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中南部海域深处,有一种头足类的资源非常丰富,可捕量超500万吨,它就是鸢乌贼。

鸢乌贼虽名称中有“乌贼”,但它与我们习惯称的乌贼(墨鱼)在分类上明显不同,而与枪乌贼一样,都属于鱿鱼

作为南海头足类的代表物种,鸢乌贼有哪些特性,与枪乌贼有什么不同,它的开发前景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

1

鸢乌贼:来自南海深处的宝藏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隶属头足纲、枪形目、开眼亚目、柔鱼科、鸢乌贼属,俗南鱿、红鱿是一种暖水性大洋头足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南海主要分布于中南部深水海盆区

鸢乌贼活体图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调查发现,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但由于当时传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经济价值低的鸢乌贼并不受待见;到90年代后期,随着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南海鸢乌贼开始引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鸢乌贼资源调查的深入和渔场渔期的拓展,对其的了解也日益加深

  • 南海存在中型和微型2个鸢乌贼种群,遗传差异达种间水平
鸢乌贼具有复杂的种群结构,印太海域的鸢乌贼有5个不同种群。研究显示,南海存在2个鸢乌贼种群,即体型较大、胴背有发光器的中型群(典型鸢乌贼)和体型较小、胴背无发光器的微型群中型群为优势种群,微型群资源量少但也广泛分布于南海深水区;鸢乌贼微型群的性腺发育早于中型群,雄性的性腺发育早于雌性。
线粒体 DNA序列标记分析显示,南海中型和微型群鸢乌贼之间的遗传差异达到了种间分化的水平(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可以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种类。

鸢乌贼中型和微型群
  • 鸢乌贼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的特性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日龄研究显示,南海鸢乌贼中型群寿命不足1年,微型群寿命约半年,雌性寿命高于雄性。目前已知南海样本(渔获中无产卵后个体)的最大日龄,中型群雄性259 天、雌性275 天,微型群雄性84天、雌性95天。
鸢乌贼产卵期长,个体繁殖力高。南海全年均发现有产卵个体存在,夏季和冬季是2个产卵高峰期,中型群雌性的怀卵量超过20万粒,成熟卵径0.59~1.04 mm。
  • 鸢乌贼具有同类相残、昼夜垂直移动、夜晚趋光等习性

南海鸢乌贼以头足类 (主要为鸢乌贼)、鱼类 (主要为灯笼鱼科) 和浮游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不同胴长组鸢乌贼的饵料组成存在差异,小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仔幼鱼,饵料中的头足类和鱼类占比随着胴长的增长而增加。
为了避免同类相食,鸢乌贼通常以大小相同的几尾至几十尾个体组成小群活动,且随着个体的生长,鱼群规模会越来越小。
鸢乌贼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成鱼白天栖息在300 m以深水层,夜晚上浮到200 m以浅水层觅食。与其他头足类相似,鸢乌贼也具有喜弱光、畏强光的趋光特性,根据这一习性,人们在夜晚用灯光将其诱集后进行捕捞,并发展出灯光鱿钓、灯光罩网、灯光敷网等多种作业类型。
2

开眼?闭眼?鸢乌贼与枪乌贼的区别

枪乌贼 (Loligo) 是南海最为常见的头足类,隶属头足纲、枪形目、闭眼亚目、枪乌贼科。该类群广泛分布在沿岸和大陆架浅海水域,世界已知有 40多种,中国海域约有12种,南海主要经济种类有中国枪乌贼、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鸢乌贼和枪乌贼都是鱿鱼,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分类上看,鸢乌贼属开眼亚目,枪乌贼属闭眼亚目。所谓的“开眼”与“闭眼”,是指眼眶外有没有覆盖角膜,无为开眼,有即闭眼。头足类的角膜与人类角膜相似,具有保护眼球、折射光线的作用。柔鱼(鸢乌贼)生活在外海或大洋水域,海水清澈,因此眼框外不具膜,眼球全面与外界相通;枪乌贼生活在沿岸或浅海水域,海水相对混沌,因此眼框外具膜,眼球仅以很小的泪孔与外界相通。
从消费角度看,鸢乌贼以深加工为主,枪乌贼以直接食用为主。鸢乌贼表皮颜色近紫褐色,肉质较硬且酸涩,不合大众口味,较少直接食用,渔获物多是进行深加工后销售,少量直接用作金枪鱼延绳钓的饵料或养殖饲料。枪乌贼色泽较白,质嫩爽口,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水产品,渔获物以生鲜或晒干后直接供人食用为主。

▲ 鸢乌贼与枪乌贼

3

南海鸢乌贼资源量巨大

1998—2001年,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EAFDEC)利用声学结合鱿钓采样,评估南海鸢乌贼资源量为113.2万吨;1998年夏季,中国台湾利用声学结合鱿钓采样,评估南海资源量为150万吨;2000年春季,中国大陆利用声学结合中层拖网采样,评估南海资源量为51.7万吨;“十二五”期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创建了“灯光罩网+渔业声学”的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新技术,突破了外海主要鱼种回声信号识别难题,首次全面评估了南海外海主要渔业类群的资源量,其中鸢乌贼高达457万吨鸢乌贼资源量多次评估数据的偏差,与调查方法、区域和时间的不同有关,罩网采样效率优于鱿钓和中层拖网,评估数据更为准确。

