联系。

因此,A和B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也就是说,A并不能产生B。

所以,假设A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贝克莱指出,物质实体是一种危险和荒谬的信念,而不是合理和有益的知识。

例如,当我们相信物质实体的存在时,我们实际上是否认了上帝创造和维持万物的作用,把一切归因于物质和自然法则。

这样就会导致无神论和虚无主义的后果,使人们失去对上帝和道德的信仰和敬畏。

他用以下的话来表达这个观点:

“物质是一种邪恶的偶像,它使人们远离上帝和真理;

它是一种愚昧的迷信,它使人们陷入错误和矛盾;

它是一种无聊的幻想,它使人们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还用一个强烈的警告来说明这个观点:

“我劝你们不要再相信物质这个虚幻的梦境了;

否则你们就会像那些沉迷于鸦片或酒精的人一样,失去理智和幸福。”

综上所述,贝克莱用他的基本哲学原则,来否定物质实体的存在,并以此来支持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他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而被感知就意味着有一个感知者和一个被感知者。

因此,他认为只有两种真正的存在:

心灵和观念。

这就是贝克莱的基本哲学原则,即存在就是被感知,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人们心中的观念。

反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贝克莱用他的基本哲学原则,来反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及怀疑主义和唯我论的困境。

他用逻辑和论证来展示他的批判和反驳,以及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的评价。

首先,贝克莱反驳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这是他写作《人类知识原理》的主要动机之一。

唯物主义是一种认为物质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本质的哲学流派,无神论是一种否认上帝或任何神灵的存在的信仰。

贝克莱认为,这两种思想都是对上帝和宗教的威胁,它们否认了上帝创造和维持万物的作用,把一切归因于物质和自然法则。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反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他指出,物质是一种无法感知的抽象观念,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因此,物质不能作为一切现象的原因或解释。

物质是一种多余和无用的假设,而不是必要的原因。

因此,物质不能作为一切现象的根源或本质。

物质是一种危险和荒谬的信念,而不是合理和有益的知识。

因此,物质不能作为一切现象的支持或证据。

只有上帝才能保证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的真实性和连续性,也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自然法则、因果关系、自由意志和道德规范。

因此,只有上帝才能作为一切现象的创造者和维持者。

其次,贝克莱反驳了怀疑主义和唯我论,这是他写作《人类知识原理》的主要动机之二。

怀疑主义,是一种认为人类知识,是不可靠或不可确定的哲学立场,唯我论是一种认为只有自己,或自己的心灵才是真实存在的哲学立场。

贝克莱认为,这两种思想都是对人类知识和道德的威胁,它们使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甚至否认自己和他人的存在。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反驳怀疑主义和唯我论:

他指出,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真实而不虚幻的,因为它们都来源于上帝或其他心灵。

因此,我们不需要怀疑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是否真实存在。

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相对而不绝对的,因为它们都取决于我们或其他心灵的感觉条件。

因此,我们不需要怀疑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是否与其他人相同或一致。

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有序而不混乱的,因为它们都遵循上帝或其他心灵所设定的自然法则。

因此,我们不需要怀疑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是否有规律或可预测。

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多样而不单一的,因为它们都反映了上帝或其他心灵的意志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不需要怀疑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是否有意义或价值。

最后,贝克莱评价了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这是他写作《人类知识原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贝克莱对他所熟悉的哲学家进行了详细的批判和分析,包括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牛顿等。

他指出了他们的错误和矛盾,同时也承认了他们的贡献和优点。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评价其他哲学家的观点:

他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他对物质和形式的区分是错误的,因为物质是一种无法感知的抽象观念,而形式是一种能够感知的具体观念。

笛卡尔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但他对心灵和物质的二元论是错误的,因为物质是一种不存在的东西,而心灵是一种存在于自己感知中的东西。

洛克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但他对感觉和反省经验的区分是错误的,因为感觉和反省都是一种由心灵产生的观念,而不是由外部物质产生的印象。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对自然法则和力学原理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为自然法则和力学原理都是由上帝或其他心灵所设定和执行的规则,而不是由物质或空间所决定和限制的条件。

综上所述,贝克莱用他的基本哲学原则,来反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及怀疑主义和唯我论的困境。

他用逻辑和论证来展示他的批判和反驳,以及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的评价。

这就是贝克莱用这个原则来反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及怀疑主义和唯我论的困境。

论述上帝和自然法则

贝克莱论述了上帝、自然法则、因果关系、自由意志和道德等问题,试图用上帝来保证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他用分析和解释来表达他的观点和立场,以及他对自然神论和虚无主义的批判。

