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从很早的时候就和意大利有广泛的交往。真正代表西班牙文艺复兴艺术成就的是埃尔·格列柯。他与戈雅、委拉斯凯兹并称西班牙画坛的“三巨匠”。
埃尔·格列柯
埃尔·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出生在希腊的克里特岛。“格列柯”就是“希腊”的意思。有关他早期的艺术生涯的记载极少,也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从他后期作品中的拜占庭风格的影响看,可能接触过同类的艺术,譬如圣像画。而且,他的知识面极宽,对古典的东西有相当的了解和趣味。大约在1566年的时候,埃尔·格列柯到了威尼斯,曾经在提香的画室里当助手,也受到过丁托列托的影响。后来的罗马阶段(1570—1576)又使他获得了更多的灵感。也许是过于自负,画家在罗马待得并不愉快。1576年,他离开意大利,在马耳他稍事逗留后,于1577年春抵达托莱多。同年,他的第一件委托作品《圣母升天》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其中的色彩和空间关系已经相当个性化,与意大利的影响开始拉开了距离。
埃尔·格列柯《基督医治盲人》(约1570),布上油画。
《基督医治盲人》画家曾经画过多次。这里的一幅尚有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7世纪时,它曾经先后归在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的名下,都是因为其中的影响痕迹。例如,人物身后的大量建筑物凹处的运用就有丁托列托的痕迹。不过,这幅画的构图已经是属于画家自己的了。而且,艺术家有意将自己的自画像安置在画面的最左边——一个年轻人正冷静地看着观者。
画的叙述内容可能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两个瞎子得到医治的故事和基督洁净圣殿的故事。
埃尔·格列柯《基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1571—1576),布上油画。
《基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虽然是宗教的题材,却有当代的人物,而且有些是画家心目中的伟大艺术家。在画的前景处,从左到右,依次有提香、米开朗琪罗、柯洛维沃(Giulio Clovio,1498—1578)以及画家的自画像(也有学者认为是年轻的拉斐尔),其中的柯洛维沃也是意大利的画家,同时是埃尔·格列柯的好朋友。在自画像里,大概为引起人们的注意,还用手指向自己。其实,在画家的不少宗教题材的作品中都隐含了自画像。不过,令人好奇的是,画家将那么多与画的主题无关的人放在一起。
仔细地看,意大利的影响是有迹可寻的。例如,整个构图有丁托列托的痕迹,而中央的人物造型让人想起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带着孩子的妇女的形象来自拉斐尔的造型……这委实是画家离开意大利前最显才华的作品。
《抹大拉的玛利亚》是画家到达托莱多后所画的第一批作品之一。它描绘的是改恶从善的抹大拉的玛利亚(见《路加福音》)。从这幅画中依然可以找到提香的同类题材绘画的影响痕迹。在这幅画里,尽管半身的人物还是那种提香式的理想的美,然而画面构图中的力度以及人物的姿态和比例已经具有手法主义的特点。而且,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画中的模特儿正是画家的情人,因而倾注了无限的柔情,已经与纯粹的宗教绘画有所不同。
埃尔·格列柯《抹大拉的玛利亚》(1580—1585),布上油画。
风景画是西班牙画家所忽略的一种体裁。画家在这里一方面试图记录自己居住的古老城市托莱多的风貌——这一风景在不同的画作中频频出现过,因而是相当写实的,同时也意味着它常常就是画家的灵感源泉之一;另一方面,画家又以非凡的想象力展示他对风景或者自然的理解,内中似乎蕴涵了许多的启示性的力量。
应该说,《托莱多风景》是西方艺术中最早的一幅独立的风景画杰作之一。它没有太多的神话和宗教的意味,而是如此充满戏剧性和个性的因素,仿佛已经显得相当现代了。
可以推想,画家是知道16世纪初在罗马出土的《拉奥孔》雕像的,同时也熟悉相关的故事。不过,这幅画是他惟一存世的古典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这里的阐释可谓独树一帜。特洛伊的背景转换成了托莱多,这只要对照一下《托莱多风景》一画就不难理解了。同时,巨大的木马改成了普通的马。画面除了特洛伊的祭司和两个儿子,还有两个身份不明的旁观女子,而且其中一个是两个头的。这究竟是作品尚未完成的迹象,还是另有一种神秘的原因?此画显然又是古典和现实的独特结合。
埃尔·格列柯《托莱多风景》(1597—1599),布上油画。
埃尔·格列柯《拉奥孔》(1610),布上油画。