鸢乌贼早期使用鱿钓捕捞,现今主要采用灯光罩网捕捞。灯光罩网是20世纪90年代在南海北部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渔具渔法。渔船夜晚开灯诱鱼,作业时先通过船上的四根支架将网衣撑开,再扣罩捕捞被灯光诱集到船下的鱼类。罩网渔船早期仅在南海北部陆架区作业,主捕鲹类、枪乌贼、带鱼。2004年春季,罩网探捕西中沙海域鸢乌贼成功,渔船生产效益显著,刺激了可到深水区作业的大型渔船的发展,2011年罩网渔场拓展至南沙海域。目前,南海最大罩网渔船长度已达72 m,鸢乌贼在我国三沙海域捕捞总产量中占比已超6成

▲ 罩网示意图



,时长02:30


灯光罩网船捕捞鸢乌贼|根据广东与东盟农业技术培训视频加工

4

南海鸢乌贼开发前景广阔


  • 南海鸢乌贼开发潜力大,深水区捕捞受到鼓励
鸢乌贼广泛分布于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该资源不仅生物量巨大,还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利用长度频率法对南海鸢乌贼生长和死亡的研究显示,南海鸢乌贼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1.61~2.92,最适捕捞死亡系数F>3.0,最适开捕年龄tc为0.4~0.6龄;种群能够维持较高的捕捞死亡率和较低的开捕年龄,因其自然死亡系数高,资源即使不捕捞也会很快死亡

2013年《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渔发〔2013〕23号),明确提出要“有序开发外海渔业资源,鼓励发展南海深水区捕捞” 。南海中南部深水渔场面积广阔,深水区渔业的发展对调整海洋捕捞结构、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均有重要意义。

  • 灯光罩网可捕对象较多,渔船生产适应性较强
中国南海渔民目前是通过灯光罩网来捕捞鸢乌贼。相比灯光鱿钓,罩网具有捕捞效率高、可捕对象多的优势;相比灯光敷网起源于东海的一种作业,可捕对象和罩网相似,渔船建造成本低且稳性较好,罩网捕捞鸢乌贼的效率要高出1倍左右。罩网渔船可在南海中南部深水区作业,主捕鸢乌贼,兼捕金枪鱼、鲣类、鲹类(细鳞圆鲹为主)等,也可在南海北部陆架区作业,主捕鲹类(蓝圆鲹为主)、枪乌贼、带鱼,渔船可根据资源状况随时调整作业渔场和主捕对象。
通过近海渔船更新改造,加速发展灯光罩网渔业,有利于推动近海过剩捕捞能力向外海转移,实现陆架传统渔业资源和深水新资源的联动开发。
  • 建议加快推进南海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南海鸢乌贼中心渔场的分布与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叶绿素a、季风等环境变量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较大的年度差异;11—3月东北季风期,中心渔场位于12°N以南的南沙海域,5—9月西南季风期,中心渔场位于12°N以北的西中沙海域。根据现行的渔业管理政策,5月1日—8月16日为南海休渔期,12°N以北海域禁止灯光罩网作业;12°N以南海域不用休渔,但渔船需要申领《南沙专项捕捞许可证》,有大批罩网渔船因名额限制长年无法到南沙作业(拖网等占据了大部分名额)。
大型罩网渔船建造和运营成本高,现行的渔业管理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南海鸢乌贼渔业的发展。目前越南在南海外海的活动渔船数量和范围已经明显超过中国。

建议在2023年广西伏休期鸢乌贼专项捕捞试点基础上,尽量扩大伏休期捕捞许可的作业海域范围和作业渔船数量;通过增加罩网渔船名额、改造停产骨干渔船等方式,优化南沙渔船作业类型,提高深水区鸢乌贼资源捕捞能力

相关文章:

范江涛, 余为, 马胜伟, 陈作志*. 春季南海鸢乌贼栖息地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差异分析[J].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18(1): 1-9. (点下方的“阅读原文”)
张鹏, 杨吝, 杨炳忠, 晏磊, 谭永光, 张旭丰, 陈森. 春季南沙海域鸢乌贼种群结构特征的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11(5): 11-19.
粟丽, 陈作志*, 张鹏. 南海中南部海域春秋季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12(4): 96-102.
龚玉艳, 詹凤娉, 杨玉滔,鹏, 孔啸兰, 江艳娥, 陈作志*.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12(4): 80-87.
撰文|张鹏

编辑|艾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南方水产科学

方式一:微信输入南方水产科学,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方式二:登陆官网:https://www.schinafish.cn/



举报/反馈

南方水产科学

460获赞 31粉丝
主要刊载我国南海区域和珠江流域水产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