贝克莱认为,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本质,他是无限的、完美的、全能的、全知的、全善的、自由的、创造的、维持的心灵。

他觉得,上帝是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的源头和保证,他是我们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是我们所享受的幸福和美好的赐予者和目标。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论述上帝:

他说,我们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真实而不虚幻的,因为它们都来源于上帝或其他心灵。

上帝是一个无限的心灵,他能够感知所有的观念,并且能够让其他有限的心灵感知他所选择的观念。

上帝也是一个完美的心灵,他不会欺骗或误导我们,而是会让我们感知到与真理和善良相符合的观念。

我们所遵循的自然法则都是有序而不混乱的,因为它们都遵循上帝或其他心灵所设定和执行的规则。

上帝是一个全能的心灵,他能够控制所有的观念,并且能够让其他有限的心灵按照一定的模式和顺序感知它们。

上帝是一个全知的心灵,他知道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能够让其他有限的心灵按照最佳的方式感知它们。

我们所享受的幸福和美好都是多样而不单一的,因为它们都反映了上帝或其他心灵的意志和创造力。

上帝是一个全善的心灵,他爱所有的观念,并且能够让其他有限的心灵,感受到他所赐予的恩典和慈爱。

上帝是一个自由的心灵,他选择所有的观念,并且能够让其他有限的心灵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和创造力感知它们。

贝克莱用这种方式来论述上帝,试图用上帝,来保证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解释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现象,只有上帝才能指导我们所遵循的一切规则,只有上帝才能赋予我们所享受的一切价值。

贝克莱还用以下的方式来论述其他相关的问题:

他指出,自然法则并不是物质或空间所决定和限制的条件,而是上帝或其他心灵所设定和执行的规则。

他认为,自然法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上帝或其他心灵的意志和创造力而变化的。

自然法则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可能被上帝或其他心灵改变或违背的。

因果关系并不是物质或空间所产生和传递的联系,而是上帝或其他心灵所建立和维持的关系。

所以,因果关系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感知的,因果关系也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而是多种可能的。

自由意志并不是物质或空间所约束和限制的能力,而是上帝或其他心灵所赋予和保护的能力。

所以,自由意志并不是无原则无目标的,而是有理性有目标的。

自由意志也并不是无责任无后果的,而是有责任有后果的。

道德并不是物质或空间所决定和影响的标准,而是上帝或其他心灵所制定和执行的标准。

道德并不是相对主义或多元主义的,而是绝对主义或一元主义的。

道德并不是无根据无依据的,而是有根据有依据的。

贝克莱用这种方式来论述其他相关的问题,试图用上帝来保证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正确和完善的知识,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合理和有效的规则,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美好和幸福的价值。

贝克莱还用以下的方式来批判自然神论和虚无主义,这是他写作《人类知识原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然神论是一种认为上帝只是自然界的创造者和设计者,而不是干预者和维持者的信仰,虚无主义是一种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而只有苦难和死亡的信念。

贝克莱认为,这两种思想都是对上帝和宗教的冒犯,它们否认了上帝对万物的关爱和恩典,把一切归因于偶然和必然。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批判自然神论和虚无主义:

自然神论把上帝降低为一个无能或无情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全能或全善的存在。

自然神论把上帝与自然界隔离开来,而不是把上帝视为自然界的灵魂和生命。

自然神论把上帝与人类隔离开来,而不是把上帝视为人类的父亲和朋友。

虚无主义把人生降低为一场悲剧或荒谬,而不是一场喜剧或奇迹。

虚无主义把人生视为一种苦难或负担,而不是一种幸福或礼物。

虚无主义把人生视为一种无意义或无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一种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东西。

贝克莱用这种方式来批判自然神论和虚无主义,试图用上帝来保证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正确和完善的知识,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合理和有效的规则,只有上帝才能给予我们美好和幸福的价值。

这就是贝克莱论述了上帝、自然法则、因果关系、自由意志和道德等问题,试图用上帝来保证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解释视觉和空间

贝克莱论述了视觉、空间、时间、数学、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试图用他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知识的来源和范围。

他用比较和评估来说明他的理论的优势和局限,以及他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态度。

贝克莱认为,视觉是一种最重要的感觉,它能够让我们感知到各种观念,如颜色、形状、大小、距离、位置等。

但他也认为,视觉是一种最容易产生误解的感觉,它不能够让我们直接感知到物质实体或空间关系,而只能够让我们间接地推断它们。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论述视觉:

视觉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相对而不绝对的,因为它们都取决于我们或其他心灵的感觉条件。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我们实际上感知到的是它在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而不是它在外部空间中所具有的属性。

这些属性会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位置、角度、光线等而变化,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视觉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有限而不无限的,因为它们都受到我们或其他心灵的感觉能力的限制。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我们实际上感知到的是它在我们眼睛中所占据的一定范围和比例,而不是它在外部空间中所占据的无限范围和比例。

这些范围和比例会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距离、大小等而变化,而不是恒定不变的。

视觉所感知到的观念都是复杂而不简单的,因为它们都由我们或其他心灵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推理所构成。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我们实际上感知到的是它在我们眼睛中所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和部分,而不是它在外部空间中所分解成的一个个单元和原子。

这些整体和部分会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经验和推理而变化,而不是自然而然的。

贝克莱用这种方式来论述视觉,试图用他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知识的来源和范围。

只有上帝,才能让我们通过视觉,来感知到真实和连续的观念,也只有上帝才能让我们通过视觉来推断出合理和有效的关系。

贝克莱还用以下的方式来论述其他相关的问题:

空间,并不是一种存在于外部空间中的物质实体或属性,而是一种存在于我们或其他心灵中的抽象观念或关系。

空间并不是一种可以被直接感知或测量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我们或其他心灵根据我们对观念的位置和大小的感觉和推理所构造的东西。

空间并不是一种有固定形状或大小的东西,而是一种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感觉条件和理性规则而变化的东西。

时间并不是一种存在于外部空间中的物质实体或属性,而是一种存在于我们或其他心灵中的抽象观念或关系。

时间并不是一种可以被直接感知或测量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我们或其他心灵根据我们对观念的先后和持续的感觉和推理所构造的东西。

时间并不是一种有固定顺序或长度的东西,而是一种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感觉速度和理性规则而变化的东西。

数学并不是一种存在于外部空间中的物质实体或属性,而是一种存在于我们或其他心灵中的抽象观念或关系。

数学并不是一种可以被直接感知或证明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我们或其他心灵根据我们对观念的数量和比例的感觉和推理所构造的东西。

数学并不是一种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而是一种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假设和定义而变化的东西。

语言并不是一种存在于外部空间中的物质实体或属性,而是一种存在于我们或其他心灵中的抽象观念或关系。

语言并不是一种可以被直接感知或解释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我们或其他心灵根据我们对观念的意义和表达的感觉和推理所构造的东西。

语言并不是一种有固定含义或规则的东西,而是一种随着我们或其他心灵的习惯和约定而变化的东西。

贝克莱用这种方式来论述视觉、空间、时间、数学、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试图用他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知识的来源和范围。

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让我们通过这些方面来感知到真实和连续的观念,也只有上帝才能让我们通过这些方面来推断出合理和有效的关系。

最后的话

好,最后我们再回顾下这本书的重点,这是贝克莱对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总结和评价。

他用概括和展望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观点和立场,以及他对未来哲学和科学的期待和建议。

贝克莱认为,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一种新的哲学体系,它能够解决传统哲学所面临的许多难题和悖论,同时也能够支持一种新的神学和伦理学。

他认为,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一种真实和可靠的知识,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上帝和世界。

贝克莱用以下的方式来总结和评价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有以下的优点:

它能够消除物质和心灵之间的二元论,从而避免了物质对心灵的影响或支配,以及心灵对物质的无能或无知。

它能够消除感觉和理性之间的冲突,从而避免了感觉对理性的误导或欺骗,以及理性对感觉的轻视或忽视。

它能够消除知识和信念之间的区别,从而避免了知识对信念的否定或压制,以及信念对知识的替代或混淆。

他也知道,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也有以下的缺点:

它需要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逻辑思维,从而使得它难以被普通人接受和理解。

它需要一种超越自然界的信仰和启示,从而使得它难以被科学家验证和应用。

它需要一种独立和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从而使得它难以被其他哲学家承认和赞同。

所以,他对未来哲学和科学有以下的期待和建议:

他期待未来哲学能够更加关注心灵和观念的本质和作用,从而使得哲学能够更加真实和可靠。

他期待未来科学能够更加关注上帝和自然法则的存在和意义,从而使得科学能够更加合理和有效。

他期待未来哲学和科学能够更加协调和融合,从而使得哲学和科学能够更加完善和美好。

谢谢你!

举报/反馈

张文举的元宇宙

4543获赞 2677粉丝
一个爱好元宇宙的80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